(2020年)(定价策略)“学费差别定价”可行吗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5269017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26.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定价策略)“学费差别定价”可行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20年)(定价策略)“学费差别定价”可行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定价策略)“学费差别定价”可行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定价策略)“学费差别定价”可行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费差别定价”可行吗? 姓名:郭晓娟 学号:09929048 在中国,许多贫困生由于供不起高额学费而辍学的现象已不再新鲜。这对提高我国的总体教育水平是一大冲击。我们的政府正在寻找各种策略以解决这一难题。针对此,我们的经济学家们也从经济理性分析的角度提供了各种方案。其中之一便是“学费差别定价”。那么,他们提出这一策略的理由是什么呢?在现实之中它又是否切实可行呢?首先,我们来分析这一策略所涉及的经济原理。“学费差别定价”具体来讲是指采用弹性法则,即对需求价格弹性小的高收入家庭采用高价策略,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低收入家庭采用低价策略。通过实施价格歧视,不仅使得所有家庭都有得到教育的机会,满足所有消费

2、者的需求;也使得学校得到更多的收入,实现利益最大化。若忽视其它因素,先假定高等教育市场符合生产者具有垄断势力、市场可以分割及消费者具有不同需求价格弹性这三个实行差别定价的前提。那么,这一策略的采用将再理性不过:因为实行价格歧视使得垄断者得到了每次交易中的尽可能多的剩余。既减少了对物品评价高于边际成本的潜在消费者在这种高价格时没有购买的可能,也减少了因价格过高而不得不放弃购买的消费者的数量。从而垄断者减少了无谓的损失,实现利益最大化。这一原理在下图中能得到说明: 但是,作为一项旨在解决实际难题的策略,我们就要接着面对第二个问题的考验: 在实际操作中可行吗?前面,我们是在假定3个前提条件下进行分析

3、的,而现在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分析这三个假定前提实际上是否能成立。1、 高等教育市场是否具有垄断者的资格?垄断的定义是: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惟一卖者的企业。它要求的条件是:(1)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2)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的权利。(3)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益。由于我们现在所讨论的对象是公立的高校。由它所享有的较之私立学校及培训部门所拥有的资金运转、国家承认证书制度等的特有优势。也就是基于教育主要有国家垄断的性质,我们可以认为这一前提是成立的。2、 教育市场能否分隔?这一条实际是决定“学费差别定价”策略实际可操作性的关键。我认为在实践中,这一市场的分隔实

4、际上(起码目前)是办不到的。理由如下:A、 需求曲线并非完全显性。 改革开放后,由于隐性收入的增加,居民的实际收入已成为无法厘定的不对称私人信息。而垄断者实行价格歧视定价时,其前提是对消费者意愿价格享有完全信息。实际上,垄断者进行价格歧视时,都必须面对信息的不可能完全显性所带来的风险。价格歧视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市场总剩余。一句话,高校并无划分学生家庭收入的实际可行指标及方法。所在的区域是农村还是城市?家长的职业及在岗、下岗?平均的年收入水平?这些指标有哪一个不隐藏着巨大的漏洞呢?由此而造成的定价成本(如调查部门经费等)过高,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B、 监督成本过高。 作为追逐私利的理性人。所有家庭都会竞相追逐低档次的付费标准。这样必会导致各种金钱角逐、关系角逐的出现,出演一场场金钱交易。最后受害的恐怕仍是这一策略本要保护的贫困学生。在现有社会体制下,监督体制的结局只会是两种,要么形同虚设;要么成本过高,得不偿失。因此,我认为这一前提是不成立的。3、 消费者具有不同的价格需求弹性。对于这点,从贫富差距的客观存在及社会成员教育投资观念的不同等因素是很容易理解的。因此它是成立的。 通过对三个前提现实可行性的分析,我们已基本明了这一策略的优劣处。而由于这三个前提的必须同时具备性,我得出的结论是:“学费差别定价”是不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