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快乐暑期又来到 安全作业别忘交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252383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快乐暑期又来到 安全作业别忘交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快乐暑期又来到 安全作业别忘交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快乐暑期又来到 安全作业别忘交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快乐暑期又来到 安全作业别忘交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快乐暑期又来到 安全作业别忘交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快乐暑期又来到 安全作业别忘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常识-灾害防范》之快乐暑期又来到 安全作业别忘交(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快乐暑期又来到 安全作业别忘交 盼望着,盼望着,小朋友们朝思暮想的暑假又来了。相信老师们一定已经布置许多的作业,但小朋友们要记住,在做好文化课作业的同时,安全作业同样不能忘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复习暑假安全知识点吧。消防安全 1.在家要特别注意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防止在使用家电时触电,防止使用液化气时煤气中毒或发生火灾。 2.不玩火,不携带火种在山林里玩耍,不在野外点燃火种。发现火灾时,不得逞能上前扑火,要及时报告大人或报警。 3.外出时要关好炉灶开关,以防失火。 4.电风扇、空调等不宜长时间通电,外出时务必断电,以防止发生自燃。 5.不把大功率的电器一起使用,否则功率过大容易引起断电。

2、6.要牢记火警、盗警和伤病急救电话,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及时获取紧急救助。预防食物中毒 1.节日期间合理膳食,不暴饮暴食。 2.注意饮食和饮用水卫生,不吃变质食品,防止病从口入,防止食物中毒。 3.不采摘、捡拾不熟悉的野生菌、野菜、野果食用,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 4.生吃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5.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就医,不到无照经营的私人诊所就医,严遵医嘱,不私自购药、服药,不到私营血站献血。 6.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7.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8.夏季天热,少吃辛辣食物,最好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 9

3、.少吃油炸食品、零食和甜食等,小孩适合吃一些粥、面条。中暑先兆中暑 表现为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出汗但不多,体温可略有升高,发热可能在37.5左右。这个时候要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轻症中暑 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又表现为面色发红、皮肤灼热等,并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发热往往达38.5。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现象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

4、滴注盐水。重症中暑 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烦躁或精神错乱、肢体抽搐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这个时候,请迅速撤离高温环境,并及时前往医院救治。防触电 1.学生们要学习用电常识。不要用硬物品接触电源,也不要用人体某个部位接触电源,以防触电。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大型家用电器。 2.不要乱插、私接电源,不要用湿手去插电源插头。 3.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电的,千万不要用这些物品直接与电源接触。 4.不要用湿手巾擦电器,防止水滴进机壳内造成短路或触电。 5.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旅行安全 暑假期间,很多学生、家长都会选择旅游放松

5、自己。无论是短行还是长行,大家都不能忽视安全问题。 1.多关注天气,合理安排出行,亲子游强度要适宜。 2.谨防小偷:购物商城、肉菜市场和公交站是扒手热门之选;带小孩外出的家长和“低头族”是高危人群;现在衣着单薄,身上佩戴的金项链、金耳坠等贵重首饰,也容易成为小偷觊觎的对象。 3.防走失、防拐:带孩子去公园、广场、旅游景点等人群拥挤的地方,要看好孩子,以防走失或被拐。 4.谨防商场、景区的扶梯“咬人”。 5.天热外出旅游或外出活动时,必须由家长带领,不去尚未开发、开放的地方游玩。 6.选择正规、信誉好的旅行社,并购买相关保险。 7.外出游玩时,要和大人一起行动,以免走散走失。遇到人群拥挤时,不要

6、强推猛挤,更不要逆行,尽力靠边行走,以防拥挤踩踏。 8.在外入住酒店要及时了解消防逃生通道,索取酒店联系卡。 9.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禁拍处拍照、摄影。 10.不去不熟悉的野外游玩,不探险、不冒险,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求助。烫伤 夏天天热、身上穿着衣物少,皮肤暴露,加大了烧烫伤的几率。专家提醒”民间偏方不可信”, 不要在伤口表面涂抹盐水、酱油、牙膏、红药水等,以免引起伤口感染及影响医务人员对伤口的评估。那么如何避免烧烫伤呢? 1.厨房的热饭、热菜、热汤不可放在桌子、灶台的边缘。 2.家用电器、厨房煤气定期检修,避免购买不合格的产品。 3.家中的热水瓶、饮水机等放置于儿童够不着的地方,避免

7、拉翻后造成烫伤。 4.洗澡时,先放冷水,不能将小孩独自留在浴室。 5.安装合适的插座保护盖,防止儿童好奇玩耍插座后造成电烧伤。烫伤后如何处理 1.冲:把烫伤部位放在常温流动水下冲洗30分钟左右,流动的水可迅速带走局部热量,防止进一步热损伤。 2.脱:一边冲着冷水,一边剪去伤口上的衣物,剪去衣服的时候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常皮肤,或弄破水泡。如果手指有戒指,请第一时间取下,以免后期局部手指肿胀而影响血液运行。 3.盖: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毛巾覆盖伤口,可保持伤口清洁,降低感染几率。 4.送:送往烧伤专科进一步伤口处理。网络安全与外出活动 1.没有经过父母同意,不要把自己及父母家人的真实信息,如姓名、

8、住址、学校、电话号码和相片等,在网上告诉其他人。 2.不要浏览不健康网站。 3.根据与父母的约定,适当控制上网时间,一般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不超过2小时。 4.假期不私自外出游玩。应在家长带领,或者经家长同意后方可外出,必须注意随时和家长联系。 5.不随意和陌生人说话,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6.节日期间游人较多,尤其是有文艺演出活动时,要注意远离人员密集场所,避免拥挤和踩踏事件的发生。 7.不去网吧、酒吧以及歌舞娱乐场所,不沉迷网络和电子游戏,慎交网友,不与陌生网友见面。 8.不在工地、轨道、高压线等危险区域玩耍。雷雨天气雷电会造成哪些伤害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

9、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雨天在室内要做好哪些预防措施 1.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蹿入室内造成危害。 2.不要看电视、上网,应拔掉电话线、电视天线以及音响、空调机等一切可能将雷击引入室内的电源插头。 3.打雷时,不要靠在墙壁边、门窗边、阳台,坐在房间正中央最为安全,但不要停留在电灯正下方,以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发生意外。 4.不要靠近室内金属设备,如暖气管道、自来水管、钢柱等,以防雷电电流经它们蹿入人体。因为避雷针只能保护建筑物,对从电线、电话

10、线、金属管线等侵入的雷电无能为力。 5.不要穿湿的衣服和拖鞋。 6.尽量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固定电话也应避免在雷击时使用。如果是在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有电磁屏蔽,可以在室内使用无绳电话或手机。 7.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或者其他淋浴设备洗澡,因为雷电有可能会沿着水流袭来。及时关掉燃气,并时刻注意燃气是否泄漏。预防病毒感染和蚊虫叮咬蚊子可传播哪些传染病 蚊子可传播疟疾、乙脑、黄热病、登革热等多种疾病,其中寨卡病毒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如何使用驱蚊剂 将驱蚊剂喷、涂抹在头部、四肢等裸露皮肤处,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要避免药物进入眼睛。一般室外环境间隔2个小时以上涂抹一次。蚊虫叮咬

11、后如何处理 一般蚊虫叮咬的处理主要是止痒,可外涂清凉油、风油精等止痒。如果发生局部肿胀、疼痛、感染,以及发热、皮疹等症状,必须及时到医院,听从医生指导。外出旅行如何避免蚊虫叮咬 外出旅行特别是有寨卡病毒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流行的地区旅行,应避免蚊虫叮咬而感染。要穿浅颜色的长袖衣裳和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蚊剂,特别是耳后、颈部等部位;有条件可穿戴应用菊酯类杀虫剂处理过(如浸泡)的长袖衣裳、长裤和袜子,可更有效保护。此外,为了避免感染传染性疾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减少压力、均衡营养,提高免疫力。 2.避免接触传染病人。 3.注意个人卫生,使用肥皂洗手。交通安全 暑假期间,道路交通状况瞬息万变,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时刻不能松懈。注意交通安全应该记住以下几点: 1.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翻越隔离栏。 2.行走或骑车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在马路边或停放的车辆后玩耍、打闹。 3.注意行车安全。受大雾、霾等灾害性天气影响,诱发道路交通事故的因素加大,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 4.自觉抵制交通违法行为,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驾驶电动车,乘车时须系好安全带。 5.严禁搭乘“三无车辆”和货车、三轮汽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 6.学习和掌握车辆、轮船、飞机等突发意外的自我保护知识与处置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