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课堂检测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223822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课堂检测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课堂检测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课堂检测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课堂检测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郴州市第八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课堂检测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师表一、阅读课文57节: 1、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躬耕于南阳 B、败军之际 达于汉阴 兵革之利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 奉命于败军 2、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说明北伐的时机已成熟。 B、作者用“报先帝”、“忠陛下”收结这一层意思,表达对后主无限“感激“之情。 C、“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D、这一层叙述接受先帝“托付“,”“夙夜忧叹“,惨淡经营的苦心。 3、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先帝“临终寄臣以大事“交代了作者出师北伐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先帝的夙愿。 B、“忧“、”愁“二字,深刻表现了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C、受命以来

2、“作者分两步行动,首先平定南方,然后北伐中原,从而完成了先帝的托付。 D、本段以记叙为主,陈述作者的心愿,表达了鞠躬尽瘁之情。 4、填空: ,表现了作者的高洁志趣。 第6节中可以概括出一个成语是: ,这一成语常用意思是: 。 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趣的作用是什么? 写出与“先帝比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 作者认为,先汉兴隆,后汉倾颓的原因分别是 , 。 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出师”的战略是 。最后一句的“报先帝“呼应了文中的哪些事?(用文中句) 。 诸葛亮出山时,正是东汉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正如他在出师表中所说: 。 文中的先帝指: ,陛下指: ,文章的作者是:

3、,体裁是: ,它是 的文体。 (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贞良死节”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就是这样的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本文以外的例子)。 (12)文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 (13)“计日而待”与今天 这一成语意义相近。 (14) ,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15)作者在出师表中写了自己所受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内容默写出来 。 (16)“由是感激”中“是”所指代的内容是: 。 (17)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一个故事名称。 5、选出与“故五月渡泸”中“故”意思

4、相同的一项( ) A、桓侯故使人问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既克,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 ) A 亲贤臣,远小人 B未尝于桓灵也 C牺牲玉帛,必以信 D此悉之臣 二、中考连接:(2008 常州市) 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 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

5、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御:马夫。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 (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 (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