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218602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恰到好处地激活了语文课堂,真正实现了人文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培养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运用速度快、储存量大、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强的特点。它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

2、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眼界的一种推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数实践证明:只有在学生主体对所学知识展开活跃的心理活动时,才是最佳的求知状态。因为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同一界面,可以发挥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图形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优势,把多媒体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显示在屏幕上,从而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激发起学生求知欲。初中语文第一册中朱自清的春一文,是一篇优美的写影散文。在讲这一课之前,我先利用计算机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幅事先制作好的春天的画面:山上的积雪融化了,河里的冰

3、也融化了,柳树吐出了一丝新绿,树上的桃花也开了,燕子正在忙着搭窝,远处地里的农民正在忙着春耕。我问同学:“通过观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春天。”我接着问:“春天美不美呀!”同学们齐声说:“美。”我继续说:“朱自清老先生笔下的春天更美,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朱老先生的春天里去走一走,领略一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这时,同学们一个个兴致勃勃,都高兴的说:“好!”至此,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被点燃了,学生满怀情趣,进入到新的学习体验中。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或赞颂祖国大好河山,或托意于物,或抒发人间之真情

4、。但由于年代的久远,时空的限制等,学生学习课文时,很难把握作品的意境。这不仅是单纯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的变化,而应从教学的整体来考虑。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根据课文内容,选取相关的视像,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激发起学生的感情。周总理,你在哪里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现代诗,但是由于学生距那个年代太远,在学习时很难体会其中的情感,朗读时更难读出感情来。在教学时,我运用多媒体技术,根据课文内容,选配合适的音乐,选取相关的图片,使视听结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情景氛围。画面上:首先是周总理的灵车缓缓从长安街上驶过,两旁的群众胸戴白花,臂上缠着黑纱,望着总理的灵车,一个个泪如泉涌,泣不成声。接着人们到处

5、寻找,找遍了大山、森林、黄河、长江,对着天安门深情的呼喊。再加上播音员那充满感情的朗诵,使在座的同学如身临其境,一个个热泪盈眶,激起了感情上的共鸣,学生与作者及文中人物的情感已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和谐统一的境地。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多媒体教学本身内容直观、感知材料丰富的特点,使其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彻底的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抽象信息在大脑中转为形象信息的转换过程,充分传达教师的教学意图,使得教学过程中难点和重点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现代语文教学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现实生活的某些场景往往又稍纵即逝。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让

6、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之中观察无限的生活。朱自清的春,为我们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课前,我利用计算机制成优美的图片。课上,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各观赏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图中景物的特点,然后用语言描述出画面上的景物。同学们都仔细认真的观察,每个同学都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说出来,写下来。写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到台上发言,然后与文中相应的文段相对照。通过对比,同学们发现自己观察的不够仔细:有的同学观赏春花图,只看到了树上开的花,而忽略了树下的各种花;有的同学观赏春雨图,只注意到雨后的树叶,却忽视了地上的小草。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平时观察不够仔细,甚至

7、不善于观察,因此在作文时觉得没有内容可写,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认识到,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需要同学们缌的观察、提炼,这样也就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又如:苏州园林的第六自然段中介绍:由于墙壁隔着,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墙上有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实际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更增强了景致的深度。讲到这里时,我利用计算机软件将文中的景象再现出来,让同学们自己亲眼去看,亲身去感受。四、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困难和疑问,此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告知对与错、是与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是培养学生创

8、新精神的精髓所在,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织者和引导者。所以我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时,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了这样的画面。远处碧绿的长江水滚滚而来,近处天门山就如两扇大门分立于长江两岸,当滚滚而来的长江水流至天门山处,则形成了回旋,然后又一泻千里。这时屏幕上出现了前两句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接着便出现一道思考问题:“你怎样理解诗中的断和开,流和回?”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再加上老师的点拨,理解了是“山断而江开”。这里面包含着作者的想象:浩瀚的长江水冲断了天门山。因此“断”和“开”表现了江水的浩大声势。而“流”和“回”则写出江流回旋激荡之态。教师轻点鼠标,这时一叶孤

9、舟从天边远处驶来,屏幕上随即出现了三四句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教师再点鼠标,出现第二道思考题:“两句的观察角度相同吗?各是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第三句是站在行船上看到的,而第四句则是站在岸边高处所见的景象。这时诗中难以理解和把握的几处问题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又如:在讲解说明建筑的说明文时,由于学生的立体感不够强,对于空间顺序认识不清,用网络来搜集一些资料,再配相应的录像、图片,进行讲解,这样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因此:现代手段运用的合理、巧妙,可使教学重难点在轻松愉悦中得到突破,使学生感到这是一种快乐而不是负担,这也就达到了教学目的。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10、。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育方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对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理解、记忆和巩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文,有的文章比较抽象、枯燥,如果单凭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粉笔,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而又丰富多彩。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风沙进攻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游击战”,一种是“阵地战”。虽然书上介绍得较详细,但大部分同学还是不理解。这时我利用计算机软件,制成相应的动画:图上,大风呼啸,空中沙粒到处飞扬,地里刚长出的幼苗全部被打倒在地,屏幕上打出三个鲜红的大字

11、:游击战。点击鼠标,图上又出现了整座的沙丘,狂风一起,只见沙丘后面的沙粒被风从底部成批的吹到了顶部,并滑落下来,紧接着下一批又被风吹了上来,这样周而复始,整座沙丘就缓缓地向前移动了,沙丘埋没了整个森林、村庄,屏幕上马上又现出了三个大字:阵地战。这样,通过具体形象的画面,同学们理解了什么是“游击战”,什么是“阵地战”,知道了它的危害,并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了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所以,相信多媒体是对我们传统教学的补充,相信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形式一定会发放自己更强的优势。参考文献:1 李海霞 多媒体应用利弊谈 中学语文教学, 2002, (2): 622 刘静 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天津电教, 2003, (3): 27-293 赵丽欣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天津电教, 2003, (2): 41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薛凤华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镇大郝庄中学,邮编3016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