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214485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3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修订版)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市基金”)以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导向,对2016-2020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面上项目指南”)进行了修订。统筹安排。为加强基础研究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及助推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优先发展化学与材料、工程、信息学科,重点发展城建与环境、医药学科,鼓励发展数理、生物、农业、管理学科。前瞻部署

2、。为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原始创新高地,在物理、生物等学科超前部署量子信息、量子计算、认知科学等前沿方向。聚焦需求。围绕北京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优先资助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等领域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及前沿引领技术研究等。学科交叉。围绕北京构建高精尖结构中深层次关键科学问题,着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进而拓展新前沿、创造新知识、形成新理论。优先资助面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境、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面上项目指南是申请市基金面上项目的指导性文件,申请人须根据面上项目指南选择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自主选题,申请科学基金资助。数理科学一、数学

3、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北京市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有条件的单位,根据当前数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针对数学中的重要问题和公开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鼓励数学不同分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鼓励来自于应用领域的数学问题研究。 鼓励研究方向:1.基础数学2.应用数学3.计算数学4.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数学理论二、物理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形态和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进展和成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并对其他学科产生重要影响。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在注重基础物理问题研究的同时,鼓励与物

4、理学相关的多学科融合交叉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鼓励研究方向:1.凝聚态物理2.原子和分子物理3.光学和声学4.核技术及其应用5.等离子体物理6.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中的物理问题化学与材料科学一、化学化工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和反应的科学。化工是利用基础学科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解决规模生产的方式和途径等过程问题的科学。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本学科主要资助以化学、化工为基础,在能源转化与储存、新型材料、绿色化工、食品安全等领域中开展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优先资助方向:1.超高能量密度新体系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2.食品、药品制备过程的化学工程基础3.电子垃圾与废弃化学品等资源

5、化绿色利用的化学工程基础鼓励研究方向:1.新型功能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2.具有特定功能的新催化剂和体系的创制3.生物分子的化学修饰、标记及应用研究 4.绿色介质及绿色化工新过程二、材料科学材料是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科技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结合北京地区材料领域科研发展现状和优势,本学科主要资助与节能减排、新能源、资源循环再生、低碳经济相关的材料科学问题研究。优先资助方向:1.低维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基础2.新型显示、信息存储等功能材料与器件3.汽车轻量化关键材料的基础研究鼓励研究方向:1.新材料的设计与制备2.功能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调控

6、3.高性能轻质合金材料相关基础研究4.材料环境负荷评价、服役行为、失效与防护研究工程科学一、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学科是研究机械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及性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包括机械学和制造科学两大领域。机械学主要涉及机构学、传动机械学、机械动力学、机械设计理论、仿生机械学、智能机械与机器人设计等;制造科学主要涉及成形与加工制造、制造系统与自动化、机械测试理论与技术、微/纳机械系统、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等。 优先资助方向:1.服务型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2.增材制造装备技术3.新能源与智能汽车设计理论及技术鼓励研究方向:1.智能装备的创新设计、制造与测试理论2.绿色设计与制造3.微/纳

7、机械系统设计及加工技术4.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网络化与信息化融合技术二、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工程主要研究能量转换、传递与利用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能源的高效、清洁与合理利用等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在能源、交通运输、机械、化工、冶金、轻工、建筑、材料、环境控制、医药卫生、航空航天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优先资助方向:1.化石能源高效燃烧及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与控制技术2.中低品位余能高效转换利用中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3.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4.建筑供能与节能系统关键技术及评价方法5.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中的工程热物理问题鼓励研究方向:1.新型热力循环机理和非平

8、衡热力学2.能源系统中的传热传质、多相流及燃烧3.复杂系统的热动力学及其优化与控制4.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中的测试新理论与新方法三、电气科学与工程电气科学与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领域广泛,社会需求稳定。电气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研究,对首都能源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优先资助方向:1.电力系统中高端能源装备的基础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2.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车辆等的电力驱动与控制鼓励研究方向:1.电能转换、传输、储存的新理论和新技术2.能源互联网及智能电网关键技术3.高效能高品质电机及电力电子器件4.超导电工与电工新材料信

9、息科学一、信息与通信工程信息与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全球的各个角落,促进了人类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北京作为信息化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城市,在信息与通信基础理论研究、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推动工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具有优势。本学科主要资助信息理论与信息系统、通信理论与系统、信号理论与信号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波、物理电子学、敏感电子学与传感器、信息处理方法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优先资助方向:1.面向工业互联网传输与组网的核心理论与关键技术2.超高吞吐量、超高频谱和超低时延的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3.面向物联网的时空数据处理理论与关键技

10、术4.多模态信息处理方法与人机交互技术鼓励研究方向:1.大规模信号获取、处理理论与方法2.信息的感知、传输与交换理论与方法3.通信、计算、控制协同融合理论与方法二、计算机与城市信息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中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加强本学科的基础研究,对构建智慧城市和加速城市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学科资助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硬件技术、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信息安全、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优先资助方向:1.计算机软件与服务系统的理论与方法2.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3.面向城市安全与运行的视频分析与信息融合关键技

11、术鼓励研究方向:1.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2.高效能并行与分布式计算3.未来计算机网络与安全4.多媒体数据分析与自然语言理解三、自动化与智能系统开展先进自动化技术与智能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将促进首都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向更高水平发展。本学科主要资助控制理论与方法、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传感技术、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认知科学及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优先资助方向:1.面向智能装备和智能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2.面向无人自主系统的环境感知与智能控制方法3.人机共融的机器人系统理论与方法鼓励研究方向:1.面向应用领域的控制方法与技术2.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等人工智能理论研

12、究3.智能机器人关键理论与技术四、微电子与光电子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是许多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前提和先导,是绿色智能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和国防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本学科主要资助半导体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半导体微纳机电器件与系统、新型信息器件、光电集成等方面的研究。优先资助方向:1.基于二维材料的微纳器件与纳米光电子集成芯片2.国产先进半导体装备关键技术3.面向医疗和健康应用的专用芯片及传感器设计与实现4.面向物联网应用的智能传感器与集成微系统关键技术鼓励研究方向:1.面向特定领域的专用芯片的设计及实现2.微(纳)机电系统和微(纳)光机电系统3.新型光电子器件

13、与光电集成生物科学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大门类,研究范围包括生命的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利用北京地区的学科优势,围绕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和新兴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鼓励研究方向:1.生物大分子的功能、修饰及调节机制2.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及应激调控的分子机制3.干细胞的干性维持、谱系发育及定向分化4.免疫应答与效应的细胞分子机制5.认知的心理过程和神经机制6.京津冀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及其功能7.生态修复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应用基础研究8.生物科学中的前沿技术与方法研究农业科学围绕农业科学的基础、前沿和热点科学问题,并结合北京都

14、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及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对科技的需求,重点支持在籽种产业、设施农业、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向的研究,加强对动植物种质资源挖掘、评价、保护与创新,动植物营养与调控,动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农田质量与生态修复等方向的资助,鼓励农业科学与信息科学融合交叉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从而发挥北京农业区域优势,体现首都农业的高端、高效、高辐射作用。鼓励研究方向:1.动植物优异种质资源与重要性状的挖掘评价及其分子育种基础2.农作物优质、丰产、抗逆的生理生态与遗传基础研究3.农作物耐旱机理及综合节水措施研究4.畜禽健康养殖、抗生素替代物开发与产品品质调控5.农林有害生物(含外来入

15、侵生物)发生规律、成灾机理及绿色防控6.动物病原(含人畜共患病)传播、致病机制及防控研究7.主要农产品采后生理、品质维持与精深加工的基础研究8.农业生产智能化技术与装备的基础研究9.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及循环利用的基础研究医药科学医药科学是研究人类健康的医学、药学和相关学科的总称,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及放射医学等学科。结合医学及相关科学的发展趋势和北京重大需求,本领域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医工交叉、精准医疗、新药创制、中医药学研究为重点资助科研人员开展相关应用基础研究,旨在不断提升北京市健康科学的创新能力,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支撑北京医药创新体系建设。优先资助方向:1.纳秒脉冲电场、等离子体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2.可穿戴健康监测数据获取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