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放样教程.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208322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0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放样教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施工放样教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施工放样教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施工放样教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施工放样教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放样教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放样教程.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施工放样 第一节施工放样概述当施工控制网建立后 为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 需要将已设计好的资料在实地标出 以便施工 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放样 由于施工是以放样出的标桩作为依据 故放样的过程不容许任何一点差错 否则 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因此 在进行施工放样时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施工放样 施工测量 测设 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 构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设计要求 以一定的精度在实地标定出来 作为施工的依据 即 按设计的要求将建 构 筑物各轴线的交点 道路中线 桥墩等点位标定在地面上 施工放样是施工的依据 必须认真负责 绝对不能出现错误 第八章施工放样 一 施工放样前的准备工作为了实现预期的目的

2、在进行放样之前 测量人员首先要熟悉工程的总体布局和细部结构设计图 找出工程主要设计轴线和主要点位的位置以及各部份之间的几何关系 结合现场条件和已有控制点的布设情况 分析具体放样的方案 并作出最优化处理 使放样精度达到最高 收集相关资料图纸 并对设计数据进行检查 计算放样数据 应认真检验 确定放样方案 熟悉建筑物的总体布置图和细部结构设计图 找出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 各部件之间的几何关系 结合现场条件 控制点的分布 现有的仪器设备 第八章施工放样 二 施工放样程序工程建筑物的放样 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按照施工程序和要求实施放样工作 三 施工放样的方法测设基本方法 根据已知点 控制点

3、已有建筑物特征点 与待测设点之间的角度 距离 高差等几何关系 应用测绘仪器和工具标定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测设已知水平角 测设已知高程 放样工作组成 放样依据 测量控制点放样方法 放样的操作步骤放样数据 放样时使用的数值 反映已知点与放样点之间的关系数据 第八章施工放样 放样的方法分 一般放样方法 指仅满足放样点位 直线 角度 距离 高程所需要的要素而无多余观测的一种简便而直接的放样方法 归化法放样方法 指为了提高放样的精度 先放样一个点作为过渡点 埋设临时桩 接着测量该过渡点与已知点之间的关系 边长 夹角 高差等 把推算的值与设计值比较得差数 最后从过渡点出发修正这一差数

4、把点子归化到更精确的位置上去 在精确的点位处埋设永久性标石 第八章施工放样 第二节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一 水平角放样即 测设已知水平角 或 叫拨角 根据一已知方向测设出另一方向 使它们的夹角等于给定的设计角值 按测设精度要求不同分为 一般方法和精确方法 一 直接法放样水平角1 水平角测设一般方法如图 设OA为地面已有方向 欲测设水平角 测设方法 盘左 盘右分中法 在A点安置经纬仪 盘左 瞄准A点 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 00 00 转动照准部 使水平度盘读数恰好为 值 在视线方向定出C1点 盘右 重复上述步骤定出C2点 取C1和C2中点C 则 BAC即为测设角 检核 再测角 BAC一测回 2 归化法

5、放样水平角 精确方法 精确地测量 AOB 一般采用多个测回取平均值 设平均角值为 并测量出OB 的距离 按下式计算B 点处OB 线段的垂距B B 然后 从B 点沿OB 垂直方向调整垂距B B 则 AOB即为 角 检核 重新仔细测角 AOB 注意 B B的符号 即调整的方向 如图 安置经纬仪于O点 按照上述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角 AOB 定出B 点 三 提高水平角放样精度的措施 例 归化法放样水平角 用 正倒镜分中法 测设 角 实际得 B 多测回观测 AOB 取平均得 计算改正值B B 修正得精确位置B 例 已知AB 85 00米 设计值 36 设测得 35 59 42 计算修正值B B 解

6、1 18 B B 85tan0 0 18 0 0074m 7mm得 点位修正值为7mm 向外 第二节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 二 水平距离放样从地面已知点开始 沿已知方向测设给定平距的工作 根据测设采用工具不同 可分为钢尺测设方法和光电测距仪测设方法 根据测设精度要求不同 可分为一般测设方法和精确测设方法 一 钢尺放样法 二 全站仪放样法方法 如下图 光电测距仪安置于A点 反光镜沿已知方向AB移动 使仪器显示距离大致等于待测设距离D 定出B 点 测出B 点反光镜的竖直角及斜距 计算出水平距离D 计算D 与D之间的改正数 D D D 根据 D符号 在实地沿已知方向用钢尺由B 点量 D 定出B点 AB即

7、为D 第二节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 1 全站仪距离放样前的作业准备 1 仪器加常数设置 第二节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 1 全站仪距离放样前的作业准备 2 棱镜常数设置 参见仪器说明书 3 大气改正设置 设置温度和气压 自动进行温度和气压的改正 2 全站仪距离放样操作方法进入距离放样模式 选择平距或斜距 输入放样的距离 进入跟踪模式 指示方向 移动棱镜位于该方向上 仪器显示距离差值dHD 实测距离 设计距离 指示棱镜前或后移动dHD 到dHD为零且棱镜位于十字丝竖丝上即可 第二节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 三 高程放样根据已知点高程 通过引测 把设计高程标定在固定位置 高程放样工作主要采用几何水准的方法 有时采

8、用三角高程测量来代替 在向高层建筑物和井下坑道放样高程时还要借助于钢尺和测绳来完成高程放样 应用几何水准的方法放样高程时 首先应在作业区域附近有已知高程点 若没有应从已知高程点处引测一个高程点到作业区域 并埋设固定标志 该点应有利于保存和放样 且应满足只架一次仪器就能放出所需要的高程 如图 已知高程点A 其高程为HA 需要在B点标定出已知高程为HB的位置 第二节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 三 高程放样 1 水准测量法如图 已知高程点A 其高程为HA 需要在B点标定出已知高程为HB的位置 方法 在A点和B点中间安置水准仪 精平后读取A尺读数为a 计算仪器视线高程 Hi HA a则 B点标尺读数应为 b

9、Hi HB测设时 将水准尺紧靠B点木桩上下移动 直到尺上读数为b时 沿尺底画一横线 此线即为设计高程HB的位置 1 高程放样 水准仪法例 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HA 24 376m 要测设某设计地坪标高HB 25 000m 测设过程如下 在A B间安置水准仪 在A竖水准尺 在B处设木桩 对水准尺A读数 设为a 1 534m 则 水平视线高 Hi HA a 24 376 1 534 25 910mB点应读数b Hi HB 25 910 25 000 0 910m调整B尺高度 至b 0 910时 沿尺底做标记即设计标高HB 第二节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 实际工作中 标定放样点的方法较多 可根据工程精度要求

10、及现场条件来具体确定 为了便于操作 一般可标明正负高差 土石方工程一般用木桩来标定放样点高程 或标定在桩顶 或用记号笔画记号于木桩两侧 并标明高程值 混凝土工程一般用油漆标定在混凝土墙壁或模板上 当标定精度要求较高时 宜在待放样高程处埋设如图3 34那样的高度可调标志 放样时调节螺杆可使顶端精确地升降 一直到顶面高程达到设计标高时为止 1 在顶板测设已知高程 如图 A已知高程为HA B为待测设高程为HB的位置由HB HA a b 则B点应有的标尺读数 b HB HA a 测设时 将水准尺倒立并紧靠B点木桩上下移动 直到尺上读数为b时 在尺底画出设计高程HB位置 如图 A为已知高程HA的点 C为

11、待测设高程为HC的点位 由于HC HA a b1 b2 c则在C点应有的标尺读数为 c HC HA a b1 b2 测设 当尺上读数为c时 在尺底画出设计高程HC位置 2 多个测站测设已知高程 对于多个测站的情况 采用类似分析和解决方法 第二节施工放样的基本操作 二 高程传递 1 当待测设点与已知点高差较大时 可采用悬挂钢尺的方法进行测设 如图 HA为A点已知高程 HB为B点待测设高程 钢尺悬挂在支架上 零端向下并挂一重物 在地面和待测设点位附近安置水准仪 分别读数a1 b1和a2 由于 HB HA a b1 a2 b2 则b2 HA a b1 a2 HB 测设 当尺上读数为b2时 在尺底画出

12、设计高程HB的标志线 在地面和待测设点位附近安置水准仪 分别读数a1 b1和a2 由于 HB HA a1 a2 b1 b2则 b2 HA a1 a2 b1 HB当尺上读数为b2时 在尺底划出已知高程为HB的标志线 2 在楼层中测设已知高程 当待测设点在楼顶时 也可采用悬挂钢尺方法进行测设 如图 钢尺悬挂在支架上 零端向下并挂一重物 A为已知高程为HA的点 B为待测设高程为HB的点位 三 设计坡度放样 即 在地面上定出一条直线 其坡度值等于已给定的设计坡度 在交通线路 管线等项工作中经常涉及到该问题 如图 设地面上A点的高程为HA 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D 要求从A点沿AB方向测设一条设计坡度

13、为 的直线AB 即 在AB方向定出1 2 3 4 B各桩 使其各个桩顶连线的坡度等于 根据设计坡度 和水平距离D计算出B点的高程 HB HA D按前面所述测设已知高程方法 把B点的设计高程测设到木桩上 则AB两点的连线的坡度等于已知设计坡度 为了在AB间加密1 2 3 4等点 在A点安置水准仪时 使一个脚螺旋在AB方向线上 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致与AB线垂直 量取仪器高i 用望远镜照准B点水准尺 旋转在AB方向上的脚螺旋 使B点桩上水准尺上的读数等于i 此时仪器的视线即为设计坡度线 在AB中间各点打上木桩 并在桩上立尺使读数皆为i 这样的各桩桩顶的连线就是测设坡度线 也可利用经纬仪定出中间各点

14、 已知坡度线测设方法 全站仪无仪器高作业法放样全站仪无仪器高作业法放样 对一些高低起伏较大的工程放样 如 大型体育馆的网架 桥梁构件 厂房及机场屋架等 用水准仪放样就比较困难 这时可用全站仪无仪器高作业法直接放样高程 思考 放样原理是怎样的 实验二 水准仪高程放样 如图 设地面上A点的高程为HA 各组假设 AB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5米 要求从A点沿AB方向测设一条设计坡度为 的直线AB 即 在AB方向定出1 2 3 4 B等距5米各桩 使其各个桩顶连线的坡度等于3 要求 用水准仪进行测设 测出各点地面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 第三节设计平面点位的测设 点的平面位置测设 将设计的平面点位测设到实地

15、上 根据已布设好的控制点坐标和待测设点坐标 反算出测设数据 即 控制点和待测设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和水平角 再利用上述测设方法标定出设计点位 根据所用的仪器 控制点分布 现场地形及测设点精度要求等条件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测设工作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十字方向线法直接坐标法 全站仪 RTK法测设条件 现场至少有一条基线 两个相互通视的已知点 测设方法 以1 2点为例 如图 根据控制点A和待测设点1 2的坐标 计算A与1 2点之间坐标增量 xA1 yA1 x12在A点安置经纬仪 照准C点 测设水平距离 yA1定出1 点 安置经纬仪于1 点 盘左 照准C点 或A点 转90 给出视

16、线方向 沿此方向分别测设水平距离 xA1和 x12定1 2两点 同法 以盘右位置定出再定出1 2两点 取1 2两点盘左和盘右的中点即为所求点 检核 在已测设点上架设经纬仪 检测各个角度 或丈量各条边长 一 直角坐标法 适用条件 现场有控制基线 且待测设的轴线与基线平行 如 建筑场地已建立建筑基线 或建筑方格网 一 直角坐标法 例 二 极坐标法 适用条件 便于量距情况下 或采用全站仪 测设方法 如图 根据已知点A B和待测设点1 2的坐标 反算出测设数据D1 1 D2 2 经纬仪安置在A点 后视B点 度盘置零 按盘左盘右分中法测设水平角 1 2 定出1 2点方向 沿此方向测设水平距离D1 D1 则可在地面测设出1 2两点 检核 实地丈量1 2两点水平边长 并与其坐标反算出的水平边长进行比较 二 极坐标法 作业 右图中J K为已知导线点 P为某设计点位 按图中数据计算在J点用极坐标法测设点的放样数据 D 二 极坐标法 极坐标法放样点位精度分析 主要误差有 放样角度的误差 放样距离的误差 仪器对中误差 点位误差和起始点误差1 放样角度 距离的误差对放样点位的影响 角度误差的影响 总的影响 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