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业及农业市场发展概况.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206529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旅游业及农业市场发展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海南旅游业及农业市场发展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海南旅游业及农业市场发展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海南旅游业及农业市场发展概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海南旅游业及农业市场发展概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旅游业及农业市场发展概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旅游业及农业市场发展概况.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旅游业及农业市场发展概况 (一)海南省经济发展概况海南1988年建省,陆地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20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人口850万,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年平均气温为25.3度,森林覆盖率超过50%,人均寿命全国排名前茅。近年来,按照“生态立省、开放强省、产业富省、实干兴省”的指导方针,积极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战略,海南经济呈现出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速度趋快的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42.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580亿元,年均增长11.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地方财政收入由2002年的51.8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78.2亿元,年均增长26.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2年的162.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33亿元,年均增长18.26%。步入2010年,在国际旅游岛建设政策的刺激和推动下,海南省经济发展更是显现出强劲势头,今年上半年海南省省实现生产总值1018.19亿元,同比增长1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08亿元,增长7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9.3亿元,同比增长4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13亿元,同比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4元,同比增长10.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79元,同比

3、增长15.2%。GDP、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业、第三产业、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销售,8项经济指标的增速均位列全国第一,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升为全国第四。7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11.25亿元,同比增长42.87%,比全国水平高24.77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317.88亿元,同比增长31.36%,比全国水平高出12.26个百分点。前7个月实现资金净流入739.56亿元。(二)海南旅游业发展概况1、旅游业在海南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旅游业作为永久性的“朝阳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第一大产业”。海南岛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4、,自1988年建省以来,海南省比以往更为重视发展旅游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把海岛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大力发展。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一大批新的景区、景点相继建成,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经过多年发展,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近年,旅游收入在海南省GDP中占比一直保持在10%以上,年均增长势头明显。单位:亿元、万人次2007年2008年2009年海南省国内生产总值(GDP)1229.61459.231646.6海南省旅游收入171.37192.33211.72在GDP中占比13.94%13.18%12.86%旅游饭店开房率57.3159.1859.18海南省游客接待

5、量1845.5120602250其中:国内游客1770.21962.072195 国际旅客75.3197.9355.15在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海南旅游业发展势头更为强劲。上半年全省实现旅游收入138.91亿元、增长29.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共实现增加值498.47亿元、增长26.5%,占全省GDP的比重4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8.2%。上半年,海南接待过夜游客人数1323.62万人次、增长15.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9.8个百分点,旅游饭店开房率62.4%,同比提高了3.5个百分点。在旅游业快速发展

6、的同时,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2009年,全省共有各类旅游景区(点)52个,比1987年增加42个。投资建设高档接待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至2009年止,全省拥有饭店、宾馆、招待所2000多家,旅游饭店459家,比1987年增加428家。根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未来 5年海南将引进20家著名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使五星级国际水准的度假型酒店达到60家以上,进一步提升海南酒店管理水平,促进其向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大力推动旅游扩大对外开放,率先实行落地签证政策和对日本、新加坡、泰国、韩国、德国、英国等26个国家免办入境签证。(今年8月公安部同意在海南已有21国免签证的基础上

7、,先期增加芬兰、丹麦、挪威、乌克兰、哈萨克斯坦5国为入境免签证国家;对俄罗斯、韩国、德国3国旅游团组团人数放宽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停留时间延长至21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今年启动了旅客到访中心、公共咨询服务系统、旅游标示牌、游艇码头等一批旅游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目前,三亚海棠湾、陵水清水湾、香水湾、万宁神州半岛、石梅湾等大型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在进入实质建设阶段。2、配套基础设施的现状(1)固定资产投资不断迈上新台阶2003年起,省委省政府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在基础产业投资大量增加的同时,交通、通信、能源、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加强,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

8、使海南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投资总量连续上了几个台阶,2004年全省投资总量突破300亿元,2006年突破400亿元,2007年突破500亿元,2009年突破1000亿元。从1952年至2009年,海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921.79亿元,其中2003年至2009年累计投资达3627.66亿元,占解放60年以来累计投资总额的61.3%。通过投资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 推进了新型工业省建设,发展了现代服务业,促进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海南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城市基础设施日新月异1988年至2009年,全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67.14亿元,占同期

9、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7.2%。随着城市道路、桥梁、污水处理、环卫设施、园林绿化、供水设施、燃气工程等市政工程的不断建设,海口发展和确立了全省的经济贸易中心,三亚从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国际旅游城市,琼海博鳌建成国际会议接待中心,西部建起洋浦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和东方化工城。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使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含县城)人口从建省前的69万人增加到214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从42平方公里扩展至27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万人以上的城市由1个增加到5个,全省城市化率为48.0%,比1987年提高了31.7个百分点。中心城市的发展使其聚集效应日益明显,大量的人口和劳动力进

10、入城市,带来了二、三产业的兴旺发达,使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壮大,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海口和三亚两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4%;两市税收收入合计占全省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达67.1%。(3)酒店住宿业快速发展海南旅游业的蓬勃带来了大量的客源,为酒店住宿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海南近三年海南星级宾馆情况如下表: 单位:家年份星级宾馆数量其中:五星级宾馆四星级宾馆三星级宾馆客房开房率2007266145211857.31%2008259205411659.18%2009238205411259.18%今后几年,海南将成为全国最受境外游客欢迎的地方,大量世界知

11、名酒店的入驻,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将为酒店业带来新契机。在未来的3至5年间,将是海南酒店业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高星级度假酒店,它们以中高端市场为主,将引领中国旅游度假市场的发展。2009-2013年,海南计划引进20家著名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使五星级国际水准的度假型酒店达到60家以上。另外海南作为热带旅游度假胜地,它的包容性十分强,不同档次和个性酒店的出现将适应不同的客户群体。 (三)海南农业发展概况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热带省份,光温充足、雨量充沛,长年无冬,素有“天然大温室”之美誉。农田四季可种植,全省耕地资源总量1091万亩,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全国第六位。独特

12、的资源使海南农业在全国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2009年末农业增加值461.9亿元,同比增长7.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44元,实际增长9.2%,高于全国(8.5%)实际增幅0.7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我省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农村居民的收支平稳增长。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7.1%、15.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幅2.6个和3.5个百分点,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和第四位;农业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瓜菜、水果、橡胶、早造、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长,冬春瓜果菜出岛量突破460万吨,生猪出岛76万多头,农产品海南出口2.2

13、3亿美元,增长15.2%。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新上马项目25个,雨润200万头生猪加工等一批大项目落户,休闲农业开始起步,农村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增长9%,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约43亿元,同比增长约7%。惠农补贴大幅增长,落实各种惠农补贴6.46亿元,同比增长43.6%,省农信社小额贷款7.7亿元,受益农户2万多户。2、主要特点(1)政府支农惠农力度显著加大,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上半年,全省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资金达6.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6%,补贴农机具品种比上年增加510个。全省财政投入渔业生产扶持资金1.2亿元,扶持投放深

14、水网箱1384口,比年初增加304口,仅临高县深水网箱养殖就达1076口,成为了目前全国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农信社发放小额贷款7.7亿元,受益农户2.14万户。(2)广泛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农业稳产增产注入新的活力。上半年,全省推广农产品主导品种43个,主推农业技术35项,并实施稻种退出机制加快新老品种更替频率,建立了8个水稻高产示范区,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476.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引进瓜菜新品种100多个,瓜菜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推广瓜菜设施栽培面积15.0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5.4%。实施“阳光工程”和农业技术培训计划,培训

15、农民58万人次,被农业部定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生产发展科技含量明显增强。(3)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热带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据海南省工商部门统计,2009年,全省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388家,是2007、2008年两年注册成立总数的1.5倍。截至2009年底,海南全省注册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342家,注册资金18.02亿元,入社社员48729人,带动海南全省农户约25万户,社员户数和带动农民户数占全省110.6万农户总数的26.5%。2010年上半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2834家,比上年同期增长21.0%;新建万头养猪场22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33个,建立专业养殖村307个,生猪和肉鸡规模养殖率分别达73.0%和85.0%,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转向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方式发展。(三)配套产业发展概况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旅游、房地产、金融、教育、文化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服务业整体水平明显提升。2009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741.24亿元,比1978年增长40.4倍,年均增长12.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5.0%,成为三次产业的最大产业。今年上半年,商品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在旅游业的有力拉动下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省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