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房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188017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泵房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泵房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泵房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泵房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泵房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泵房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泵房设计规范.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泵房设计 1.1泵房布置 1.1.1泵房布置应根据泵站的总体布置要求和站址地质条件,机电设备型号和参数,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电源进线方向,对外交通以及有利于泵房施工、机组安装与检修和工程管理等,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1.2泵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1.2.1满足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 1.1.2.2满足泵房结构布置的要求。 1.1.2.3满足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并符合防潮、防火、防噪声等技术规定。 1.1.2.4满足内外交通运输的要求。 1.1.2.5注意建筑造型,做到布置合理,适用美观。 1.1.3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不应小于表1.1.3的规定。 表

2、1.1.3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超高下限值泵级建筑物级别1234.5安全超高(m)运用情况设计0.70.50.40.3校核0.50.40.30.2 注: (1)安全超高系指波浪、壅浪计算机高程以上距离泵房挡水部位顶部的高度; (2)设计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设计水位时运用的情况,校核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最高运行水位或洪(涝)水位时运用的情况。 1.1.4主机组间距应根据机电设备和建筑结构布置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29.11.5的规定。 1.1.5主泵房长度应根据主机组台数、布置形式、机组间距,边机组段长度和安装检修间的布置等因素确定,并应满足机组吊运和泵房内部交通的要求。 1.1.1主泵

3、房宽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布置要求,进、出水流道(或管道)的尺寸,工作通道宽度,进、出水侧必需的设备吊运要求等因素,结合起吊设备的标准跨度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7的规定。 立式机组主泵房水泵层宽度的确定,还应考虑集水、排水廊道的布置要求等因素。 1.1.7主泵房各层高度应根据主机组及辅助设备、电气设备的布置,机组的安装、运行、检修,设备吊运以及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要求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89.11.10的规定。 1.1.8主泵房水泵层底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进水流道(含吸水室)布置或管道安装要求等因素确定。水泵安装高程应根据本规范9.1.10规定的要求

4、,结合泵房处的地形、地质条件综合确定。 主泵房电动机层楼板高程应根据水泵安装高程和泵轴、电动机轴的长度等因素确定。 1.1.9安装在主泵房机组周围的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及管道、电缆道,其布置应避免交叉干扰。 1.1.10辅机房宜设置在紧靠主泵房的一端或出水侧,其尺寸应根据辅助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等要求确定,且应与泵房总体布置相协调。 1.1.11安装检修间宜设置在主泵房内对外交通运输方便的一端或进水侧,其尺寸应根据主机组安装、检修要求确定,并应符合本规范9.11.1的规定。 1.1.12当主泵房分为多层时,各层楼板均应设置吊物孔,其位置应在同一垂线上,并在起吊设备的工作范围之内。 吊物孔的

5、尺寸应按吊运的最大部件或设备外形尺寸各边加0.2m的安全距离确定。 1.1.13主泵房对外至少应有两个出口,其中一个应能满足运输最大部件或设备的要求。 1.1.14立式机组主泵房电动机层的进水侧或出水侧应设主通道,其它各层应设置不少于一条的主通道。主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5m,一般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0m。吊运设备时,被吊设备与固定物的距离不宜小于0.3m。 卧式机组主泵房内宜在管道顶部设工作通道。 1.1.15当主泵房分为多层时,各层应设12道楼梯。主楼梯宽度不宜小于1.0m,坡度不宜大于40o,楼梯的垂直净空不宜小于2.0m。 1.1.11立式机组主泵房内的水下各层或卧式机组主泵房内,四周均

6、应设将渗水汇入集水廊道或集水井的排水沟。 1.1.17主泵房顺水流向的永久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应根据泵房结构型式、地基条件等因素确定。土基上的缝距不宜大于30m,岩基上的缝距不宜大于20m。缝的宽度不宜小于2.0cm。 1.1.18主泵房排架的布置,应根据机组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结合泵房结构布置确定。排架宜等跨布置,立柱宜布置在隔墙或墩墙上。当泵房设置顺水流向的永久变形缝时,缝的左右侧应设置排架柱。 1.1.19主泵房电动机层地面宜铺设水磨石。采用酸性蓄电池的蓄电池室和贮酸室应采用耐酸地面,其内墙面应涂耐酸漆或铺设耐酸材料。中控室、微机室和通信室宜采用防尘地面,其内墙应刷涂料

7、或贴墙面布。 1.1.20主泵房门窗应根据泵房内通风、采暖和采光的需要合理布置。严寒地区应采用双层玻璃窗。向阳面窗户宜有遮阳设施。有防酸要求的蓄电池室和贮酸室不应采用空腹门窗,受阳光直射的窗户宜采用磨沙玻璃。 1.1.21主泵房屋面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泵房内通风、采暖要求设置隔热层。 1.1.22主泵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泵房内应设消防设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国家现行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1.1.23主泵房电动机层值班地点允许噪声标准不得大于85dB(A),中控室、微机室和通信室允许噪声标准不得大于15dB(A)。 若超过上述允许噪声标准时,应采取必要的

8、噪声、消声或隔声措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规定。 1.1.24装置斜轴式、贯流式机组的主泵房,可按卧式机组泵房进行布置。1.2防渗排水布置 1.2.1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站址地质条件和泵站扬程等因素,结合泵房、两岸联接结构和进、出水建筑物的布置,设置完整的防渗排水系统。 1.2.2土基上泵房基底防渗长度不足时,可结合出水池底板设置钢筋混凝土铺盖。铺盖应设久变形缝,缝距不宜大于20m,且应与泵房底板永久变形缝错开布置。 松砂或砂壤土地基上的防渗设施宜采用铺盖和齿墙、板桩(或截水墙)相结合的布置形式。板桩(或截水墙)宜布置在泵房底板上游端(出水侧)的齿墙下。在地震区的粉砂地

9、基上,泵房底板下的板桩(或截水墙)布置宜构成四周封闭的形式。 前池、进水池底板上可根据排水需要设置适量的排水孔。在渗流出口处必须设置级配良好的排水反滤层。 1.2.3当地基持力层为较薄的砂性土层或砂砾石层,其下有相对不透水层时,可在泵房底板的上游端(出水侧)设置截水槽或短板桩。截水槽或短板桩嵌入不透水层的深度不宜小于1.0m。在渗流出口处应设置排水反滤层。 1.2.4当下卧层为相对透水层时,应验算覆盖层抗渗、抗浮稳定性。必要时,前池、进水池可设置深入相对透水层的排水减压井。 1.2.5岩基上泵房可根据防渗需要在底板上游端(出水侧)的齿墙下设置灌浆帷幕,其后应设置排水设施。 1.2.1高扬程泵站

10、的泵房可根据需要在其上游侧(出水侧)岸坡上设置通畅的自流排水沟和可靠的护坡措施。 1.2.7所有顺水流向永久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的水下缝段,应埋设不少于一道材质耐久、性能可靠的止水片(带)。 1.2.8侧向防渗排水布置应根据泵站扬程,岸、翼墙后土质及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并应与泵站正向防渗排水布置相适当。 1.2.9具有双向扬程的灌排结合泵站,其防渗排水布置应以扬程较高的一向为主,合理选择双向布置形式。1.3稳定分析 1.3.1泵房稳定分析可采取一个典型机组段或一个联段作为计算单元。 1.3.2用于泵房稳定分析的荷载应包括:自重、静水压力、扬压力、土压力、泥沙压力、波浪压力、

11、地震作用及其它荷载等。其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 1.3.2.1自重包括泵房结构自重、填料重量和永久设备重量。 1.3.2.2静水压力应根据各种运行水位计算。对于多泥沙河流,应考虑含沙量对水容重的影响。 1.3.2.3扬压力应包括浮托力和渗透压力。渗透压力应根据地基类别,各种运行情况下的水位组合条件,泵房基础底部防渗、排水设施的布置情况等因素计算确定。对于土基,宜采用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对岩基,宜采用直线分布法计算。 1.3.2.4土压力应根据地基条件、回填土性质、泵房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形情况等因素,按主动土压力或静止土压力计算。计算时应计及填土面上的超载作用。 1.3.2.5泥沙压力应根据泵房位置

12、、泥沙可能淤积的情况计算确定。 1.3.2.1波浪压力可采用官厅一鹤地水库公式或莆田试验站公式计算确定。 在设计水位时,风速宜采用相应时期多年平均最大风速的1.52.0倍;在最高运行水位或洪(涝)水位时,风速宜采用相应埋藏多年平均最大风速。 1.3.2.7地震作用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确定。 1.3.2.8其它荷载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1.3.3设计泵房时应将可能同时作用的各种荷载进行组合。地震作用不应与校核运用水位组合。 用于泵房稳定分析的荷载组合应按表1.3.3的规定彩。必要时还应考虑其它可能的不利组合。 表1.3.3 荷载组合表 荷载组合计算情况荷载自重静水

13、压力扬压力土压力泥沙压力波浪压力地震作用其它荷载基本组合完建情况-设计运用情况-特殊组合施工情况-检修情况-核算运用情况-地震情况- 1.3.4泵房沿基础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按(1.3.4-1)式或(1.3.4-2)式计算: Kc=fG/H(1.3.4-1) Kc=fG+C0A/H(1.3.4-2) 式中: Kc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G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竖向荷载(包括泵房基础底面上的扬压力在内,kN); H作用于泵房基础底面以上的全部水平向荷载(kN); A泵房基础底面积(m2); f泵房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摩擦系数,可按试验资料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本规范附录A表A.0.1规定值采用; f泵房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摩擦角0的正切值,即f=tg0; C0泵房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的粘结为(kPa)。 对于土基,0、C0值可根据室内抗剪试验资料,按本规范附录A表A.0.2的规定采用;对于岩基,0、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