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物流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5184259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 页数:203 大小:2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物流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03页
《新编》物流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03页
《新编》物流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03页
《新编》物流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03页
《新编》物流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物流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物流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2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流管理导论教案物流管理导论课程组第一章 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物流管理学的历史沿革,掌握物流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物流管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随着物流技术的进步和物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提升,物流作为一门科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物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物流活动涉及到许多方面和环节,因此,物流科学中包括了许多子学科和分支领域,其中物流管理学是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兴学科之一。一、物流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如果从“物体的流动”来理解,物流就是一种古老又平常的现象。可以说,自从有了物流活动就有了人们对如何提高物流活动的效率的思考,就有了物流管理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于当时作战形式发展

2、很快,致使美军战线频繁变动,这对军需品的及时有效供给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挑战。如何合理组织军需品的供给,如何合理配置供应基地、中间基地和前线供应点,如何确定各级供应基地的最佳库存量,如何确定最佳的运输路线,如何合理选择运输工具,来最大限度的减少浪费,形成了一系列综合性的研究课题。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军事部门运用运筹学、预测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较好地完成了研究任务。这是物流管理科学的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复苏和生产的发展,产品数量急剧增长,生产成本相对下降,而流通成本有相对上升的趋势。于是,人们开始了对各种物流活动的规律的认真研究,以图找出降低流通费用的途径。由

3、于目标是降低整个流通过程的费用,因此,必须考查和研究物流的全过程,研究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等所有物流活动及这些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即以系统的视角研究整个物流活动。这种研究的开展使原来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结束了各种物流活动处于孤立、分散、从属地位的历史。这是物流管理学的初步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随着新型商业业态的不断涌现,随着企业物流服务的不断外包,随着第三方物流的不断发展,随着物流活动复杂性的不断提高,随着企业边界生产力的不断挖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

4、展,物流管理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物流管理学研究日益得到社会广泛重视。物流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在不断拓展和深化:从传统物流管理研究延伸到后勤管理研究,从保障性物流管理研究延伸到准时性物流管理研究,从企业物流管理研究延伸到供应链物流管理研究,从绩效考核的财务标准型物流管理研究延伸到以平衡记分卡考核绩效的物流管理研究,从强调经济效益型物流管理研究延伸到强调社会效益型物流管理研究,从国内物流管理研究延伸到国际物流管理研究,从微观物流管理研究延伸到宏观物流管理研究,从局部的物流系统管理研究延伸到全局性的物流系统管理研究,等等。目前,物流管理学已成为一门内容丰富、发展程度比较成熟的管理科学。

5、二、物流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物流管理学主要是研究物流活动的管理问题。由于物流活动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环节,由于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组织与控制职能,所以物流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就是研究物流基本环节和由物流基本环节构成的物流系统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等管理问题。物流基本环节需要人、财、物、设备、方法、信息、环境等诸要素的支撑,物流管理学还要研究这些要素的具体管理问题。从物流属性和形态来看,现代物流分为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企业物流是一种微观物流,是企业这一特定社会主体的物流活动;社会物流是宏观物流管,是全社会物流的整体。既然物流存在两种不同

6、形态,物流管理学实际上也就可以分为微观物流管理学和宏观物流管理学。宏观物流管理学主要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研究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物流产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社会物流资源的配置、社会物流网络的构建、社会物流活动的整体效益提升等管理问题;微观物流管理学以企业为对象,主要研究企业物流战略、物流作业、物流组织、物流控制等管理问题。三、物流管理学的性质尽管物流管理学发展很快,但毕竟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科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但是从物流管理学的学科特性和发展趋势考察,该学科表现出以下基本特点:(一)综合性物流活动跨越许多领域,认识物流活动需要综合知识,解决物流问题也不是单一专业管理所能完成的,这就决定了物流

7、管理学必然属于综合学科。物流管理需要与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环境管理、战略管理等问题相协调,在相关方面相互配合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因此物流管理学的视野是广阔的、综合的。(二)集成性现代物流系统由许多要素和子系统构成,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系统论的思想形成有机整体,传统的将物流过程分割和过度分工的方式已经制约了物流系统质量和物流效率。集成性特点意味着物流、商流、信息流是统一的,要求利用更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解决物流问题,实现系统的优化。(三)交叉性物流管理学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发展为一门边缘学科。传统物流活动主要是技术问题和工程问题,物流管理主要侧重于工学领域

8、,以研究物流的技术和工程措施为主,物流技术管理比重较大。但是,现代物流活动已经远远超越了技术和工程领域,它涉及企业运作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涉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它需要研究物流战略、物流服务方式和市场竞争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工学是无法胜任的,于是出现了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向物流学渗透的趋势,物流管理学本身就是物流学与管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成为物流学和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四)应用性物流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随着物流规模和广度的发展,物流实践活动不断增加,物流管理学就是以物流实践为对象,运用科学分析的手法为人类的物流实践活动提

9、供科学的依据、手段和方法,借以提高物流实践的效果。随着物流要求的提高,企业、用户、社会对物流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的情况下,物流管理面临着大量新的课题,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鉴于此,物流管理学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应用性不断提高。四、物流管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一)与生产管理学的关系企业物流从大的方面看包括企业内部物流和企业外部物流,所谓企业内部物流就是指货物在企业系统内部从上游工序向下游工序的空间位移,这种位移的特点是不发生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没有商流)、受生产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制约、属于产品物质转换(加工制造过程)过程的一部分等,这些特点说明企业内部物流大多数与生产作

10、业活动有紧密关系,物流管理与生产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难以分割,因此在物流管理学尚未独立之前,物流管理问题一般都纳入生产管理学研究的领域。尽管生产管理学可以研究物流管理问题,但物流管理学还是应该从生产管理学中独立出来。首先,物流管理不是生产管理学所能完全囊括的,许多物流活动,特别是企业边界外的物流活动,已经超越生产管理系统;其次,将物流管理学从生产管理学中独立出来,可以摆脱生产管理的局限,提高物流管理和生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精度,促进物流管理学的发展;第三,物流管理学的指导思想与生产管理学有很大的差别,前者需要浓厚的开放意识。(二)与营销管理学的关系企业外部物流是指企业与交易企业、用户和其

11、他关系者发生的物流。现代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与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能源动力供应商、经销商、用户等利害关系者发生交易,在交易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物流问题,其中典型形态是采购物流和销售物流。这些物流问题通常被纳入企业市场营销渠道中加以解决,因此在市场营销学中对营销过程中的实体流通(物流)问题也十分关注。营销管理学与物流管理学具有紧密关系,营销管理学为物流管理学提供了正确的观念、原则和指导思想,比如营销管理中强调的以客户为中心和满足客户需求的思想和方法对物流管理学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营销管理学不能代替物流管理学,因为两者研究的范围和重点是不同的,物流管理学侧重研究物流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

12、,营销管理学侧重于研究商流活动本身的客观规律,两者的研究方法与手段也是不同的。复习思考题:1物流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物流管理学有哪些基本性质?3物流管理学与生产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有什么关系?第二章 物流的内涵与效用创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物流的定义与要素,理解物流与商流的关系,理解物流创造效用机理,掌握有关物流价值的重要学说,了解物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随着物流产业和物流服务的发展,物流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尽管物流活动多种多样、物流系统结构复杂,但人们对物流内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物流价值的认识越来越深化。第一节 物

13、流的基本内涵一、物流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理解物流定义需要把握几点:(1)物流中的“物”是一切可以进行物理位置移动的实体物质资料。(2)物流起点是“供应地”,终点是“接受地”,只要符合这个条件的实体流动过程都是物流,物流具有广泛性。(3)物流中的“流”泛指一切运动形态,具有移动、运动、流动的含义,物流环节中的静止(如储存)可以看成是物流中“流”的一种特殊形态。(4)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物流是系统化的产物。二、物流三要素物流包括许多具体活动,人们进行物流活

14、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什么样的具体物流活动,都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的要素,即流体、载体和流向。(一)流体流体指物流中的“物”,这里的“物”是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的。流体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根据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可以计算流体的价值系数,即每立方米体积商品的价值。该系数可以反映商品的贵贱,对物流部门确定物流作业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二)载体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与设备。载体分成两类:一类是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路、码头、车站、机场等基础设施;另一类是直接盛载并运送物品的设备和容器,如车辆、船舶、飞机、装卸搬运设备和集装箱等。物流载体的状况,尤其是物流基础设施的状况直

15、接决定物流的质量、效率和效益。(三)流向流向指流体从起点到止点的流动方向。物流的流向有四种:一是自然流向;二是计划流向;三是市场流向;四是实际流向。在确定物流流向时,理想的状况是商品的自然流向与商品的实际流向相一致,但由于计划流向与市场流向都有其存在的前提,还由于载体的原因,导致商品的实际流向经常偏离自然流向。进行物流活动要注意处理好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使物流成本提高、服务降低、效益低下、效率下降。三、商流与物流(一)商流“商流”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商品通过交易活动由供给方转让给需求方的,这种转让是按价值规律进行的。商流研究的内容是商品交换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市

16、场需求预测、计划分配与供应、货源组织、订货、采购调拨、销售等。商流与物流是商品流通的两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看,在流通这一统一体中,商流明显偏重于经济关系、分配关系、权力关系,因而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流通的社会属性。“物流”是物体位置移动的全过程,物流是空间行为,即马克思讲的“实际流通”,是商品实体的流通。物流偏重于工具、装备、设施及技术,因而属于生产力范畴,是流通的自然属性。(二)商流与物流的关系商流与物流关系密切,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最终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商品流通才能最终结束。一般在商流发生之后,即所有权的转移达成交易后,商品必然要根据新货主的要求进行转移,这就引致了物流活动的发生。需要指出的是:只有在有物流需求情况下,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