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方法和技巧.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182457 上传时间:2020-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方法和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方法和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方法和技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方法和技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方法和技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方法和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方法和技巧.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方法和技巧教师是实施素质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构建和个体素质的形成。倘若教师不注重自身素质的调整与提升,那么新课改精神在教学中不可能得以透彻的体现:再者,有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否有意识的把艺术运用到教育学中去,这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教育教学效率高低的问题,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该如何艺术的运用好自身综合素养,与学生沟通交流点滴感受呢?我推荐给大家几种方法和技巧,希望有所帮助。首先,教师要与学生划清课内外的界限。为了让课堂气氛活动起来,教师可以调动自身所有素养的灵活驾驭课堂节奏来实现,但要活而有度。为此,教师在平常的交流中就要

2、明确告诉学生,上课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它不等同于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老师可能是大家的亲戚、长辈、朋友,此时,师生关系就不那么清晰了。但在课堂上,它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学习知识的过程,此时,就是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外的某些言行不能随便带到课堂上,当然我们也要做好准备,比如:衣着、发型、手势、体态、仪表,甚至在课上站立的姿势都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对象。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与学生在课内外的沟通与交流工作就可以融洽、和谐的而有活力的开展了。一、教师在课外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和方法在课堂外,老师与学生都是自然人,大家都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因此,你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当

3、学生跟你开个小小的玩笑时,不要认为是对你至高无上尊严的挑战。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在生活中和老师相处时,总是自然、大方的和老师说话,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得体,你一定觉得这学生还可以,不说让你非常喜欢,但至少不会让你觉得讨厌。那么我们在学生的心目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我们在校园内外经常遇到学生对你说“老师好”此时,你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开心的话,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之间没有距离,又一中、种亲近的感觉。当学生对我说“老师好”时,我会回答一句“你也好”或“你也不错”、或“都好都好”之类的话,引得学生一片欢笑。当我遇到一些表情不正常的学生时,如果主动和他(她)说话,他(

4、她)会觉得老师在关注他(她),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她)会说出平常在办公室或教师里很难听到的话。当我看见某学生衣着单薄时,我会体醒他(她)“天气凉了,要多穿衣服,现在时要温度而不是要风度的时候”。他(她)微微一笑,跑掉了。晚上放学,我会去教室催促他们说“抓紧回宿舍,要不然锁门了啊”,他们一溜烟似的抛出教室。我又会说“下楼地慢点,后面没老虎”,直到楼下,还会听见他们的笑声。当我发现某学生病了,我会去宿舍慰问,用半责备半可怜的语气说“为什么不注意点,你看多难受啊!”或说“你看,生病多伤身体,还耽误学习,多不值得呀!”我想,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一定能理解老师的善意与真诚,一定感觉心里暖乎乎的,有种风雨

5、共患难的感觉,因为任何一个人生病或受伤时,都会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关爱当然,教师与学生在生活中的交往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老师们真的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那么我们的心与学生的心会贴的更近,我们的情感会得到更深入、更深刻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太深、太多的隔膜,我们就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这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帮助的。二、教师在课内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技巧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教学的主要阵地,用好这一块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给大家再推荐几点建议。1、教师要学会用“美丽的

6、谎言”所谓“美丽的谎言”,就是老师再必要的时候,应当使用一些善意的谎话,来安慰平息学生不平衡的心态。这样既安抚了学生还保住了我们完美形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2、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诚实在这里,指的是知识方面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都有许多空白领域,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无所不通无所不晓。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认为这样,不但不会暴露我们知识的缺失,反而会留下教师严谨治学的印象。总之,教育教雪并不是深奥莫测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完全可以从一般教学经验的“彼岸”,通过积累、探索、创新,达到理想的教学艺术的“彼岸”,去攀摘更多的教育教学艺术之花。当然

7、,教师与学生在生活中的交往与接触远远不止这些。如果老师们真的放下了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那么我们的心与学生的心会贴得更近,我们的情感会得到更深入、更深刻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太深、太多的隔膜,我们就能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这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好处的。 二、教师在课内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用好了这一阵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教师要学会使用“美丽的谎言”。 所谓“美丽的谎

8、言”,就是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应当使用一些善意的谎话,来安慰或平息学生不平衡的心态。比如,我们平常都要求学生上每节课时都不要迟到,但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总有学生还是要迟到,在纪律面前,学生一般都会受到批评或处罚,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无外乎是想让学生明白,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通过批评或处罚,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那么,我们老师是否也能完完全全的做到上每节课都不迟到呢?我想,这可能有点难。比如,上课前,某老师要找你调一节课,可能耽搁了一点点时间,让你迟到了;某领导听了你的课,课间与你交流情况,彼此多说了两句,让你迟到了;有家长到学校与老师交流孩子在校或在家情况,可能让你迟到了;为了抓紧时间改完最后两个

9、作业本,可能让你迟到了所有这些情况,我们必须向学生如实说明情况,要让大家明白,老师为什么迟到,这不是主观原因造成的,大家要理解。但有些时候,是自己的主观失误造成的,如果完全如实地告诉学生,那可能你的形象与魅力就会大打折扣了。比如,课间与同事谈话,正在兴头上,上课的铃声没能引起你的注意,你可能迟到了;今天正逢赶集,计划好的时间可能突破了,你可能迟到了;因为起床晚了些,你迟到了;因处理家务超了时,你可能迟到了;因为你印象中那节课不是你的,当同事提醒你时,你又迟到了诸如此类的事,一次两次你可以向学生如实说明,自觉向学生作检讨,并向学生表明,自己会受到学校有关制度的处理,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这

10、样不但不会有损自身形象,反而为学生起到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表率。当然,如果这种现象屡次出现,并重复这种处理,那说明你老师言而无信,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作教师的使用“美丽的谎言”了。谎言的内容,可以是前面讲到的客观现象中的任何一种。如此这般,我们的自身形象不是很完美了吗? 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诚实 在这里,指的是知识方面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都有许多空白的领域,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无所不通无所不晓。面对学生向我们询问知识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就是说,对学生的问题,如果自己的确不知道,必须明白地告诉学生,不能不懂装懂或敷衍了事,即使是翻阅教参也

11、最好马上完成;如果不能当场解答,必须告诉学生待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给予解答,即使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也需如实地告诉学生。我认为如此这般,不但不会暴露我们教师知识的缺失,反而会给学生留下教师严谨治学的印象,对他们养成严谨的学风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艺术地进行组织教学 预备铃刚响,教室内的情景是多种多样的,面对各种情景,我们应当怎样艺术地处理,才能为顺利上完、上好这节课作保障呢? 事例一,这节课本来不是你的,当你走进教室时,学生会发出疑问,有的还可能表示不满。这时,你不要向学生发火,而是心平气和地给学生作解释,说明情况,求得学生的理解,中高年级及初中学生都是会理解的,这样就为你这节课得以顺利开展奠

12、定了基础。如果这节课本身是英语课,我们可以用英语课开始时的师生对话来开始,下课也同样如此;如果是体育课,我们可以用体育课上常用的“立正、稍息、解散”等语言来上下课。这样学生会非常开心,觉得老师真风趣,真了不起,什么都知道。反之,如果将这节课强加于他们,以“我说了算”的这种语气和口吻来处理的话,学生心里是很不高兴的,并有可能产生抵触、排斥的情绪,即使你上完了这节课,也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事例二,当我们走近教室时,火热的打闹还没有停止,如果我们一声喝斥,故然能制止这种现象,但每次都这样处理,恐怕就难说了。此时,我们不防换一种方法,比如悄悄走近最热闹的地方,像其他学生一样,俯首去听听他们都说

13、些什么;或者嘴里还说,“这么好听啦,让我也来听一听。”这时学生会为自己的表现感到不安的,老师进而点评一下,表现出自己的宽容与理解的态度,接下来便可以顺利上课了。 事例三,有些课节的课,内容比较多,需要学生和我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遇到这种情况,我常在刚上课时就跟学生约定条件,只要大家认真听课,离下课时节约的时间可以给大家讲笑话、猜谜语、讲名人趣事、为他们唱一首流行歌曲或完成作业等内容,这一悬念的设置,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快节奏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创造了重要条件,此法对中小学生都管用。它比教师强迫学生听课,效果要好得多。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

14、身体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同一个事情上,单调乏味的学习常会让他们疲惫不堪,不要说聚中精力,就是应付也没有心思,更不必说那些爱打磕睡的孩子了。此时,如果我们教师采用批评、罚站、罚作业等方法来让学生听你的课,那是没有什么效果的,甚至会让学生对你乃至对该科产生厌恶的心理,若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肯定是失败的。大家不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下面,我就谈谈我在上课过程中,如何根据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例一,在小学五年级的一节数学课上,我讲完新课内容,与学生一起完成课后巩固练习题,这题是这样的:“一只母鸡一年可下蛋230只,照这样计算,15只鸡3年可下蛋

15、多少只?”我帮他们读题后,发现好多学生并不在意,于是,我提醒大家说:“听好哟,我再读一遍”,于是我又读了一遍,故意将题中的“母鸡”读成是“公鸡”,读完后,我问学生“听清楚了吗?”部分学生大声说:“听清楚了。”这时,偶有几个认真听课的学生说:“母鸡”读成了“公鸡”,然后,全班同学像炸开了锅似的热闹起来,才发现老师是在考验他们。经过这一折腾,全班学生的精神提起来了,解题的兴趣也高了不少。你看,就地取材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改变我们枯躁无味的教学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事例二,在初中世界历史课上,莎士比亚的悲剧与喜剧各有两部,悲剧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喜剧是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对这个问题,不少学生

16、只能靠死硬背,既单调又痛苦。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知识,作为老师能为学生做点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这样的记忆方法:莎翁的两部悲剧是“罗密欧、朱丽叶和哈姆雷特”因三角恋爱而酿成了悲剧,学生哄然大笑,课堂气氛顿时就活跃起来,每个学生都在重复老师刚才的话,他们在笑声中记住了知识;两部喜剧是“威尼斯商人在仲夏夜做了一个好梦”,学生念念有词,都表现出轻松与快乐的神情。又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起止年限是1789年至1814年,在众多的历史时间中,要记住这些年限,的确有点为难他们,我告诉学生:“一吃八九(1789)斤,一般要死(1818)。”经我稍作解释,学生便恍然大悟,一下就明白了,并在以后的巩固中得以强化。 教师要艺术地设计课堂提问的方法。 教师课堂教学提问一要注意“问什么”,即要精心设计将要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