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128774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大学 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十一章 成年晚期心理的变化成年晚期,是人生历程中最后的、颇具特色的然而又是相对较少被研究的时期。人到成年晚期,身心都有逐渐衰退的表现。由于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变,导致了心理上的种种变化。第一节 成年晚期的一般问题一、年龄阶段成年晚期,亦指老年期,一般是指60岁至死亡这一阶段。二、基本特征与儿童、青少年、成年前、中期相比,成年晚期心理的一般特点是:认知活动发生了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个性持续稳定而又有所变化。第二节 成年晚期的认知发展成年晚期的认知活动,尤其是感知觉和记忆,总的发展趋势是发生了一系列退行

2、性变化,而高级的认知活动(如思维、智力)的变化情况则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感知觉方面在成年晚期的各种心理活动中,感知觉的变化最明显。成年晚期几种主要感觉衰退的一般模式是:在各种感觉中受老化影响最明显的是听觉和视觉;最早开始衰退的是听觉感受性,许多人不到60岁,衰退就非常明显;其次是视力,直到55岁仍然十分稳定,以后便出现相当急剧的衰退;味觉的衰退和视觉相似,在60岁之前的几年还相当稳定,但随后对咸、甜、苦和酸等物质的感受性便陡然下降。(一)视觉人随着年老,由于眼睛晶状体弹性变小,调节力逐渐下降,时常看不清近物,出现所谓“老花眼”。除此之外,老年人对弱光和强光的感受性也

3、明显下降。由于对光感受性的降低,老年人的颜色辨别力也有所下降。此外,老年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运动物体的视知觉也比年轻人差,对视觉信息的加工速度也有较大下降,视觉的注意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尽管有上述种种退行性变化,但由于老年人有长期的视觉经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视觉能力的不足。(二)听力与视觉相比,老年人有听觉缺陷的为数更多。我国的调查发现,636的老年人听力减退,对高音的听力减弱更明显,有些人听力减退到接近耳聋的程度。研究还发现,5059岁是中国人听力老化的转折区,言语听觉理解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在7079岁开始有明显下降,80岁以上下降尤为明显。(三)味觉、嗅觉和皮肤觉由于

4、味觉的感受器味蕾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味觉的敏感性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人的味觉在50岁前一般看不出有多大变化,而一过50岁,味觉的刺激阈便增大。味觉的多样性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老年人对咸味比对其他味道敏感些。嗅觉也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在人的一生中嗅觉最灵敏的时期是2050岁,50岁以后就逐渐减退,70岁嗅觉急剧减退。在6080岁的老年人中约有20的人失去嗅觉。老年人的痛觉感受性逐渐降低,痛觉反应阈(即使被试痛得难以忍受而做出身体蜷缩反应的刺激强度)也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这表明老年人的痛觉迟钝。人在5055岁时触觉并没有随年龄增大而发生显著变化,但55岁以后,触觉便骤然迟钝起来。老年人的温度

5、觉也比较迟钝。高龄老人不但对室温敏感程度降低,而且身体的体温也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部分老人身体深部的温度甚至低于体表。二、记忆方面老年人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下降的速度并不大。人的记忆在40岁以后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衰退阶段,然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直到70岁以后又出现一个较明显的衰退阶段。但是,记忆衰退的速度和程度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一)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老年人对自己所理解的材料的识记与年轻人相比,没有多少差别;而对于自己不理解的材料或无意义联系的材料(如无意义音节或数目字等)的识记成绩却不如年轻人。虽然老年人的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都趋于减退,但一般是推理记忆力比言语

6、记忆和数字方面的记忆力减退得少,字词运用能力也衰退得较少。有人认为这是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记忆力比文化水平较高的老年人衰退得明显的原因。(二)记忆广度老年人的记忆广度呈下降趋势。文化程度对记忆广度存在影响,即文化程度较高的比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其记忆广度要大些。(三)规定时间内的速度记忆由于神经的生理反应随着年老而减慢,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记忆)和动作反应也比较迟缓。在记忆上的一般表现是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记住某些材料或要求对所识记过的材料迅速回忆出来,老年人常常感到很困难。如果由老年人自由地掌握自己记忆的速度,其记忆的效果和年轻人差不多,但如果要求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在规定的短时间内完成某项

7、识记任务,那么,老年人的识记效果便不如年轻人了。(四)再认能力再认和回忆是记忆的基本过程,也是衡量一个人记忆能力的重要标志。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的人一样,都不容易再认那些不易理解的抽象图形;相反,却比较容易再认那些易于定名的具体图形和熟悉的词。老年人对无意义图形的再认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明显趋势,但是这种下降发生较晚,下降幅度较小。而且在智力匹配的条件下未见到明显的年龄差异。说明老年人的再认能力比回忆保持得好,但仍有老化现象,而且随任务的困难程度而异。(五)回忆力与再认能力相比,老年人的回忆力下降显著,老年记忆力的减退主要是回忆能力的减退。在老年人的头脑中,记忆的信息能很好地存储,只是不能主动全

8、部提取这一信息,因而表现出回忆力的显著减退。三、成年晚期思维发展的特征人到老年期,概念学习、解决问题等思维过程的效能呈现出逐渐衰退的趋势。在概念形成中,形成概念需要的时间和出现的错误数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即年龄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出现错误越多。由于老年人比较容易因无关属性而分心,因而概念形成中的无关属性越多,对于老年人来说,难度也就越大。人到高龄时对于类属概念的把握能力降低。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老年人由于受到记忆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提出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降低,表现出解决问题的效能减退。根据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处于前运算阶段的思维的重要特点是“自我中心性”。很多老年人同样表现出了

9、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这似乎意味着在这方面老年人又回到了7岁以前的前运算阶段上去了。老年人的思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即有的老年人思维显著衰退,有的老年人却仍能表现出较高的思维水平。一个人的思维到老年期是否衰退以及衰退的程度,固然有其生理上的原因,但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四、成年晚期智力发展特点一般认为,既应当承认“老年人智力有所衰退”,又必须看到“老年人智力并非全部衰退”。就一般人而言,人的智力在20岁以前是迅速发展的上升期,以后便逐渐衰退。老年性智力衰退,除表现为记忆障碍、思维固执、注意力难以集中、持久性差以外,较为严重的是“老年痴呆”。虽然人的智力从总体上说随年老有

10、所衰退,但是,衰退的多限于非言语性的、要求一定速度的动作性智力操作,多限于“流体智力”;各智力因素的衰退速度并不相同,有快有慢;并非智力的全部因素均衰退,有的即使到了年老不但不衰退,甚至有所增长,如言语性的智力测验成绩、“晶体智力”机能等。因此,笼统地断言“老年者智必衰”,是缺乏科学的心理学根据的。第三节 成年晚期的个性与社会性特征一、情绪、情感特征人到成年晚期,无论是情绪情感的两极性(积极和消极),还是情感体验的强度、持久性以及激发情绪反应的因素方面,与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前、中期相比,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与情感人到老年,由于生理上的老化,社会交往、角色地位的改变以及生

11、理机能的变化,比较容易产生下列主要的消极情绪与情感:冷落感、孤独感、疑虑感、忧郁感、不满情绪与老朽感。(二)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老年人的情感体验比较深刻。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道德感、美感方面。就情绪体验持续的时间来说,由于老年期中枢神经系统内发生的生理变化以及内稳态的调整能力降低,老年人的情绪一旦被激发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平静。也就是说,老年人情绪体验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无论是心境、热情还是激情、应激都是如此。同时由于老年人形成了比较稳固的价值观以及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他们的情绪情感一般不会轻易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起伏波动。他们的情绪状态一般稳定,变异性较小,至少在短时间内变化较小。(三)突发

12、性事件的影响在影响老年期情绪体验的各种因素中,各种“丧失”,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地位、专业、健康、容貌、配偶等等的丧失是最重要的激发事件。(四)现代生活带来的满意度高由于人的情绪情感是社会生活条件的反映,并与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活在具有尊老爱幼传统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国老年人情绪情感的“基调”或基本特征是生活满意程度较高。二、个性发展特征成年晚期的个性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总体上的特征人进入老年后,个性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人的个性的诸多变化中,人们通常认为,人到老年期,变得小心、谨慎、固执、刻板起来,但这只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并且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不容忽视。(二)持

13、续稳定多于变化人到成年晚期,个性虽发生了某些变化,但个性的基本方面是持续稳定的,而且稳定多于变化。这就是说,个性的连续性大大超过它的不连续性,就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各人的个性特点是各人年轻时个性的继续。第四节 成年晚期的心理保健与长寿心理人到老年期,由于身心发生种种退行性变化,由于生活学习条件的改变尤其是离退休后角色地位的改变,产生了诸多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卫生问题。一、成年晚期的心理保健老年人要预防或减少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正确对待或处理如下心理紧张刺激或心理卫生问题:离退休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疾病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生活中的紧张事件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二、长寿心理近现代心理学研究和对长寿老人的观察、分析表明,大多数长寿老人一般都具有如下主要心理特点:热爱生活、心情愉快、性格开朗、乐于交往、关系适应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