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5118365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07.060A 47QX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XX/T XXXXXXXXX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Evaluation index of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park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本稿完成日期:2020-6-2)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中国气象局发布XX/T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国家气象公园评价内容15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方法3附录A(规范性附录)国家气象公园评价细则5附录B(资料性附录)国家气象公园评价表10参考文献11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

2、.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技术委员会(SAC/TC 345)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彬、吴普、江春、吴丹娃、丁国香、罗艳、钟亦鸣、姚叶青、侍永乐、褚荣浩。11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国家气象公园评价内容、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对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申报地基本条件的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国家气象公园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3、park以气象旅游资源为主体,具有较高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具有观赏游览、休闲养生、保健疗养、文化研究、科普教育等功能,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特定空间地域。3.2气象旅游资源meteor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天气现象、气候条件及其衍生产物,包括自然气象旅游资源、人文气象旅游资源,其中自然气象旅游资源包括天气景观资源和气候环境资源。T/CMSA 00012016,定义2.14 国家气象公园评价内容4.1 概述国家气象公园评价内容包括气象

4、旅游资源评价、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管理评价3个方面内容。4.2 气象旅游资源评价4.2.1 天气景观资源能够引起人们进行审美与游览活动的大气现象及其衍生资源,是可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气象旅游资源单独个体,如云海、雾凇、雪景等,包含7个亚类,53个子类,具体参见T/CMSA 0001-2016第3.3章节。天气景观资源单体评价参照T/CMSA 0002-2016。4.2.2 气候环境资源长期气候现象衍生出的旅游资源,是稳定的、有特定价值或一定功能的气象旅游资源,如避暑气候、避寒气候、四季如春气候等养生气候,极端热区、极端冷区、极端雨区、极端旱区等体验气候以及冰山、冰蚀、风蚀遗迹等气候景观。包含4个亚类

5、,20个子类,具体参见T/CMSA 0001-2016第3.3章节。气候环境资源单体评价参照T/CMSA 0002-2016。4.2.3 人文气象资源包括人类社会在观测气象、发掘与利用气象资源、与气象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所创造产生的物质的、精神的文明成果总和,如气象灾害事件遗迹、重大历史事件遗址、气象文化遗产等。包含3个亚类,11个子类,具体参见T/CMSA 0001-2016第3.3章节。人文气象资源单体评价参照T/CMSA 0002-2016。4.2.4 风景资源组合主要指景观资源空间分布和景观资源组合效果的评价。4.3 开发利用条件评价4.3.1 区位条件主要指区位本身具有的条件、特点、属性

6、、资质,以及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旅游等方面所形成的区位优势。4.3.2 交通条件主要指区外交通和区内交通的评价。区外交通指是指通往拟申报建设的国家气象公园区域交通情况,包括陆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连通性、便捷性;区内交通评价指的是拟申报国家气象公园区域内道路通畅度、交通路线规划合理性等。4.3.3 设施条件主要指对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气象服务设施的评价。基础设施包括水、电、通信、网络等设施;旅游配套设施包括导游、接待、救援等设施;气象服务设施主要包括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等设施。4.3.4 区域整体性主要指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区的集中性,建设区域范围、面积的

7、适度性。4.4 管理评价4.4.1 环境保护主要指拟开展的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以及成效等的评价,评价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健全程度。4.4.2 组织管理主要指拟开展的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区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的评价。4.4.3 气象公园规划包括国家气象公园的整体的分区、布局设计,国家气象公园建设的规划以及推进、实施情况。4.4.4 安全保障包括对拟申报国家气象公园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设施、应急预案等安全保障方面制度、措施的评价。5 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方法5.1 评价指标与赋分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总分值200分,其中气象旅游资源评价100分、开发条件评价50分、管理

8、条件评价50分,各项评价指标赋分见表1。表1 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指标与赋分评价内容评价项目评价指标分值气象旅游资源评价(100分)天气景观资源(50分)丰富度10稀有程度10典型程度8知名度与影响力8观赏价值8文化与科研价值6气候环境资源(20分)丰富度4稀有程度4典型程度4知名度与影响力4资源稳定性4人文气象资源(15分)知名度与影响力4历史、文化价值6科研科普价值5风景资源组合(15分)风景资源空间分布7风景资源组合效果8开发条件评价(50分)区位条件(10分)区位优势10交通条件(10分)区外交通5区内交通5设施条件(16分)基础设施5旅游配套设施5气象服务设施6区域整体性(14分)范围整

9、体性、面积适宜性14管理条件评价(50分)环境保护(12分)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12组织管理(12分)管理体系及人员配备12气象公园规划(14分)气象公园规划与布局合理性14安全保障(12分)气象防灾减灾125.2 评价细则国家气象公园评价细则见附录A。5.3 分值计算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总分按公式(1)计算:S=Q+D+M(1)式中:S总体评价得分;Q气象旅游资源评价得分;D开发条件评价得分;M管理条件评价得分。5.4 等级划分国家气象公园评价总分,对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基础条件划分4个等级:a) 总体评价得分达180分及以上,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基础条件优越;b) 总体评价得分达160分及以

10、上,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基础条件好;c) 总体评价得分达140分及以上,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基础条件一般;d) 总体评价得分低于140分以下,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基础条件较差。A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国家气象公园评价细则A.1 气象旅游资源评价(100分)A.1.1 天气景观资源(50分)A.1.1.1 丰富度(10分)天气景观丰富度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天气景观资源类型丰富,按照T/CMSA 0002-2016评价方法,有5种以上天气景观资源单体质量等级达到5级(810分); 天气景观资源类型较丰富,按照T/CMSA 0002-2016评价方法,有3种以上天气景观资源单体质量等级达到5级(47

11、分); 天气景观资源类型丰富度一般,按照T/CMSA 0002-2016评价方法,至少1种以上天气景观资源单体质量等级达到5级(13分)。A.1.1.2 稀有程度(10分)天气景观稀有程度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天气景观资源属世界罕见(810分); 天气景观资源属国内罕见(47分); 天气景观资源属地区罕见(13分)。A.1.1.3 典型程度(8分)天气景观典型程度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天气景观资源的类型、规模、内容等具有全球代表性(68分); 天气景观资源的类型、规模、内容等具有全国代表性(35分); 天气景观的资源类型、规模、内容等具有地区代表性(12分)。A.1.1.4 知名度与影响力(8分)

12、天气景观知名度与影响力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天气景观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知名(68分); 天气景观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知名(35分); 天气景观资源在本省范围内知名(12分)。A.1.1.5 观赏价值(8分)天气景观知名度与影响力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天气景观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观赏性强,对游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68分); 天气景观资源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观赏性较强,对游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35分); 天气景观资源的观赏价值一般,观赏性一般,对游人有一定的吸引力(12分)。A.1.1.6 文化与科研价值(6分)天气景观文化与科研价值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天气景观具有典型的科学研究意义,有很高的科考、科普

13、价值(56分); 天气景观具有较典型的科学研究意义,有较高的科考、科普价值(34分); 天气景观具有一般的科学研究意义,科考、科普价值一般(12分)。A.1.2 气候环境资源(20分)A.1.2.1 丰富度(4分)气候环境资源丰富度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气候环境资源类型丰富,按照T/CMSA 0002-2016评价方法,有2种以上气候环境资源类型单体等级达到5级(34分); 气候环境资源类型较丰富,按照T/CMSA 0002-2016评价方法,有1种以上气候环境资源类型单体等级达到5级(12分)。A.1.2.2 稀有程度(4分)气候环境资源稀有程度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气候环境资源属国内罕见(34

14、分); 气候环境资源属省内罕见(12分)。A.1.2.3 典型程度(4分)气候环境资源典型程度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气候环境资源的类型、规模、内容等在全国具有代表性(34分); 气候环境资源的类型、规模、内容等具有地区代表性(12分)。A.1.2.4 知名度与影响力(4分)气候环境资源知名度与影响力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气候环境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知名(34分); 气候环境资源在本省范围内知名(12分)。A.1.2.5 资源稳定性(4分)气候环境资源稳定性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气候环境资源出现的时间、地点规律强,资源稳定,有现成的预测方法,能够预测(34分); 气候环境资源出现规律性一般、可预测性一般(12分)。A.1.3 人文气象资源(15分)A.1.3.1 知名度与影响力(4分)人文气象资源知名度与影响力评价按照以下规则: 人文气象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知名(34分); 人文气象资源在本省范围内知名(12分)。A.1.3.2 历史、文化价值(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