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期末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113987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文化建设》期末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乡村文化建设》期末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乡村文化建设》期末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乡村文化建设》期末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乡村文化建设》期末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村文化建设》期末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文化建设》期末复习试题和参考题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格式文档乡村文化建设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所谓乡村,就是农村。与城镇相对而言,又称非城市化地区。2. 就社会形态而言,乡村人口密度较小,聚居规模不大,而且以家族为核心聚居的现象比较普遍。3. 乡村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方面的内容。4.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华文明的核心和实质是农业文明。5. 乡村文化的民族性,是指以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化形态和文化成果,来反映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内容。6. 乡村文化的规范功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功用;其二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功用。7. 在伦理学中,伦指人伦,即人的血缘辈分关系,伦理指调整人

2、伦关系的条理、道理或原则。8.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它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9.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绵延生息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集体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有关“生”与“育”的种种社会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操作方式。10. 1957年,马寅初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其核心观点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11. 经过两年的“缓冲期”,“全面二孩”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12搜儒家把孝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提倡“忠孝一体”把维护宗法血亲关系同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联系起来。13.

3、广义的宗族是指同一始祖的父系血缘群体,可以延续数代、数十代,甚至近百代。14.狭义的宗族则是指上凑高祖,下至玄孙合为九代的父系同宗群体。15.家族的发端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氏族社会。16.“五服”制,具体是斩衰、 齐衰、 大功、 小功、 缌麻,并以此来确立由本人高祖至本人玄孙之间的九代血统关系。17.宗祠是宗族的标志,也是祭祖的圣地、议事的场所。18. 法治,是相对于“神治”或“人治”而言的。19. 精神文明成果的法治文化是整个法治文化的核心内容。20.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保证。21.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22.司法是公民获得救济的最后一道屏障。23

4、.“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24.生态文化就是在传承与发展中人类所创造和选择的“新文化”,以尊重生态规律为基础,以促使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25.生态文化具有标志性、特色性、演进性、继承性、地域性、实践性的特点26.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主要的民俗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吃粽子等。 27.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故亦称双星节、情人节。 28古代齐鲁地区以农耕为主,生产民俗以农业民俗为主要内容,同时,渔业生产民俗和手工业生产民俗内容也比较丰富。 29.从生产方式看,乡村民间艺术基

5、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30.吕剧又称化扬琴、琴戏,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二、单选题1. 我国各民族欢度春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和习俗不同,这体现了乡村文化的(B)A.群众性特点 B.民族性特点 C.地域性特点 D.传承性特点2.为农民的行动提供前进的方向和选择的方式,这体现了乡村文化的(B)A.规范功用 B.导向功用 C.娱乐功用 C.经济功用3.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让亿万农民真正享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开展的大规模识字扫盲运动共有(B)A.二次 B.三次 C.四次 D.五次4. 提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目标的是党的(A)A.

6、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的具体时间是(D)A.2006年11月 7日 B.2010年10月7日 C.2005年 10月7日 D.2005年11月7日6. 当今严重阻碍农村经济纵深发展的瓶颈问题,是(D)A.环境问题 B.财政问题 C.农村劳动力问题 D.农民素质问题7.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凝聚起来的( D )民族精神规范的总和。A、儒、墨B、儒、道、法C、儒、墨、法D、儒、墨、道、法8. 对传统邻里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B) 。A、邻里关系是以农业社会和乡村中国为背景的B

7、、传统邻里关系不承载社会功能C、传统邻里关系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D、传统邻里关系受到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和乡规民约的影响9在“节制生育”与“反节制生育”斗争中,中国政府做出最终的选择,决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是(C ) 。A、1971年 B、1978年C、1982年 D、2000年10( B )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A、孔子 B、孟子C、老子 D、孙子11下列不属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途径的是(C ) 。A、个人缴费 B、集体补助C、公益捐助 D、政府补贴12.家族是以(A)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A血统关系 B 亲缘关系

8、C地缘关系 D政治关系13.九族制中,最重要标记是丧服制的(B)。A三服 B五服 C七服 D九服14.家族的发端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C)。A图腾时代 B传说时代 C氏族社会 D奴隶社会15.族长是宗族利益的代表,但不负责(C)。A主管宗族内外事务 B调解仲裁族内矛盾C代替政府对家族成员进行教育管理 D帮助政府收缴税赋、组织徭役等。16.法治的实质是。(C)A制裁违法犯罪行为B制定完备的法律制度C 良好的法律获得普遍的遵守D群众守法17.人们发现,法律之所以被公众普遍服从,是依靠(C)A法律的严酷与冷峻 B外力的强制与逼迫C公众对法律的虔诚信仰 D道德的感化18.法治思想、法治理论、法治精神、法

9、治理念、法治信仰等都属于(D)层次的法治文化。A. 法治器物文明成果 B. 法治行为方式文明成果C. 制度文明成果 D. 精神文明成果19.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资本主义法治文化的根本区别不在于(C)A. 经济基础 B. 政治基础 C.具体制度 D. 价值取向20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是( D )。A宗法制度 B礼仪制度 C 社会制度 D婚姻制度21在婚姻活动的基本程序和仪式中,第一个步骤一般而言是( A )。A说媒 B订婚 C过礼 D迎娶22客死在他乡的魂魄,找不到归途。死者的家人会替他( C )。A祈祷 B哭丧 C招魂 D烧纸23、山东快书最有的流派有三个:(A)、杨立德流

10、派及刘司昌流派。A、高元钧流派 B、高大钧流派 C、高小钧流派 D、孙镇业流派24、中国有三大本版年画: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C)。A、潍坊高密 B、潍坊青州 C、潍坊杨家埠 D、潍坊寒亭南25、(D)是褚庄泥塑的唯一传人,被誉为“沂蒙泥塑第一人”。A、刘大军 B、张之义 C、李小雷 D、程学义三、名词解释1.乡村文化所谓乡村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建立在乡村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以农民为载体的文化。乡村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方面的内容。2. 失能老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被称为“失能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

11、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3. “邻”、“里”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基层的居民组织,即古代的民户编制,就像现在的村、乡一样,在不同的朝代,其规模大小不同。4.家族文化一般是指以家族的存在与活动为基础,以家族的认同与强化为特征,注重家族延续与和谐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的文化系统。家族文化包括宗法、族规、家训等相关行为规范,祭祖等活动的相关仪轨,族徽、族歌、宗祠等相关标志物和物质载体,家族的气质、传统等精神特性。其中精神特性为家族的灵魂,是千百年来通过一系列的约束和仪轨而内化沉淀下来的相关特

12、质,是区别于其他家族的根本所在。5.族约任何组织的存在都必须有一定的组织规范。宗族的组织规范体现为成文和不成文的族训、家训、戒条、族规、族约等。族规规定宗族成员的权力和义务、宗族组织和活动方式,它不仅是家族成员行为的准则,也是宗族组织活动的规范。6.法治意识是人们关于法治的思想、观点、知识、心理的总称,是法治主体对于法治实践的一种能动反映和内在自觉。7.法治精神是植根于人们内心的对法治国家和社会的向往,是人们对自由平等法治原则的坚守、对公平正义法治价值的追求、对良法善治法治理念的崇尚。8. 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村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主动自觉维护乡村生态环境;二是以生态价值观来规划经济发展;三是努

13、力恢复与建社乡村人文生态环境。9.生活习俗是包含最广的民间习俗,包括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等。它最先是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的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各地区、各民族生活民俗也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它所满足的不仅是生理的需要,同时也包含安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文化的内涵。10.民间手工艺术指民间的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以手工创造生产工艺美术品的艺术活动。四、简答题1. 乡村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一)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需要(二)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源泉(

14、三)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增强乡村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举措(五)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实办法(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农村的有效途径(七)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打破宗法势力藩篱的有力武器2. 农民新型生育观念的特点生育观念对人们的生育行为具有决定性影响。到 21 世纪初,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已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传统生育观念逐渐向现代化生育观念转变。(一)子女数量,而当代农村生育观念则是少生优生,“一个不少,两个合适”,打破了多生多育的传统观念。(二)子女性别,青年农民的生育观念中更是弱化了对性别的要求。很多村民生育的理想是能够生育两个,实现一儿一女的平衡状态。(三)子女培养,当代农民则重视子女的后天培养和塑造。(四)生育目的,生育目的由家族为中心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上来,生育子女成为一种亲情的满足、自我需求的满足。3. 当代邻里关系的突出表征由于农村人口结构和邻里结构的巨大变化,必然导致农村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改变慢慢地累积,使得邻里交往的方式以及邻里关系的特点也逐渐发生着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