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1号).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5112148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1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1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1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1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1号).pdf(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1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因为 第一 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 新事物之所以新 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 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旧事物之所以旧 是因为它的 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 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 就新 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 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 极腐朽的东西 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 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 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 能容纳的新内容 第三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 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 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 造性活动的产物 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2、因而 必然战胜旧事物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简答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简答 第一 对立统一规 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 展的问题 第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 范畴的中心线索 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 钥匙 第三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很显然 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是十分重要的 2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物发展中的

3、作用 矛盾 a 内涵 矛盾是反映事 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有两个含义 一是矛盾 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 互为存在的前提 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 相互贯通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 结 相辅相成的 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 争性 c 作用 同一性 第一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 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发展 第二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

4、互吸取有 利于自身的因素 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第三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 的趋势 斗争性 一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竞长争高 此消彼长 造 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 为对立面的转化 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二 矛盾双方的斗争 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d 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普 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3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辩证统一 关系 辩证统一 首先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外部世界 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

5、的的活动的基 础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并不是说人在规律 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对 自然和社会的改造 人的需要 利益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的办法 一 从实际出发 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有了正确对事物的认识才 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其次 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 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 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一般来说 作为认识器 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

6、设备越是先进 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 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4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 首先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 社会历史条件 工业革命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 也把资 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生产力的这种巨大发展 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 巩固 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它所固有的深刻的内在矛盾 也就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 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顽疾 学 海 无 涯 2 其次 无产阶级反对自唱借机的斗争日趋

7、激化 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 求 机器大生产反而使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庸 资本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压榨工人的剩余 价值 资本主义的残酷引发了工人们的反抗 法国 英国 德国的三大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 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 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 政党的领导 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 而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 再而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在对前人的优秀成果批判性吸收的基础上的创新 马 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 吸收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 英国的空想社会主 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 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

8、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 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4 最后 马克思恩格斯自身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 首先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 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 其次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才能把握 住事物的本质 满足实践的需要 坚持了这一点就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 最后 感性认识 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 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 开 1 1 辨析 绝对性真理

9、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 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辨析 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不是两个真理 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答 这句话是不对的 因为 绝对真理也叫真理的绝对性 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第一 任何真理 都标志着主观同客观的符合 都包含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 这是绝对的 无条件 的 第二 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 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认识每前进一步 就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这是无条件的 绝对的 相对真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对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不是完全的 因为 第一 从整个世界来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只是对无限宇宙的一个部分或片段的正确反映

10、人类已经实际达到的认识 总是有限的 第二 从特定事物或现象来看 任何真理都只是对该对象一定方面 一定程度 一定层次的正确反映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两者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 相对之中 有绝对 绝对寓于相对之中 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 绝对之中有相对 相对是绝对的一个成分 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两者又是辩证转化的 真理是一 个过程 永远处在由相对到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 2 2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 这是 由于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 从真理的本性看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 发

11、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他的本性在于客观和主观相符合 所谓检验真理 就是检验人的主观 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要做这种实验 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 系起来加以比较 对照才能判断他是不是真理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既不能是思想理论 本身 也不能是客观事物 而只能是吧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社会实践 其次 从实 践的特点看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的直 接现实性特点 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 具有最高的权 威 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 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逻辑证明便在一定意义 上具有了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普

12、遍性的作用 成为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在实践中 人们常常对所提出的计划 方案进行理论论证 以确认其可行性 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 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的计划方案 这就是逻辑证明发挥作用的过程 当然 逻辑证明并不 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已被逻辑证明了的东西 还最后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 逻辑证明必须服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真理一定是符 合逻辑的 但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是真理 是不是真理 需要通过最后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 证明 学 海 无 涯 3 3 实践在认识中的的决定作用 实践在认识中的的决定作用 1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

13、界 人类的认识活动也总是 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求服务的 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是围绕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 来确定的 2 2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 实践来解决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3 3 实践使认 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 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 属 性 关系 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 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相 接触 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 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 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4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性的真理性

14、这不是一个 理论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 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总之 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 为实践服务 随实践发展 并受实践检验 认识依赖实践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5 5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 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 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 勇于实践 深入调查 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第 二 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 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 表及里地制作加工 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也就是说 必须运用辩

15、证思维的科 学方法 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规律 答 1 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 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 起决 定作用的方面 首先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 的变革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 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 够存在 2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有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有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 展的客观要求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时 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1111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

16、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 一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 大杠杆 首先 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 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其二 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其三 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其次 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 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 剑 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造福于人类 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 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 1212 为什么人民 为什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群众是历史的剧作者和剧中人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 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 1313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中 本身不是直接的生产力 但是当科学技术被运用生产过程时 就会与生产力实体相结合 相渗透 从而提高劳动者素 质 提高劳动工具的水平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 种类 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1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内涵内涵 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