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后练习题答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111683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后练习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后练习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后练习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后练习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后练习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后练习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后练习题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邓稼先1、 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个人个性不同,品质不同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什么结论(附答案:作者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进行对比,鲜明地突出了邓稼先的精神品质,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2、 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号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附答案:课文第五部分开头号引用吊古战场文,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说明邓稼先工作条件的艰苦,同时把读者引入中国历史的深处,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结尾处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

2、时代的一首歌,说明了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赞扬了他为祖国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品质。)3、本文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本文分段较多,有时一句就是一段,简洁精练,铿锵有力。第2课说和做体会其表达下列句子的效果1、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附答案:语言简练,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达了对闻一多钻研精神的赞美之情。)2、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附答案:运用了比喻的方法,指寻找使我们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的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

3、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附答案:它指深夜的灯火。深夜只有灯火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灯光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四壁指闻一多从事学术研究的那种怡然自得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4、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附答案: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说明他用心之专)第6课老山界1、这是一家瑶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国为听到过队伍,照着习惯到什么地方躲起来了。(从照着习惯和躲你读出了什么 ?)(附答案:从照着习惯和躲,可以看出军阀对

4、老百姓的欺压。瑶民家男主人不知道队伍是红军。以为是以前那样的部队,所以躲起来。)2、满天都是星光,火反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 ,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这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年奇观。(厅观厅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附答案:奇观首先奇在火光和星光相接,以许多“之”字形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景象壮观,浪漫,其次,奇观准确而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陡峭,反映出红军丝毫没有被这样的艰险吓倒。换句话说,奇观不仅是指向眼前之景,更指身长征这一伟大业绩,指身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的红军队伍。奇观蕴含着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和对红军的赞叹之情。)3、远远地还听见敌

5、人的心机的吧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场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有什么含义?)(附答案:这里用拟人的手法,嘲讽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专门对付红军,这种反动行径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意愿。)4、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的意思?)(附答案:“笨重”一词表明翻起老山界的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队伍里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装备等,由此更突出了红军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4、除此以外凡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附答案:在听觉时,一是

6、很注意运用对比寂静与声响的对比,远与近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二是将听觉的感觉暗暗与前面视觉的感觉相通星星“跟我们这样地接近”,这是“极远的又是极近的”,山谷被四周的山“包围得像一口井”,这又是“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三是以一组级富抒情的比喻作结,前两个比喻用动物设喻,后两个用流水设喻,句子短小而又整齐,形象丰富而又生动,能够引发读者的种种联想和想象。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1、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了我那隐鼠的时候,就叫她阿长。(为什么要用憎恶 和谋死这样的词语呢?)(附答案:谋死憎恶大词小用,夸张地体现了儿童心理,表达了我对阿长的不满和愤怒。)2、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这

7、里用空前来修饰敬意,给你什么博学?你是怎么理解敬意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附答案:夸张的修辞生动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心理,也包含着成年的我在写作时流露的对阿长迷信的调侃。)3、底价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订,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人行得否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应该我退让?你的理由是什么?(附答案:用“当然”“倒”这机关报词语来表示调侃的语气,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不是真的认为情有可原,当然,这是站在成年的我的角度来看的。)第10课老王1、文中多次提到我付钱给老王,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想想在我与老王的交往中钱起到了什么作用?(附答案:作者虽然在文革命中一度经济拮据,但整体收入远在老王之上,作者同情老

8、王的不幸,敬重老王的人品,所以愿意尽力照顾老王的生活,不让老王吃亏(不要他减半收车费,不让他送钱先生看病,不白拿老王的鸡蛋和香油了)。钱在作者这一设计说明尊重老王的诚实劳动,表达谢意的方式,也是对生活窘困的老王表示同情和关怀的物质手段。)2、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一般什么情况下说当然?当然用在这里流露了我们什么样的心理?(附答案:“顺理成章”的情况下说当然,这里表明作者一家之前帮助老王是诚心诚意的,并不要求老王回报。作者一家也很同情老王的贫苦生活,从来没有占便宜的念头。)3、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和压根儿强调的是什么?大概同压根儿是否矛盾?)(附答案:“

9、从”强调以前从未发生过,“压根儿”强调一点儿也没有过。大概表明这是作者的推测,而“压根儿”表明作者坚信老王的诚实和善良,他绝不会有欺负主顾的念头。)4、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我为什么这么说?)(附答案:我知道”重复出现两次,表示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因为老王强调我不是要钱。不过既然就 的句式,强化了委婉的语气,表明作者怕老王不好意思收钱,以此方式让老王体面地收钱。)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1、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呢”(附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了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

10、。故说是“双层的悲哀”。另外也可以认为双层的悲哀表示两方面的悲哀,一是老年人对岁月逝去的伤感,二是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哀伤。)第14课驿路梨花1、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附答案:表达效果主要是: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梨花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A、“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附答案:自然界洁白美丽的梨树林,给暮色中行走在大山深处的我和老余,带

11、去了有人爱的欣喜和希望。点题,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B、“一弯新月长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忽明忽暗的梨树林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附答案:实写淡淡月光下轻轻飘荡的梨花瓣,营造了美的意境)C、“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附答案:梨花是哈尼小姑娘的名字,由此景物梨花和人物“梨花“建立起关联。)D、“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得知,梦中您若对那香气四溢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 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附答案: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

12、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在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了第二个误会,推动了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E、“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附答案: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展示了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 。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与人物的心灵美巧

13、妙联系,和谐一体,同时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这也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第17课紫藤萝瀑布1、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了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附答案:眼前的紫藤萝:花朵繁盛、美丽,生机盎然,尽情开放;过去的紫藤萝:花朵稀落,伶仃,小心试探,谨慎开放。“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被紫藤萝花的辉煌茂盛吸引,驻足观看 ,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感受到了生命永恒的价值,精神振奋鼓舞。)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

14、似的。(化静为动)(附答案: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带走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3、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以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附答案:花香本是嗅觉感受,而作者笔下的香气却是浅紫色的,是可看见的视觉感受。这里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嗅觉和视觉互通,花香也有了颜色,写出了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的愉悦梦幻之感。)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附答案:在眼前紫藤萝瀑布和旧日紫藤萝花的对比中,作者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流向人的心底就是

15、这种心理过程的形象表达,此时花与我仿佛交融在一起,共同感受生命的真谛。物我交融,使情感抒发地更加强烈。)5、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机关报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附答案: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历史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昨天的不幸压垮折,应该像紫藤萝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和乐观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第20课伟大的悲剧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法呢?)(附答案: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是作者本人并不是这么认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你认为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附答案: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任务。正是国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永远尊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