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暑假社会调查.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107988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工程大学暑假社会调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工程大学暑假社会调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工程大学暑假社会调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工程大学暑假社会调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工程大学暑假社会调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工程大学暑假社会调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工程大学暑假社会调查.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寒假作业河北工程大学暑假社会调查关于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系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时 间: 2012 年7 月12 号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查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的曾加,粮食安全的因素,土地成为日益紧张的话题和课题。政府对土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保护耕地,整合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空心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结合本人深入村组的调查和感受,分析“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及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个人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字:空心化、宅基地、留守、中心村、土地价值名词解释空心村:顾名思义,一个农村村庄,住的农民很少,占用的土地很多,大面积范围是浪费和空置状态

2、。宅基地:宅基地就是农民能够建房子的土地。从法律上来说,宅基地应该是政府部门规划出来的,但实际上中国农村的宅基地都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历史以来农民自己占有的,谁占有谁拥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中国农村逐步形成的村庄模式,所占有的土地数量在四亿亩左右,中国农民人均住宅面积为0.5亩。这四亿亩村庄用地,用法律的话语叫宅基地,而实际情况是因为缺乏规划管理,一直是处于浪费和闲置多于利用的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这些以农村宅基地的名义存在而浪费和闲置的土地状况需要得到改善。中心村:中国大多数农村,都是有近十个左右的村小组组成,在这近十个村小组周围范围,有一些交通便

3、利,或者靠工业和商业网点便利的地方。农民处于交通或者商业便利的考虑,大多自发地在附近建了不少房子,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中心村。有些中心村是政府规划出来的,有些是自然形成的。土地价值: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土地不可以买卖,只有政府才有权力征收,征收也就是实际上的买卖。这种只有政府才有权力买卖土地的现象是一种垄断行为。土地买卖的垄断,造成了土地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土地的实际价格。有失地农民说,失去了土地,以后子孙后代吃什么?按照这种观点来分析,凡是在中国没有种地的人只有被饿死的份了。土地的价值是可以永久地生产粮食,就像母鸡会永久地孵化小鸡一样。土地永久地生产粮食是需要不停地投资和劳动的,母鸡不停地孵化小鸡

4、是需要不停喂养的。一只母鸡能卖多少钱,是看它的肉质和下蛋功能;一亩土地能卖多少钱,是看它的年产量和地理位置。如果单从土地的粮食生产功能来说,中国所有的土地价格都在每亩十万元以下。因为中国土地的粮食产量收入每年最多都维持在一千元以下,而十万元的一年定期银行利息也要高于这一千元,这种银行利息的收入,还可以避免了土地投资和劳动的辛苦。比较偏远和质量稍差的土地,它的价值也就每亩地一万元左右,因为每亩地的出租收入就 一百元,也就相当一万元的银行定期存款利息。一、调研时间:7月20日8月13日二、调研对象:河北省保定市石佛镇东巷村三、调研内容:(一)、空心村现状河北省保定市石佛镇东巷村,村小组人数在180

5、人,户数为40户,整个村小组所占宅基地面积是 100亩土地。户均宅基地为2.5亩,人均宅基地为0.5亩。村小组内的老房子是没有规划的,一些近十年左右新建的房子的规划是:一处宅基地的面积是0.36亩。因为农民建房子都是利用自己的旧宅基地,旧宅基地有多大,按规划后新建的房子和院子所占的面积就多大。宅基地严重超面积现象,一户多宅现象非常突出。在这100亩面积的宅基地上,有30亩左右是建了房子或者修了 院子的,院子的面积是根据自己的旧宅基地,能修多大尽量修多大;在40亩左右的荒宅基地上,村民根据历史以来谁占有谁拥有的土地,种了一些树木;另有 25亩左右的土地,是常年长满荒草或者一些废弃的水池;还有5亩

6、左右的土地,因为周围没有房子和树根,就自己加工成了耕地。这100亩土地的利用比例基本上是,百分之三十的是房子和院子;百分之四十的是种树,百分之二十五的是闲置和浪费,百分之五的是农民自己开发成了耕地。另外,还有一个常年闲置的小型水库,常年长满水草,所占面积有十几亩土地,这十几亩土地也有其他村小组的部分。这十几亩水库面积没有在我测量的一百亩宅基地之内。(二)、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有人分析,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是很多农民离开了农村,到城市发展,而造成农村村庄土地的闲置和浪费。其实,这种原因是有,但所占的成分非常少。(1) 空心村形成的第一个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农民在农村居住,从事农业生产。

7、因为是手工农业时代,很多农业作业是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如家家户户曾经需要的打小麦或晒稻子的麦(稻)场,每个打麦(稻)场占用土地将近一亩左右。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到来,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农村的那些麦(稻)场已经没有作用了。村里一百亩的宅基地,这些曾经的麦(稻)场所占比例有30亩左右。(2) 空心村形成的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性质。因为土地是集体所有,而集体又缺乏管理和规划。农民的原则是能占就占,哪怕占有的土地常年闲置。如果有新户要建房子,只能在自己老宅基地上建,老宅基地不够的农民,如果建房只能建在自己家的耕地上。这也是中国农村很奇怪的一个现象,耕地里违法建了不少房子,而村庄里面很多闲置

8、的旧宅基地。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约束了农村宅基地的开发和流转利用。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宅基地只能在集体内部流转,这完全是一句空话。宅基地的流转,是需要支付流转费用的。但这宅基地是集体的土地,让集体内部的农民利用集体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而支付费用给那些长期霸占集体宅基地的农民。建房农民不愿意,只好在自己家的耕地上建房。如果让那些拥有大量旧宅基地的农民无偿交出旧宅基地给集体使用,这些农民又不愿意,因为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是占用了大量的旧宅基地,集体凭什么让我一户农民上交闲置宅基地,而不是所有农民都上交自己的闲置宅基地。这就是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弊端,集体的土地,宁可闲置也不愿意让别的农民使用。(3)

9、空心村形成的第三个主要原因是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从法律上来分析,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可以依照法律,对农户没有使用的闲置宅基地进行统一回收,要么给新增加人口建房使用,要么加工成耕地分配给村民种地。因为基层政府的不作为,没有进行宅基地规划,农民这近二十年来建房是东一座西一座,而中间确有很多空地。这些在房子之间的小面积空地,集体回收上来也没有多大意义,很难加工成耕地,加工成耕地使用起来也不方便。(三)、空心村改造的前景根据对河北省保定市石佛镇东巷村小组的宅基地利用状况的调查,以及对河北省保定市石佛镇东巷村其他附近村小组的宅基地利用观察,宅基地闲置和浪费的比例都相当高。东巷村小组所占的宅基地面积在

10、一百亩左右,其中,有四十多亩土地处于浪费或闲置,以此类推,中国农村的宅基地可以整合的土地资源在三四亿亩左右,这个三四亿亩的数据,是如此之惊人啊!整合中国农村宅基地浪费和闲置的土地资源,是一项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因为这涉及了太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慢慢改善。一方面是法律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现实方面的因素。如果按法律程序来改善,会遭到农民的抵制;如果按照现实情况来改善,会与法律有冲突。具体是需要何种方式的改善,需要政府和民间一个摸索尝试的过程,更 需要政府加强对这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把中国农村三四亿亩农村宅基地的土地资源逐步改善整合出来,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时间,甚至更久。这种速度与中国人口增加和粮食安全危机

11、的紧迫速度并不冲突。人口的增加,粮食安全危机同样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只要政府与民间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人口增加带来的粮食危机,会因为中国农村三四亿亩宅基地资源的整合利用而缓解。(四)、空心村带来的弊端1、降低了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率。尽管宅基地面积不是很大,但人员户数也不是很多。有许多空闲的老房基本上占有而不住,今后倒流回农民居住的只是少数人。而且,进入城镇居住的其他村民将随“三个集中”而会不断增加,因此,农民宅基地利用率还将下降。2、加剧了外来人口无序扩张。外来人口受制于收入不高,一般选择农村居住。每户当地村民生活用房和副业用房通常为二百多平方米,通常退出一户当地村民(3人)能够吸引1020个外来

12、人口入住。目前外来人口能够聚居农村,移居城镇的本地村民为之提供了重要房源。3、是影响环境卫生。“空心村”的废弃房屋由于无人居住,很少修缮,有些已经倒塌。还有人将老房用于圈养禽畜。由于缺乏维护,致使村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老鼠遍地、蝇蚊乱飞、粪便成堆。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严重影响生活环境和身心健康,影响村容村貌。4、是潜伏矛盾纠纷。由于“空心村”内的旧宅基地弃之不用不管,到了第三、四代之后,邻居之间的土地界限必然会有些模糊。随着农村土地的日益紧张,宅基地今后必将升值,到时候这些废弃宅基地可能会引发家族内或家族间以及宗族间的矛盾纠纷。5、是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心村”的存在,使

13、农民居住地分散散乱,农村的村落分布面积过大,村庄外延拉得过长,增加了农村进行水、电、路、通信、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的难度,延缓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与中央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精神相悖的,也是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的。(五)、空心村改造的困境空心村改造,全国各地有不少地方在实践。但基本上都是以政府资金扶持的模式进行,因为政府的财政资源有限,只有部分的空心村有机会改善或者改善成功。而大部分的空心村根本没有获得改善的 机会,或者改善进展很慢,效果不理想。目前在网上可以搜索到的空心村改造成功案例,大多是政府出资改造空心村,树立的一些示范点。这也是空心村改善的第一个困境

14、,资金缺乏或者不足。空心村改造,农民要搬迁,搬迁就需要新建房子。虽然目前很多农民有经济实力建新房搬迁,但还是有部分农民没有能力建房搬迁。空心村改造的第二个困境。政府没有政策扶持,反而有政策约束,缺乏政府高层土地管理部门的重视。目前出现示范点的空心村改造,大多是地方政府的改造行为,而不是国家土地资源部门重视的结果。同样以河北省保定市石佛镇东巷村为例,政府对空心村改造没有任何指导和扶持。反而约束中心村的成立,中心村的形成是可以大大降低空心村改造的成本。这种以自发形式形成的中心村,目前因为政府的约束而难有进展。政府约束的理由很简单,保护耕地需要,以保护耕地的理由,向建房农民收取高额建房费用。很多建房

15、农民望而却步。空心村改造的第三个困境,是基层政府的不作为。面对国家土地的日益紧张,农民建房的迫切需要,空心村的土地严重浪费。基层干部不做中心村规划,对建房农户的要求一推再推,对于空心村多数农民拥有一户多宅,和宅基地面积严重超现象视而不见。村级干部不作为,当民间力量期望投资空心村改造时,因为空心村改造影响了村干部以保护耕地理由向建房农民收取高额费用的利益时,民间改造空心村的计划受到抵制和冷漠。空心村改造的第四个困境,是法律和现实的冲突。法律在农村来说,如同一张废纸。多部法律强调,不允许一户多宅,宅基地面积超标。而在空心村的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违反了这些法律。是按法律来收回这些宅基地,还是尊重现实,承认农民拥有这些宅基地的权利,这种冲突需要寻找一个解决方案。(六)、空心村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抛开其他的不说,单说村容整洁。一个空心村村庄,是做不到村容整洁。因为空心村的村庄,房屋是破旧的,很多老房子是没有按规划建设的,道路是泥土的,到处都长有荒草。下雨走不了人,夏季到处是蚊子。村容整洁,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