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山村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107646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山村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山村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山村规划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山村规划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山村规划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山村规划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山村规划说明书.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区xx镇xx村规划说明书xx20090818目 录第一章区位及现状概况1第二章规划编制背景3第三章规划总则4第四章村庄性质和规模6第五章村域总体发展规划6第六章村庄规划布局8第七章居民点建设规划10第八章居民点建筑规划11第九章场地竖向工程规划12第十章基础设施建设规划12第十一章环卫设施与防灾规划15第十二章近期建设规划16第十三章实施规划的建议和措施18第一章 区位及现状概况一、村域概况(一)交通地理区位xx村位于xx区东部,xx镇境内北部,北接踏水乡的xx村,西、南面与xx村相邻,东面与xx村接壤,属深丘区。村域内只有一条苏(山)大(坪)公路与外界联系,通过乡道苏大路与过境路xx路相

2、连。(二)自然条件xx村属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温偏低、日照时间短,自然条件较好,全年降雨量达1500-1800毫米,多雨寡照,土壤湿度大。村域内地形变化较大,海拔较高,海拔在600-870米之间,截止2008年该村还未发现有地质灾害。xx村由于受地形影响,水资源缺乏,全村人畜饮水主要靠山泉水,农作物灌溉用水主要靠天然降水和蓄水池供给。全村生活用水水源位于大坪村八组的童家沟。2009年以来,全村出现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因受2008年5.12大地震灾害的影响,使得岩层结构改变,山泉(溪)水渗漏严重,造成童家沟水量大大减少。(三)社会经济xx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48户,2008年底全村共有17

3、1人。现有劳动力97人,占总人口56.73%,村域幅员面积为2.38平方公里。全村现有耕地面积约68.4亩,林地1500亩,荒坡地1216.8亩,粮食年产量66.2吨。全村产业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2003年底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达56.279万元,全村农民纯收入实现49.779万元,第一产业实现36.565(其中农业收入16万元,林业收入7.00万元,牧业收入13.565),占农民纯收入的73.45%;其他收入实现19.714万元(其中劳务收入13.714万元,其他收入7.00万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6.55%。2008年底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达83.155万元,全村农民纯收入实现73.155万元

4、,第一产业实现53.855(其中农业收入22.29万元,林业收入11.00万元,牧业收入20.565),占农民纯收入的73.62%;其他收入实现29.30万元(其中劳务收入20.8万元,其他收入8.5万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6.38%。从2003 -2008年全村社会总产值统计资料分析显示,该村各产业平稳增长。村内种植业主要以发展林竹、生姜、玉米、错季节蔬菜、油桃、甜枣和核桃等为主。农副业以生猪养殖为主。(四)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1、村道建设xx村2006年至2007年投资57万元,硬化大坪村八组至xx村村办公室段长3.2公里,宽3米的村道,2008年至2009年硬化到组到户水泥路5公里,宽2.

5、5米,基本实现了村内村外通水泥路,不仅增强了与大坪村的交通联系,也增强了村内村民居住之间的交通联系。2、饮用水工程建设xx村境内水资源缺乏,现状采用集中蓄水,集中供给的方式。截止2008底,全村在饮水工程方面先后投资15万元,建水池4个,水泵、电机两台,敷设主水管1020米,分组到户管7800米,从落差313.8米的童家沟将泉水通过二级提灌引到山顶,通过重力流向全村供水。3、供电设施建设全村10千伏电力线从大坪九组童家沟处进入xx村,并在xx村一组境内安装一台10千伏变压器,向xx村全村和大坪村九组等3个村民小组输送低压电。现状xx村二组的供电质量较差,不能满足村民用电。4、文教卫生建设现状村

6、域文教卫生设施基本健全,现有村小学校、村卫生室、村活动室和村委办公设施等。5、其它设施建设全村电话覆盖率为100%,中国移动机站和中国联通机站信号覆盖全村且信号较好。农村广播电视网已经覆盖全村,已实现家家通卫星电视、信号稳定。xx村现有3口沼气池,全村要求新建、改建的住房必须户户建沼气池。二、村庄居民点建设概况xx村地形变化较大,村民居住以散居为主,全村共有47户,其中有43户为单家独户。2008年全村硬化到组到户水泥路5公里,基本实现户户通水泥路,总体来看,村民居民点主要建于村道所能覆盖的范围之内,交通便利。全村现有房屋建筑面积7800m2, 主要以砖混结构房屋为主,其中新建房屋5450 m

7、2。三、历史沿革xx村由xx、邓山组成,故名苏邓二山。其中xx为该村的二组,邓山于1951年从新榜乡划入为一组,原以苏、邓两姓为主。xx解放前属映碧乡15保。解放后邓山划入xx乡解放村,农业合作化时期为红阳大乡高原社。公社化初期为红阳公社10管区,1961年以后为大楠公社4大队。1980年以地名定名为大楠公社xx村。四、现状评价xx村村内交通条件良好,村道硬化率较高,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基本能满足村民日常需要。虽然全村主导产业已经逐步凸显出来,但是xx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村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1、全村现状居民点布局分散,基本上以散居为主,村庄建设用地大,增大村域基础设施投入,不利于村庄

8、经济集约发展要求。2、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xx村是xx镇的林业和蔬菜种植基地,但是现状蔬菜(以生姜为主)种植面积为100亩,蔬菜种植面积小而且分散,缺乏足够的农业投资以增强农业发展动力。3、村域内部交通网络尚未完全形成。截止2008底,全村虽然已经硬化8.2公里村道,但是大多都是断头路,没有相互贯通,即便是3.2公里村级干道,都只到村办公室形成断头路,因此全村道路网络不完善,与周边村庄以及村内户与户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4、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还不完善。该村村民仍以山泉水作为饮用水,而且5.12地震后水源的水质、水量都无法满足生活需要。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收集或随意排放,而雨水则无序自流排放。另

9、外,村内的供电设施不完善,一、二组和大坪村八组共用一台变压器,造成二组供电质量较差,不能满足村民生活用电。5、规划滞后。由于经济发展,村民收入提高,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条件,要求新建、翻建住宅,但是缺乏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村民新建住房,大多是原拆原建,导致村民住宅布局凌乱,且基础设施投入大。第二章 规划编制背景一、编制背景1、宏观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落实党中央的相关文件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

10、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村庄布点和建设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其编制工作已成为规划建设部门工作的重点。2、现实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庄交通条件的改善,xx村道路建设、住房建设以及产业发展迅猛,由于缺乏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村民建房随意性很大,现有村庄布局形态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道路建设凌乱不成系统,投资大;产业布局分散,不成规模,不便于科学管理和集约化经营。与此同时,经过近几年村庄整治工作的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从更高要求看,农业基础脆弱增长乏力、村民点布局分散、配套设施滞后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为了使村庄规划更具可

11、操作性,有必要对村庄布点和建设规划进行深化和细化。二、编制动因1、相关规划控制需要xx镇总体规划将xx村、大坪村定位为xx镇的林竹业和蔬菜种植基地,大力发展林竹业,促进福华纸业的发展。根据xx镇总体规划要求,需要编制村庄规划对xx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指导。2、壮大主导产业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壮大xx村以林竹、生姜和错季节蔬菜为龙头的主导产业,急需编制村庄规划对其进行指导,使其合理有序地规模化经营,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3、城乡统筹,促进xx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根据当前xx城乡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我省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按照xx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高起点规划、高质

12、量、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功能互补的现代化城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统筹”的格局。xx区是xx市实施城乡统筹的重点区县之一,xx镇xx村的建设,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规划整治,xx村将建设成xx区城乡统筹示范村,将对xx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促进作用。第三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依据1、国家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2、建设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村镇规划编制办法;3、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4、xx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试行);5、其他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技术规范;6xx区xx镇城镇总体规划;7xx区xx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8、xx村提

13、供的经济社会资料。二、规划期限近期:2009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5年。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确定为xx村行政区划范围,面积2.38平方公里。四、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规划先行,适度超前,政府主导,依靠群众,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节约土地,配套建设,形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五、规划原则1、尊重民意的原则。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

14、农民健康生活。2、城乡统筹的原则。村庄建设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合理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形成特色分明的城乡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和谐发展。3、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状况的村庄实际问题,分类指导。4、节约用地,合理布局。要始终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利用丘陵、缓坡和其它非耕地进行建设。5、立足现状,配套设施。合理地安排村庄各类用地,立足现有基础,重点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6、按照“相对集中、规模适度”以及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村民生产生活,有利于农村社会稳定的要求,确定村庄规模、合理安排村庄用地布局,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7、延续特色,生态优先。

15、充分利用丘陵、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保护整体景观,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延续文脉。六、规划目标1、“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2、加快宅基地整理步伐,集约利用土地。3、促进村庄适度集聚,集约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整合农业生产空间,保护生态和特色文化。4、到规划期末,力争将xx村建设成为主导产业突出、农民生活富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 村庄性质和规模一、村庄性质根据对xx村社会经济发展分析,结合xx村在区域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确定xx村村庄性质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现有的林竹、核桃干果林、油桃甜枣水果林、生姜和错季节蔬菜进行综合整治,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将林竹、干果林、油桃甜枣水果林、生姜和错季节蔬菜业发展成该村的五大特色产业。在根据该村产业发展,将xx村打造为xx区的生态农林小康村。二、村庄发展规模1、村域发展的规模控制主要通过人口和居住建设用地两项指标来进行。(1)人口:远期到2025年人口控制在190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