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105335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教师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校教师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校教师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校教师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校教师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教师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教学计划.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高校教师(2010-2014)第二年专业科目教学计划黑龙江大学2011年4月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讲”是人保厅高校教师系列专业知识更新培驯专业科目。通过系统了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高等教育功能的新论题,高等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新展望,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等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系统掌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动态,把握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与发展的基本走向,反思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以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建设为核心,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二、课程基本要求第一讲

2、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现实条件下,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是高等教育多样化、高等教育职业化以及高等教育创新化。教学安排: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讲 高等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一、高等教育多样化(一)高等教育结构多样化(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三)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多样化二、高等教育职业化(一)高等教育职业化的特征(二)职业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三、高等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思考题: 1简析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趋势。2简析高等教育职业化的趋势。3简析高等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参考文献:1 潘懋元.高等教育发展趋

3、势座谈录J,大学教育科学,2010(1). 2 朱清时.大学同质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J,长江大学学报,2009(4).3 高晓杰.21世纪高等教育:北美的挑战与中国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4 王胜今、赵俊芳.高等教育大众化十年盘点与省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9(4).5 程方平等.高等教育质量标准与评价J,大学(学术版),2010(5).6 董泽芳、陈文娇.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性与统一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0(6).7 谭诤、张维红.20世纪西方下半叶西方高等教育民主化与职业化特征分析J,教育与考试,2010(4).8 郑家茂、张胤.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

4、模式的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9 王义遒.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究竟靠什么J,高等教育研究,2011(1).第二讲 高等教育功能的新论题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对“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当代转换”,“高等教育功能拓展论”,“高等教育功能和谐论”,三个问题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高等教育功能的时代透视,增进对高等教育功能的多重思考。教学安排:6学时教学内容:一、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当代转换(一)高等教育功能观发展的三个阶段(二)高等教育功能观嬗变探因二、高等教育功能拓展论(一)批判性功能(二)创新性功能(三)素质性功能三、高等教育功能和谐论(一)高等教育功能观的非和谐态(二)高等教育的社会导向与个人导向

5、的非和谐态(三)高等教育功能观非和谐态的根源(四)社会、个人、学术: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和谐思考题:1 简析高等教育功能观嬗变的原因。2 简论高等教育拓展论。3 简述高等教育功能和谐论。参考文献:1张西方.论高等教育功能的拓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2李为忠.由偏执走向和谐:高等教育功能观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0,(2).3郭荣祥.高等教育功能观的嬗变J,继续教育研究,2010,(2).第三讲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对策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未来走向”,“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未来走向”,三个问题的学习,在宏观上增强对

6、我国高等教育状况的认识,能够把握我国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未来趋向。教学安排:6学时教学内容: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进一步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二)加强政府高等教育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宏观管理效能转变政府职能(三)扶持社会中介机构,提高高等教育治理水平(四)强化高等教育管理国际互动,促进高等教育管理国际化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一)加强高等教育收费的法制化建设(二)逐步完善并推广学分制收费办法(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四)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三、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一)完善政府评估体系,提高政府评估的权威性(二)加强高校内部质量

7、保障体系建设,强化高校质量保证的主体地位(三)进一步培育评估中介机构,加强评估中介机构规范建设(四)扩大国际交流,促进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化思考题:1简析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未来走向。2简析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的方法。3简析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参考文献:1别敦荣、杨德广主编.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汪献芳.对“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3). 3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制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第四讲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高等学校教学改

8、革的网络化趋势,理性评价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制度的得与失。教学安排:6学时教学内容:一、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一)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完善(三)创新能力培养与实验方法改革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网络化趋势(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网络化的必然性(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新特点三、高等学校教学评估的得与失(一)教学评估:教学改革的推动力(二)对评估功能弱化的反思思考题:1简析实践教学改革对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2简述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参考文献:1 衣俊卿.大学使命与文化启蒙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2 别敦荣、杨德主编.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M,上海教育出版社主

9、编,2009.3 常丽丽.知识经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创新问题研究M,气象出版社,2010.4 谷力.和谐与冲突: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文喆.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刘铁芳主编.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 徐小洲、叶映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8 吴金秋编著.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第五讲 高校课程改革的新问题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对“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我国

10、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及构想”,三个问题的学习,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拓展课程改革问题的研究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二)课程设置与学习特征不符二、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一)课程设置改革(二)课程内容改革(三)课程结构改革(四)课程改革的推行(五)课程改革的实施三、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及构想(一)根据学校定位遴选课程(二)学校、学院、师生共同管理课程(三)优化课程设置,推进课程综合化思考题:1简析我国高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不足。2简述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内

11、容。3简析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及构想。参考文献:1刘建芳浅析高校课程改革中的不足与完善J,科教导刊,2010(8)2张美云高校课程设置中的痼疾与改革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钟勇为. 近二十年高校课程变革方略的国内研究综述J. 高教研究,2009(1)4美弗兰克HT罗德斯著,王晓阳等译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吴筱萌课程变革中的较力与应对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9).6于泽元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7杨启亮.方法: 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基础性问题J.教育探索, 2003, (1).8周远清在第一次

1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 周远清文集(二) 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9陈亚琴从系统论角度看高校课程体系的优化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 (3)10欧阳文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视野的大学课程变革J,江苏高教, 2007,(3)11白宗新基于知识观转变的大学课程改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12范钦珊、鞠平、伍贻兆把课堂教学放在抓质量的突出位置J, 中国高等教育,2003,(21)13胡华南高校课程改革应遵循几个原则J,理工高教研究,2003,(4) 14顾丽琴、刘红副高校课程体系市场化设置方法论J,商业时代,2006, (33) 15李光琳20 世纪以来大学

13、课程设置改革的比较研究以美、英、日三国为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 16刘旭当前大学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4,(4)17喻立文全球化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原则与路径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18罗尧成.中国大学课程结构改革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219孙根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0王彬斐.我国高等学校课程结构优化改革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721张家勇、张家智新世纪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1)参考文献: 1钟

14、勇为.我国大学教学改革取向的基本特征J,教育学术月刊,2009,(8).2吴立保、谢安邦.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学教学改革J,现代大学教育,2008,(1).3 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8).4 周光礼、姜嘉乐.研究性学习:本科教学改革的主导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第六讲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动向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重点掌握:高校教学学术的机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途径;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因素。教学安排:4学时教学内容:一、高校教学学术的机制与教师专业发展(一)大学教学学术的运作机制(二)研究与教学的动态关联二、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途径(一)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二)虚拟学习社区建设三、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因素(一)现实高校专业发展制度问题的梳理(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建设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