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站风险评价.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97434 上传时间:2020-06-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气站风险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气站风险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气站风险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加气站风险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加气站风险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气站风险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气站风险评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风险评价1、环境风险评价目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1)根据项目特点,对装置和储运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因素进行识别;(2)针对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分析预测易燃、易爆物质泄漏到环境中所导致的后果(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应采取的减缓措施;(3)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处理计划和应急预案,以

2、及现场监控报警系统。2、环境风险评价等级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定见表1。表1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级别判定表剧毒危险性物质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二一一非重大危险源二二二二环境敏感地区一一一一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表29易燃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规定,天然气储存天然气50t,即为重大危险源。根据本项目的规模和性质,最大存储量约为50m3,约23.55t(密度取0.471t/m3),小于临界量50t,因此不属于重大危险源,从上表可见,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二级评价需进行风险识别

3、、源强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3、环境敏感性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的要求,本项目风险评价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4、风险识别4.1物质危险性识别本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性物质为天然气,其火灾爆炸危险性、毒性以及应急救援措施如下:英文名称:natural gas CAS号:无危险类别:2.1类易燃气体 化学类别:烷烃 主要成分:甲烷等相对分子量:40 物化性质:无色气体 熔点:-182.5沸点:-160 相对密度:0.45 溶解性:微溶于水 爆炸特性:爆炸极限5%14% 闪点:-188 引燃点:482 火灾爆炸危险度:1.8 火灾

4、危险性:甲 危险特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及其氧化及接触剧烈反应。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露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聚合 毒理学资料:暂无。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本品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到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供给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

5、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本品,可致冻伤。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管理人员带自给正压时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送至空旷地方或加装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将漏气容器移至空旷处,注意通风。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贮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

6、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废弃:参阅国家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控制燃烧法处置。环境资料: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鱼类和水体要给与特别注意。还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职业接触限值:300mg/m3(甲烷,前苏联)。4.2装置的危险性(1)LNG储罐该项目储罐采用拱顶罐,储罐最大的危险性在于真空破坏,绝热性能下降,从而使低温深冷储存的LNG因受热而气化,储罐内压力剧增,储罐破裂导致大量LNG泄漏。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在储罐顶部安装安全放散阀,当储罐压力升高到一定值,采用手动把压力降低,即使因为工作疏忽忘记排压,安

7、全放散阀也会自动开启,通过集中放散管释放压力。 其次可能发生的危险性是储罐进去液管道或者内罐泄漏,如果内罐泄漏,防爆盖就会打开,从而降低内外的压力,不会引发储罐爆裂。(2)潜液泵、增压气化器 潜液泵和增压气化器在正常运行时,两设施与LNG储罐之间的阀门是开启相通的。泵的进出口会出现密封失效,产生LNG泄漏。增压气化器的进口是LNG储罐或LNG槽车的液相出口,出后是气体,同样会因密封失效产生LNG泄漏。 LNG潜液泵和增压气化器的泄漏可以通过关闭储罐阀门或LNG槽车液相阀门来处理,一般泄漏量微小。(3)LNG加气机 LNG加气机直接给汽车加气,其接口为软管连接,接口处容易漏气。也可能因接口脱落或

8、者软管爆裂而泄露,在关闭了储罐出液口、储气瓶出气口或者泵停止工作后,泄漏量一般很小。(4)卸车软管 LNG卸车软管与槽车连接,也会产生LNG泄露,通过关闭LNG槽车出液口后或停止潜液泵就可以控制泄露,泄露量一般不大。(5)LNG槽车 LNG槽车容积为42-52m,危险性与LNG储罐相同,但一般卸车时间控制在2-3小时左右,卸车次数视加气站用气情况,要求时间短,次数少,并选择人流量较少的时段卸车。卸车时操作人员应在现场进行管理,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4.3生产过程风险识别本项目天然气泄漏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危害类型主要包括泄漏气体扩散至环境空气中的直接危害、天然气引燃后的冲击波危害和热辐射危害。表

9、2 工艺过程风险因素识别表分类类型风 险 项加气站工艺危险性设计施工加气站建址存在基准面低、设施基础不稳固、周围排水不通畅、环境破坏等潜在危险。调压、计量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为带压设备,受外界不良影响、设计、制造和施工缺陷可能引起管线、设备超出自身承受压力发生物理爆破危险。设备生产设备、管线、阀门、法兰等因腐蚀、雷击或关闭不严等造成漏气,在有火源(如静电、明火等)情况下发生燃烧、爆炸。压力仪表、阀件等设备附件带压操作脱落,设备缺陷或操作失误造成爆炸,危险区域内人员有受到爆裂管件碎片打击的危险。操作设施故障、操作不当引起超压,阀组内漏造成高低压互窜,流程不通畅,如安全阀联锁报警系统失效,造成容器破

10、裂后大量的天然气泄漏及至燃烧、爆炸。流程置换、检修、紧急情况处理、截断阀联锁等过程中天然气放空后扩散,遇火源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系统运行中,检修泄漏的管道、法兰及各种阀门设备,系统投产运行、调试或介质置换等特殊情况下,有可能引发天然气与空气混合达爆炸浓度,遇火源或撞击、静电、电气等火花引发天然气爆炸危险。自然因素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引发站场内承压设备受外力裂缝、折断等造成管段天然气泄漏,遇火源发生爆炸;在雷雨天气,站内设施有可能受到雷击的危险,引起爆炸和火灾。其它站场附近危险性建筑带来的危害。 5风险事故概率我国汽车燃油改气项目起步相对较晚(80-90年代),有关加气站运营风险事故的

11、研究资料及分析报告相对缺乏,我们根据加气站工程特点(处理易燃易爆气体),参考了石油化工典型事故汇编(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安全监督办公室编,中国石化出版社)的统计,1983-1993年石油化工系统共发生典型事故293例,其中发生在各类生产装置内的事故149例,占50.85%(主要是开、停工及检修时发生),贮运系统74例,占25.26%,辅助系统70例,占23.89%。从事故类别来看,人身伤亡事故92例,占31.4%,火灾、爆炸事故55例,占18.77%,设备事故55例,占18.77%,生产事故91例,占31.06%。从事故的原因来看,属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97例,占33.11%,属于管理、组织不善

12、发生事故的93例,占31.74%,属于技术业务不熟练或安全基本知识较差的96例,占32.76%,属于其它原因的7例,占2.39%。可见,违章作业、组织管理不善等是发生事故的主要风险因素。该加气站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就应高度重视风险防范,严把质量关,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预防和消除事故风险隐患,这样就能使本工程发生风险事故的概率远远低于类比资料。6风险事故类型及原因分析加气站属易燃易爆场所,如果在设计和安装上存在缺陷,设备质量不过关,生产过程中发生误操作或机电设备出故障及外力因素破坏等,就有可能引发风险事故。其主要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类型是天然气泄漏,并由此进一步引发火灾或爆炸等恶性事故,造成人员伤

13、亡及经济损失。本工程风险事故的风险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大类。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震、土壤腐蚀、洪水、滑坡、雷电、温度等。人为因素:包括工程设计缺陷、设备选型安装不当、误操作及人为破坏等。以上原因均可引起天然气的泄漏、燃烧、爆炸等恶性事故,因此建设单位在工程设计、设备选择、施工建设、安全措施建设等方面严格按照汽车加油加汽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执行,从源头上消除事故隐患。7火灾、爆炸危险性及低温过冷危害性分析7.1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根据汽车加油加气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规定,加气站防火间距详见表3。表3 压缩天然气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

14、的防火距离(m)压缩天然气工艺设施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m)名称储气罐、脱硫、脱水装置放散管管口储气井组、加气机项目重要公共建筑物100100100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302520民用建筑物保护类别一类保护物二类保护物202014三类保护物181512室外变配电站252518铁路303022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12106次干路、支路1085按表3的规定,加气站储罐、卸车点放散管及加气机和周边居民的最小距离应分别为18m、15m、12m,和主干路的距离分别为12m、10m、6m,本项目储气罐、放散管及加气机与周围的距离符合规范要求。7.2低温过冷危害性分析LNG的存储温度为-162,发生泄漏后的射流或冷蒸汽云,会使所接触的一些材料变脆、易碎,或者产生冷收缩,致使管材、焊缝、管件受损产生泄漏。特别是对LNG储罐可能会引起外罐脆裂或变形,导致真空失效,绝热破坏,过冷液体或气体都会对人体产生低温灼伤或冻伤危害。LNG接触到皮肤时,可造成与烧伤类似的起疱灼伤。从LNG中漏出的气体也非常冷,并且能致灼伤。装有LNG而未经保温处理的裸露管道和容器是极冷的,裸露皮肤接触这些金属,会被粘住而且拉开时将会将皮肤撕裂。暴露于泄露处的寒冷环境中,即使时间很短,不足以影响面部和手部的皮肤,但是,象眼睛一类脆弱的组织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