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2011政府工作报告.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80469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汾2011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临汾2011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临汾2011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临汾2011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临汾2011政府工作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汾2011政府工作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汾2011政府工作报告.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3月28日在临汾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市长 罗清宇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0年工作回顾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我们砥砺奋进、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和激烈区域竞争,面对爬坡过坎、负重赶超的严峻挑战,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型跨越、先行发展”的实践主题,突出“打牢基础、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促进发展、惠及民生”的工作重点,开拓创

2、新,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克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我们积极应对市场需求不足、主导性企业特别是煤焦企业开工率较低、节能减排任务加大、国家货币政策趋紧等诸多困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调控职能,保障经济顺畅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全市生产总值完成892.1亿元,同比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5.1亿元,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6.5亿元,增长18.7%;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6.5亿美元,增长83.3%;财政总收入完成160.3亿元,增长16.4%;

3、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5.4亿元,增长1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1元,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87元,增长11.3%。特别是全市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标志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项目建设力度空前,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启动实施216项市级重点工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5.58亿元,同比增长30.2%,投资总量和增幅居全省三甲。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我们打了一个翻身仗。备受社会关注的乔李民航机场复航改造项目获国家审批,机场大道完成路基工程;临大一级公路、沿黄干线、209、309等国省道主干线改造全面完成,改变了西山

4、地区交通不畅的状况。晋侯高速全线开通,市区城西一级客运站、临吉高速、祁临高速临汾北环、京昆与青兰高速临汾联络线进展顺利,霍永高速已经开工。中南部铁路通道、大西高铁客运专线、张台铁路、南同蒲电气化改造、侯西复线扩能等五条铁路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联网及农村公路完成311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全覆盖。建设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16座,形成了500千伏纵贯南北、220千伏环网运行、110千伏分区供电的格局。开拓思路创新方法,破解发展难题闯出新路。围绕解决资金、土地两大难题,采取“争、贷、引、融”等方法,筹集资金330亿元,支持项目建设。其中,向上级申报项

5、目1137项,争取资金17.59亿元;深化银企合作,全年新增贷款102.9亿元,同比增长23.9%,贷款余额达到536亿元;强化融资平台建设,成功发行地方债券20亿元;紧盯大企业大财团,全力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签订项目68个,签约资金2222.7亿元,到位外来投资172.45亿元,签约资金居全省之首,到位资金占年度项目总投资的三分之一。特别是加强与开行合作,争取贷款14.5亿元,支持新高中、新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达成五年投资500亿元协议,建设“百公里汾河新型工业城镇走廊”。与中煤、保利集团签订协议资金1710亿元,改造提升煤化、焦化产业;与新兴际华集团签订协议资金26亿元,发展精密铸造;与

6、上海云峰集团签订协议资金23亿元,开发广胜寺旅游,有效解决了项目融资难的问题。采取“争政策、争指标、严管理”的用地措施,争取国家级复垦整合试点市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建设用地复垦整合办法;争取省追加用地指标7900亩,全年供应建设用地2.88万亩,占全省的31%。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多元化支柱产业加速生成。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加速升级。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圆满完成。全市煤矿总数压减到129座,经营主体减少到29个,产能提高到1.07亿吨,单井生产能力平均达到83.3万吨,提高了3.62倍,煤炭行业走上了规模化、机械化、清洁化、高效化的轨道。焦化行业两大基地

7、和4个焦化集中区整合重组迈出实质性步伐,新组建了同世达煤化集团和三维瑞德焦化公司。洪洞赵城煤焦化深加工园区被确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翼钢扩建进展顺利,太钢重组中宇、临钢退城搬迁有序推进。曲沃冶金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霍州兆光260万千瓦、大唐国际230万千瓦一期建成投产,侯马电厂、临汾中电投两个230万千瓦以及霍州国电260万千瓦发电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新增电力装机容量9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330万千瓦。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华翔美的35万吨精密铸件一期、华强钢铁20万吨铸件一期、平阳重工液压支架等一批装备制造业项目顺利建成;塔尔纳米保温材料、浮山满星硅酸钙板、

8、晋盛微晶玻璃等新材料项目竣工投产;尧都光宇LED、洪洞双银电热膜、正和超导暖气片、飞虹微纳米光电等高新技术项目势头强劲。特别是与深圳电子商会合作,致力打造侯马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园,部分企业已经入驻。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重点实施22个旅游建设项目,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7.27亿元,增长22%。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已有50余家大型企业入驻,达到一级口岸标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全市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13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引沁入汾和川取水输水工程全面竣工,五马水库大坝封顶,汾西灌区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完成年度

9、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7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6.64万亩。全省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精品工程建设和扶贫工作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全年粮食总产达到20.74亿公斤,创历史新高。特色高效农业迈出新步伐。“四个百万亩”基地建设快速推进,涌现出尧王台现代农业,曲沃、浮山设施蔬菜等一批先进典型;“393”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实施,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353个。“五个全覆盖”任务圆满完成。“四化四改”和“六个一”工程深入推进,我市新农村连片推进经验在全省推广。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品位功能大幅提升。临汾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修编已经省政府批复,建城区面积由54平方公

10、里扩大到155平方公里。以西南环路桥工程建成为标志,52.6公里的市区一级环路全线贯通。滨河西路北延、车站街、迎春北街、向阳路、五一东路东段等街道改造工程全部完工。古城公园向市民开放。大唐国际和中电投热源厂、土门水源地和饮用水处理工程建成投入运营,集中供热、供气、供水覆盖面不断扩大。市区垃圾中转站、第二污水处理厂、医疗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公厕建设荣获“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市容环境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投资11亿元,完成汾河城区段生态治理修复一期工程,修复治理面积10.6平方公里,人均城市绿地增加15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由31.4%增加到42.3%,成为全省面积最大、标准最高的城市生态公园。各县

11、(市、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垃圾处理场完成年度建设目标。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认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对120户重点耗能企业进行专项监察,推广节能技术20项,完成节能项目112个,取缔汾河沿岸污染企业156家。万元GDP综合能耗3.13吨标煤,比上年下降9.1%;化学需氧量净减排1700吨,下降4.86%;二氧化硫净减排2250吨,下降2.34%,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市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8天,同比增加4天,其中一级天数达99天,同比增加31天,综合污染指数为1.71,同比下降0.6%。完成造林绿化63.14万亩,新增造林面积居全省第一,全市森林覆盖

12、率达到28.9,直接拉动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安全形势明显好转。认真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安全监管,对所有煤矿派驻了“五人监管”小组,对所有非煤矿山及其它工业企业配备了“五大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项制度,新出台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和一般事故查处挂牌督办办法。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春雷”、“利剑”、“铁腕打非”行动和“安全生产百日大会战”成效明显。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68%,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下降8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58%,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下降81%,全年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安全事故,基本扭转

13、了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市县乡三级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步推进。5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完成破产终结。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山西尧都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成为我省第一家开业的农村商业银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11个县(市、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完成确权面积891万亩,超省定任务1.17倍,综合考评和完成率均为全省第一。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市、县两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70亿元,占到一般预算支出的44%。五大社会

14、保险面进一步扩大,城乡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新增就业人数5133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7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转移农村劳动力48600人。临汾新高中完成主体工程,562所学校122.48万平方米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小学、初中巩固率和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3%、99.4%和86.5%,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9077人,比上年增加1450人,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临汾新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古县人民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深入实施,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298.13万人,参合率达93.47%。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5269套32.9万平方

15、米。人民群众的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爱树建”活动深入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食品药品、质量监督、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国防人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和信访、审计、统计、档案、防震、老龄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市政府向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兑现。坚持把民主法治和政府自身建设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和向政协通报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0件,政协委员提案331件,办复率达到100%。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意见,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大力推进政府职能

16、转变,不断强化抓工作的力度,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大幅度提升。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普法教育,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平安临汾”建设迈出新步伐。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市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步伐最快、取得成绩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也是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士气得到提振的重要一年。现在的临汾,焕发着干事创业的朝气,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发进取、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临部队、武警官兵和驻临单位,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是: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方式亟待进一步转变,产业链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