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初级中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080451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初级中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初级中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初级中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初级中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初级中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璧山县青杠初级中学校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第一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杠中学2020学年度上期第一阶段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生物试卷一、 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答案写在题前方框内。)1.下面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A.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C.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2.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惊弓之鸟B.蜻蜓点水C.杯弓蛇影D.望梅止渴3.“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B.温度C.水分D.空气4.久置空气中的烤面包片,难以生出霉菌。小林同学观察到这一现象,提

2、出:水分对霉菌的生活有影响吗?这属于实验法研究步骤中的()A.发现并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记录D.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5.下列实例中,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一项是()A.骆驼刺等沙生植物能够防风固沙B.鼠类会对农田、草原造成破坏C.蚯蚓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D.北极熊具有白色的体毛和较厚的皮下脂肪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组别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A组河水500毫升2230个28只B组蒸馏水500毫升1030个9只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7.植被

3、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8.几位同学针对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食虫鸟”发表了他们各自的见解,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草属于生产者B.食草昆虫和食虫鸟都是消费者C.保护食虫鸟对人类有益D.多条食物链就可构成生态系统9.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总结出许多谚语。“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特指谷物)历来一半收”这句谚语说明的道理是()A.不同植物需水量不同B.立秋后谷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C.谷物不同的生长时期需水量相同D.土质不同谷物的灌溉量不同10.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A.生

4、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11.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分别是()A.猪、鱼消费者B.人消费者C.人管理者D.水稻、桑生产者12.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下列生物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一组是()A.青草与山羊B.青草与青蛙C.工蜂与蜂王D.水稻与稗草13. 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有机杀虫剂。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4种生物及海水中DDT含量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名称海水甲乙丙丁DDT含量0.00040.00570.5268A.海水丁乙丙甲 B.甲丙乙丁C.海水甲丙乙丁 D.甲乙

5、丙丁14.科学家曾对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学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绿色植物,其原因是海沟深处()A.没有二氧化碳B.没有阳光C.没有营养物质D.水温太低15.农民种地施用的农家肥料,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真菌分解后产生水分和无机盐重新被绿色植物吸收利用,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A.能量流动B.物质循环C.食物链D.食物链16.下列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谚语中包含的食物链是:螳螂蝉黄雀B.在生态系统中,蝉、螳螂和黄雀都属于消费者C.生态系统中,螳螂、蝉和黄雀的数量相似,维持在一个动态的平衡D.蝉、螳螂和黄雀三者之间是竞争关系17.自然条件

6、下,生态系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其主要原因是()A.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C.物质循环能持续进行D.能量流动能持续进行18.要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A.减少分解者、消费者的数量 B.大大增加生产者的数量C.增加食物链中各种生物的种类 D.改变阳光、空气、水、土壤等条件19.下图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树林、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三个不同种群的生物生长繁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依次代表的是树林、食虫鸟和植食性昆虫B.生产者是B,它决定着C的数量C.从曲线看,该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破坏D.该条食物链为BAC20.

7、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生物圈、地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只有生物圈一个家B.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欣欣向荣的生物圈C.去年秋至今的长时间干旱,对黄冈市水稻生产有较大影响D.现代化温室虽然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果蔬,但它不是生态系统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0分)21.(10分)雨后的小树林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树木花草利用根系、伸展茎叶为生存争夺着水分、养料、阳光和空间。蝗虫、蟋蟀贪婪地啃食着嫩叶,蝉在树梢处高声“鸣唱”,鸟儿叽叽喳喳间啄取着食物(1)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树林中生物的生活,它们属于_因素。(

8、2)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上述资料中没有介绍的成分是_,其作用是_。(3)小树林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稳定性较差的是_,原因是_。22.(10分)请运用你所学过的生物学名词或生物学原理填空:(1)荒漠地区动植物种类稀少,是因为那儿缺少生物生长所需要的_。(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3)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变化将会是_。(4)樟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樟树通过蒸腾作用又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这一事例说明_。(5)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很难恢复原样。

9、这一事例说明_。23.(12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作出假设:_。(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_。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吗?_,原因是_。(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

10、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怎样处理上述数据?_。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5)表达和交流。24.(8分)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后,小王同学对自家的水稻田进行实地调查,绘图如下,请回答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水稻属于_。(2)该食物网包含_条食物链。(3)图中螟虫与田鼠之间是_关系。(4)若人为大量捕杀青蛙、麻雀,导致虫灾爆发,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5.(10分)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2是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

11、对数量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图1中的_。D所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2)图1中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物有_(填字母)。(3)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_。(4)如果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则体内重金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图1中的_(填字母)。(5)若图2表示图1中A、B、C三种生物某一时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则甲对应的是图1中的_(填字母)。若乙大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内甲的数量变化是_。26.(10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者。(2)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着能量_和物质_。该生态系统中,兔子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归根到底来源于_。(3)图中是_者,主要指营腐生生活的_和_。(4)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相对比较_(填“弱”或“强”)。(5)如果该环境中兔数量大量减少,在短时间内草的数量将会_(填“减少”或“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