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历史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78862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土历史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乡土历史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乡土历史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乡土历史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乡土历史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土历史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历史调查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土历史调查报告姓名:陈丹学号:201101010179教师:李金发课程:乡土历史调查在2013暑假期间,我按照教师要求的课程提纲,以访谈法和实际调查法为主,针对家乡局部作了详细的调查,其中我的调查着重点是关于我家乡生态文化方面的调查,下面我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来陈述调查的详细内容一、家乡简介:我的家乡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舞街镇雨洒村,该村现有农户428户,共乡村人口1673人,其中男性895人,女性610人,主要以汉族为主。其中农业人口1689人,劳动力1157人。到2011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834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1396,村名的医疗主要依靠卫生所,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

2、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12.00公里,目前居住环境已有较好的改善,人畜混居现象已基本消除。二、家乡传统生态文化知识1、雨洒村属于半山,面积3.62平方公里,海拔1656.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00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农作物;有耕地847.30亩,其中人均耕地0.52亩,有林地2349亩,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64.40万元,其中人均收入3915.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2、雨洒村历史上建筑主要以砖瓦结构为主,现逐渐向钢筋混泥土结构建筑发展,自始以来,建筑主要分为人住和家畜居住房。以前由于经济条件差、历史传统和受国家政策“生产队”的影响,一个院子里都是

3、有多户人家居住,少则三四家,多则六七家都共同挤在一个院子里居住,这样,一个院子里居住的人家多了,就避免不各种口角争斗,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局面。并且由于生活条件差,人畜也是不分开住的,这样也会增加人们的各种身体疾病。现在好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提高,居住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变,现在已经不再是几家人还共同挤在一个院子了,二是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院子和堂屋,人们可以按照自己家人的意愿来布置家里,包括物品的摆放与搁置,家里的拽修设计,这样就减少了以前邻里间的争斗,使得村庄呈现出一片和谐、美好的景象。3、我村的林地主要集中在小凹山、贵鸡山、小寨子这三座山的森林资源为主,根据我的调查了

4、解,早在80年代以前主要以栽种柏树、松树、青香树等利于水分积蓄、土壤保持的树种为主。现在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以种植桉树为主。介于人们种植桉树这一点,我想当敌人们了解到,经济价值高(叶子、木材均有较高经济价值),另一方面,生长速度快。一般仅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就可以采伐木材。当然,人们也不乏考虑作为柴火使用。据我了解,桉树是一种干性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水分保养效果差,种植过桉树的土壤不适合种植其他农作物,所以我村在栽种大量的桉树后,生态与80年代相比,严重遭到破坏,荒漠化出现。4、我村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充足,自始以来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业历史悠久。据我向当地人们了解及我的所见所闻,我村自始以

5、来,水体供应一直都是以季风气候的自然降水和水利设施的水库水为主。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们每年都会降相应的雨水来保证农作物的栽种和灌溉,尤其是每年的夏季和秋季,是每年的降水高峰期, 充足的降水和阳光来最好的保证了山地玉米等作物的成活和成熟。说到水库,自从70年代以来,泸西县旧城镇板桥河水库修建好后,我村也修建了相应的引水工程和蓄水工程,比如,在90年代修建了连通雨洒村和雅乐的一条灌溉水沟新沟,方便了我村人民的栽种和灌溉,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增加了农作物的种类。比如,经过我的亲身经历和向几个有经验农民交谈后了解到自从2004年以来,我村开始引入萼菜栽种以来,发展到现在每年冬季已经有3/4的农户都

6、愿意去栽种萼菜,并且几乎都是愿意栽种大片或大块的萼菜。经我询问的几位菜农,他们向我说明了他们愿意大量栽种这种蔬菜的原因,归结起来就五个点:一是,我村由于现在水利设施的改善和提高,保障了冬季自然降水的不足,为农民的栽种类型与栽种选择提供了水源灌溉保障;二是,这种蔬菜的口感好,市场需求量大(几乎在整个云南省的各个城市里的菜市场都会有销售的,而且市民也喜欢吃这种蔬菜);三是,栽种这种蔬菜,由于每年的腊月间那个蔬菜成熟,加上受临近过年月份的影响,所以萼菜的单价在这个季节就很高,差不多每公斤1.2元1.7元,加上萼菜这种菜的体型大,水分足,如果好的话,一棵就差不多在两公斤左右,有的一棵达到四公斤左右。这

7、样就可以给当地农民带来很好的利润;四是,由于这种蔬菜自身的生长生存特性,它是一种喜凉喜阴蔬菜,耐寒。所以在每年的玉米、水稻秋收后,闲置下来的田就可以栽种上这种蔬菜,只要打几次农药和施相应的化肥就可以等候收获;五是,由于这种蔬菜在农民砍去销售的时候会留下很多菜叶淤积在田里,到来年的时候,这些菜叶的腐烂会分解出好有利于松土肥田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保障了土壤的肥沃和丰厚,这有利于来年田地的翻种和耕作。基于以上几点,我村农民选择了栽种萼菜,并且在2012年,萼菜为我村村民创造了600余万元的收入。5、本次调查,我还针对最近几年的自然灾害做了调查。虽然凭借我村独特的气候(季风气候),年运虽然可以大体上算得

8、是风调雨顺,但随着全球最近几年的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我村有时也会不可避免的遭受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比如,在近几年来,我村受到影响最多的自然灾害是“干旱”,用当地农民经常讲的一句话说就是“农民靠天吃饭”,当干旱来时,就什么作物都成熟不了,就干死了。据我向我的父母了解到,我村年运不好时,出现干旱的季节一般是在79月份,同时玉米、水稻的生长成熟期也是在这个季节,如果在这个季节长时间不降雨遇上干旱的话,又由于玉米大多是栽种在山地上,水库水灌溉不到,时间一长,玉米的茎叶就会变卷变萎,严重的就会没有收成。水稻的情况比玉米好一点,因为水稻都栽种在平坦的水田里,可以通过板桥河水库的水源来灌溉。当然有时也会

9、受到冰雹的袭击,我们村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栽烟,针对预防冰雹减少这种灾害的措施,烟民使用的措施主要是人为控制(即,向天空的乌云放炮,达到冲散乌云的效果)。以保障烟叶不被冰雹打坏。6、此次假期回家,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雨洒村的改变是“垃圾堆放”由原来的“乱”变得合理了。以前由于人们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的淡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小村道里,随处可见的是人们乱堆乱丢各种垃圾的情况,有各种塑胶塑料袋、乱石子、粪便等。我最记得的是一进村的那座“红纹桥”的右桥侧,被人们丢满了各种垃圾,有腐烂的各种食品、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小孩的尿布等,而且,要是有哪家要建新房子时,拆了的旧的房子的灰土就大车大车往那里倾倒至河里,有好多次

10、,我看到那条河底的水变小时,废灰土就一直存在在河底,堵住水,都不能自然流走。但是,这次回家,一进村却给我一种舒服的感觉。以前河的右侧那里被用砖块砌高起来了,砖块上面还用红色漆写着“此处禁止倒垃圾,违者罚款100元”,然后在旁边不远处有了一个用砖块砌成的垃圾坑,上面写着“垃圾请入池”的标语,再看看小村的各街道,也不再向以前那样到处是垃圾了,比以前变得干净了好多好多。三、总结与体会经过本次假期的调查,使我对我的家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调查的过程与结果中,我认识到了,目前我们村的环境、和谐方面相比较以前是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相比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生态上仍然还需要努力,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和人力,尤其是生态林方面,我觉得,我们村还需要去多种植一些有利于水分积蓄和土壤涵养的树种,比如还需因地适宜多在山地种植一些柏树、松树、青香树之类的树种,而不是仅仅只从当前利益考虑只到处大片的种植大量的桉树种,我们不能只考虑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不顾后果和长远利益。毕竟,人类是生态环境的参与者与主角,我们要想让生态环境给我们一个舒适、安全、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就首先要做到去呵护它、爱护它和保护它,争取创造一个有利于我们一代一代人生存生活的生态环境,争取在一个和谐、舒心的生态环境中创造更多、更高的人类价值!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