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35074265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卷)疫情期间自学成果验收卷081、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墨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猛烈地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把它看作败坏先圣之道的“淫辞”、阻塞仁义的“邪说”。这是因为孟子认为“兼爱”思想()A违背宗法等级观念 B代表平民百姓利益C宣扬积极救世情怀 D过于追求实用功利答案A解析墨子的“兼爱”是无差别平等的爱,而孟子强调维护合理的等级秩序,不认可“兼爱”,故选A;孟子也具有济世情怀和民本思想,故排除B、C;“兼爱”并未反映出追求实用功利,排除D。2重农抑商政策史载,汉高祖四年曾颁布规定:成年

2、男女每人每年纳税一算,称“算赋”,计120钱,商人及奴婢加倍;同时禁止有市籍的工商业者买地。这说明汉初()A注重抑制土地兼并 B政府的财政收入匮乏C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D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答案D解析材料中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加倍征税,禁止工商业者买地,没有涉及抑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中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没有涉及政府的财政收入,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汉高祖限制商人,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汉高祖时期对商人征税加倍,禁止工商业者买地,说明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故D项正确。3三教合一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

3、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A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B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C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D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答案A解析材料中高僧认为佛教与儒学“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著抱朴子的外篇“属儒家”,反映出东晋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故A项正确。4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明代,江南的苏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湖州府一带,农家栽桑、养蚕、缫丝、织绢、纺纱、织布等原先的农家副业,逐渐取代种植粮食作物的农家正业,出现了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的新趋势。这反

4、映出当时()A东南沿海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升B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兴起C商品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调整D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蚕桑压倒稻作、棉作压倒稻作”反映了明朝农家副业逐渐取代农家正业,说明农村经济结构发生调整,这源于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东南沿海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是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上升,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当时跨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的现象,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的形成,不能说明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故D错误。5近代学习西方层次的变化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美梦,开始了

5、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项。6武昌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的江苏巡抚程德全、安徽巡抚朱家宝、广西巡抚沈秉堃、两广总督张鸣岐纷纷宣布独立,变成新政权的都督;四川总督赵尔丰则主动把政权交给了谘议局议长蒲殿俊。这种形式的“独立”()A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B为共和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C埋下了此后帝制复辟的隐患D导致革命党人失去了主导权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知武昌起义后各省

6、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使清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A项;B项错误,虽然这些省份宣布独立,但是并不主张民主共和;C项不选,此后的帝制复辟主要是受君主专制思想的影响,与题干无关;D项错误,革命党人没有丧失革命的主导权。7五四运动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五四

7、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答案C解析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五四运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的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区别,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特点,排除B;结合材料可知,五四运动主要是一场政治革命运动,他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相结合,使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轨迹,C正确;结合材料看出,五四运动改变了胡适的思想初衷,D错误。8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有学者认为,它的实施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点推进的基础性工程。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来华访问时,在西安现场观看了与之相关的活动并和那

8、里的村民们进行了座谈。“它”指的是()A基层民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答案A解析材料中“基础性工程”“社会主义民主”“村民们进行了座谈”说明是1998年实行的基层民主制度,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方针主要解决港澳台问题,故B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涉及的是民族问题,故C项错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是基础性工程,故D项错误。9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曾说:“如果我们(雅典法律)想要处死你,并坚信这样做是公正的,难道你以为你有特权反对你的国家和法律吗?你以为你可以尽力摧毁你的国家及其法律来作为报复吗?”据此可知,苏格拉底()A认为法律和人性应同等重要B强调雅典城

9、邦法律高于特权C肯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合理性D反对公民抨击雅典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苏格拉底认为作为雅典公民应当遵守雅典的法律,维护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故答案为D项。10人文主义1454年,意大利学者曼内蒂在批驳教皇英诺森三世所著的人的灾难时写道:“上帝是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这反映了作者()A认为人与神是平等的B主张放弃基督教信仰C倡导进行宗教改革D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文字“把人作为最美丽、最诚实、最富有和最终是最有力量的创造物所塑造出来的”可知,这体现的是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故选D。11蒸汽机和电气技术1769年,蒸汽机作为

10、一项实用的发明已进入到应用阶段,后来才得到科学原理的改进和发展。而电报通信的发明是()A垄断组织推动的结果B科学理论研究的结果C传统工业发展的结果D经验技术积累的结果答案B解析电报通信与垄断组织发展不存在直接的关联,故A项错误;材料“电报通信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科学实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电报通信是全新的领域,不是传统工业的发展结果,故C项错误;经验积累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D项错误。12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1960年,法国冲破美国阻挠,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声明退出“北约”。70年代,德国勇敢迈出一步,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新东方政策。日本20世纪70年

11、代开始与美国贸易摩擦不断,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A两极格局时代结束 B美日两国关系破裂C资本主义阵营趋向瓦解 D多极化趋势出现答案D解析两极格局时代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排除A;题干说的是美日出现摩擦,B项“破裂”说法错误;题干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裂痕,但不能说明资本主义阵营趋向瓦解,排除C;根据题干可以看出,法国和日本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德国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新东方政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13(保定市2020届摸底

12、考试)(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民族”当今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芮逸夫先生指出:一个民族的构成,体质的、语言的及文化的吸引混合,虽是重要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乃是“愿意合在一起”。费孝通先生认为导致民族融合的具体条件,主要是处于社会和经济的需要。“如果要找一个凝聚力的来源,我认为农业经济是一个主要因素。”材料二清朝前期真正开启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消除了千百年来自“三北”(东北、北部与西北)的“边患”,变成和平的边疆;把一个横行大草原的强悍的蒙古族变为能与其他各族共处的和谐民族,把一个远离中华传统文化的藏民族拉近了距离,密切了与汉满

13、民族的关系。清代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以新的民族“大一统”观念为指导,较成功地解决了二千多年来困扰历代王朝的边疆“内患”问题,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至清代最后完成,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发展的一个大结局。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提出“以中国人治中国。中国者中国(汉族)人之中国”。孙中山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认为中国亡于鞑虏已二百多年”,现在的国“已经不是我汉人的国了”,因此要“将满洲鞑虏从我们的国土上驱逐出去,发誓要建立一个真正汉民族的国家”。1923年后,他在宣言文章或演说中多次使用“中国各民族”“国内之弱小民族”“中国以内各

14、民族”“诸民族”等表示中国境内存在着多民族的词汇。并有“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以本国现有民族构成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国家”“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等提法。(1)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材料一中关于促进中华民族认同形成的因素加以阐释。(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清朝前期“大一统”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原因。(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念的变化及主要原因。(9分)答案(1)儒家文化中重视的“和谐与统一”具有凝聚力;长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具有稳固作用;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往来频繁,交往密切,血脉相连;传统稳固的小农经济为民族

15、认同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的地域等要素。(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影响;正确的边疆政策;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民族宗教政策;边疆民族事务机构(理藩院)的设置。(3)变化:以同化为基础,汉族为中心,发展为以平等为基础;从“一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发展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观。原因:清政府统治灭亡后,革命对象发生变化;帝国主义持续侵略,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加深(民族资产阶级认识提高);受到五四运动、十月革命的影响。14(卓越名校联盟2020届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1950年世界人口达到25亿1960年采用避孕药;欧佩克建立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欧洲共同体诞生1981年艾滋病得到确认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1991年苏联解体1992年中国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