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5071859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藏拉萨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西藏拉萨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西藏拉萨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西藏拉萨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西藏拉萨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藏拉萨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拉萨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拉萨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我国跨省区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该区是我国目前传统村落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具有深厚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区域之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安徽省传统村洛保存完整的原因是A. 三省交界,交通便利B. 河流众多,人口稠密C. 地处山区,地形封闭D. 气候适宜,森林茂密2. 保护该实验区传统村落的合理措施有修缮回迁调控客流量 规划重建整体搬迁A. B. C. D. 【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

2、解】对于文物古迹或者传统民居保存较好,多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偏僻或者地形封闭有关,人为的破坏较小。古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安徽省传统村落保存较好,因其地处山区,地形封闭,故C对;交通便利,会带来更大的人流量;人口稠密,森林茂密都不是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故其余选项可排除。【2题详解】保护该实验区传统村落的合理措施有修缮回迁、调控客流量,对;规划重建,对原有资源是极大的浪费;整体搬迁,工程量大,浪费财力,错。故选A。我国高铁建设大量采用桥梁替代普速铁路中常见的路基工程,桥梁成为了高铁亮丽的风景线。京津高铁时速350千米,桥梁占比达88%。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 普速铁路的桥梁工程多分布于A. 平原B

3、. 峡谷C. 盆地D. 山地4. 平原地区高铁桥梁占比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 降低建设成本B. 保障列车高速安全运行C. 编短建设周期D. 减少暴雨洪涝灾害影响5.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高铁站选址出现了从远郊到中心城区的变化,最主要原因是A. 节省高铁建设土地成本B. 带动周边商业的转型C. 促进一小时生活圈发展D. 方便城市居民【答案】3. B 4. B 5. C【解析】普速铁路的速度慢,桥梁工程多分布于峡谷地区。平原、盆地地形较平坦,一般不需要建桥梁。平原地区高铁桥梁占比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不与其它交通线冲突,保障列车高速安全运行。【3题详解】普速铁路的速度慢,桥梁工程多分布于峡谷地区,B对。平原

4、、盆地地形较平坦,一般不需要建桥梁,A、C错。山地区主要是开凿隧道,或修建人字铁路,D错。【4题详解】平原地区高铁桥梁占比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不与其它交通线冲突,保障列车高速安全运行,B对。桥梁占比高,增加建设成本,A错。工程量增加,增长建设周期,C错。减少暴雨洪涝灾害影响,不是主要原因,D错。【5题详解】目前,我国部分城市高铁站选址出现了从远郊到中心城区变化,最主要原因是很讲一小时生活圈发展,缩短运输时间,C对。中心区地价高,增加高铁建设土地成本,A错。客运为主,不能带动周边商业的转型,B错。对方便城市居民上下班有影响,不是主要作用,D错。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边渐增加,但在特定条件

5、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某年8月,我国西北一处无人为干扰的戈璧天气晴好。下图示意该月连续两日当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 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是A. 1-6时B. 6-12时C. 12-18时D. 18-24时7. 导致1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A. 生物水B. 河流水C. 凝结水D. 地下水8. 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A. 蒸发减弱B. 温差变小C. 蒸腾减弱D. 下渗累积【答案】6. A 7. C 8. D【解析】【6题详解】据题意可知逆湿现象是浅层土壤上湿下干。本题主要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从材料中

6、可看出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在1-6时的比地下深度20cm的土壤湿度大,说明土壤出现了逆湿现象。其余时间段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比以下的湿度要小,故答案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7题详解】本题关键是要明确从材料中可看出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在1-6时的比地下深度20cm的土壤湿度大,其余时间段地下深度10cm的土壤湿度比以下的湿度要小。由于一天中气温最低是在日出前后,从1-6时气温不断降低,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浅层土壤湿度加大。往后随着气温回升,浅层土壤水分的蒸发加大,故会比深层土壤的湿度降低,据此分析可知选C。河流水、生物水和地下水不会只在特定的时间段使表层土壤湿度加大,应该是持

7、续稳定的,故其余选项可排除。【8题详解】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在不断增大,该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下渗累积,故D对。要注意虽然地下80cm处蒸发弱,但由于一天中的温度不同,故地下80cm处土壤中的水分蒸发作用也是变化的,故不可能是一直增大,也不可能一直减小,A排除;注意是我国西北戈壁地区天气晴好,昼夜温差大,B错;蒸腾作用多在植物的根茎和叶片,主要在地表,地下80cm处植物蒸腾作用为0,且一天中地表植物的蒸腾作用也是有变化的,故C错。月球自转与其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均为27.32日,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看不见月球背面(如下图所示)。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

8、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经历的一个昼长约为A. 12小时B. 24小时C. 14天D. 27.32天10. 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后,在1月4-10日进入休眠状态,是因为正值A. 夜间B. 白昼C. 低温期D. 高温期11. 1月份,嫦娥四号探测器测得月面最低温度为-190,此时最可能是A. 6日前后B. 12日前后C. 20日前后D. 28日前后【答案】9. C 10. D 11. D【解析】【9题详解】月球自转与其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均为 27.32 日,即月球上一个昼夜交替周期是27.32天。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经历的一个昼长约为1

9、4 天,C对。A、B、D错。【10题详解】结合图示中日期,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后,在 1 月 4 一 10 日,月球背面对着太阳,太阳辐射强,探测器进入休眠状态,是因为正值高温期,D对,C错。白昼时间约14天,白昼其它日期不是高温期,A、B错。【11题详解】读图,图示1月12日或28日,月球背面有一半对着太阳,从12日后,月球背面对着太阳的范围减小,测得的月面温度下降,一直到28日,温度达到最低值。之后,测得的月面温度开始上升。1 月份,嫦娥四号探测器测得月面最低温度为 -190C ,此时最可能是28 日前后,D对。A、B、C错。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10、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135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背景下,1/4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运用智慧和科技提出了解决之道,修建了新型建筑水上漂浮房屋。从围海造田到学习与水共存,反映了他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想法。材料二 建筑师认为新型漂浮房屋具有灵活、设施齐全、低碳环保等优点。下左图为漂浮房及景观图,下右图为荷兰略图。(1)分析该区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 (2)简述建造和使用住宅型漂浮房屋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及对策。 (3)如果在该区域大规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答案】(1)全球变暖,海

11、平面上升;人口稠密,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区域发展思想由“围海造陆”变为“与水共存”;先进技术的支持。(2)建材选择选择牢固且轻型、方便拆卸的材料;水位变化设计可升降的地基;能量供应可以利用潮汐能、风能、太阳能自主供电;供水和排污收集雨水净化,设计污水处理装置让水循环利用;固废处理采用分类归集、统一回收的方式进行集中处理;节能降耗外墙铺设泡沫保温层,既保温隔热又增加浮力。(任答对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给分)(3)赞同。缓解用地不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生态恢复;水域面积广,建设条件适宜;科技水平高等。(任答三点)不赞同。大规模建造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建设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等

12、。(任答三点)【解析】【分析】考点定位:考查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详解】(1)荷兰一部分国土为填海造陆所成,整个国家地势低平;受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的低地受到的威胁大,加之荷兰人口稠密,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在受洪水威胁大的区域建房,必须要考虑洪水的威胁,因而发展思想由“围海造陆”变为“与水共存”;这也得益于先进技术的支持。(2)漂浮房屋要考虑到建材选择、水位变化、能量供应、供水和排污、固体废弃物处理、节能降耗等方面。对策:建材选择由于漂浮屋可以进行搬迁,且要率到浮力,故要选择牢固且轻型、方便拆卸的材料;水位变化设计可升降的地基;能量供应可以利用潮汐能、风能、太阳能自主供电;供水和

13、排污收集雨水净化,设计污水处理装置让水循环利用;固废处理采用分类归集、统一回收的方式进行集中处理;节能降耗外墙铺设泡沫保温层,既保温隔热又增加浮力,同时可以利用水来作为能量来源,其中包括水层温差发电、水层储能、以及将海浪转化为电能的潮汐发电方式等。由于海边海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故还要有一个液压自升系统,可以在暴雨或台风的情况下提高房屋的重量。(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赞成或不赞成只要理由充分都可。答赞同理由;缓解土地用地不足现象;房地产业发展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漂浮房屋是建立在河流两岸,洪水时刻随水上浮,但不影响使用,有利于生态恢复。不赞同:大规模建设漂浮房屋,可能对沿岸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建

14、设成本较高,房价较高不利于民生;建设技术条件要求高等。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的程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如下图所示),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程海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平均水深72m ,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1690年前后程海水位开始下降,逐渐成为封闭型湖泊。程海湖面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3.6mm,蒸发量为2169 mm。目前,程海水面面积多年稳定在75.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25.7m 。(1)程海曾经一个外流湖,推测其成因。(2)分析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的自然原因。(3)程海蒸发量约为降水量3倍,但面积和水深保持多年稳定。试解释原因。(4)根据现今气候条件,预

15、测程海未来自然演化的趋势。【答案】(1)程海地区受断裂(层)作用下陷成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2)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大增;湖泊水位大幅下降,程海从外流转变为内流。(3)目前,程海属于内流区域,面积和水深保持稳定,其水量收与支出大体相对平衡;程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因此,程海水源补给除降水外,还有大量的其它水源补给;程海流域地处亚热带干热、封闭山谷,水源补给应为地下水。(4)程海位于南北走向的横断山区,不利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进入,属于雨影区;受背风坡气流下沉影响,焚风效应明显,气候上属于亚热量干旱气候。因而,程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将经历从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盐湖到盐沼、盐沼到完全干涸的发展历程。【解析】【详解】(1)程海位于横断山区高山峡谷中,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形成过程首先是程海地区受断裂作用下陷成谷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积水成湖。湖水通过程河向南流入金沙江,程海形成外流湖。(2)程海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从自然因素考虑,可能是程海地区气候从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减少。降水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