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5071830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3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含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度高二3月考卷生物一、单项选择1.某位同学在利用酵母菌进行果酒发酵,如果改成果醋发酵,不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A. 提高温度B. 充气口打开C. 更换培养液中的营养成分D. 发酵时间【答案】C【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

2、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果酒与果醋制作需要的温度不同,果酒制作温度一般控制在18-25 果醋为30-35,故如果改成果醋发酵需要提高温度,A正确;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醋酸发酵需要氧气,因此如果改成果醋发酵,充气口应该打开,B正确;醋酸菌可以利用酒精产生醋酸,因此不需要更换发酵液,C错误;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需要的时间不同,D正确。2.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实验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果酒和果醋发酵的温度都应控制在30B. 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细胞呼吸方式相同C. 果醋发酵过程中,充入氧气有利于果醋产量的提高D. 果酒和果醋发酵后

3、期的酸性环境利于菌种自身的繁殖【答案】C【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果酒发酵需要的适宜温度为1825,而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A错误;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菌种分别是酵

4、母菌和醋酸菌,分别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醋酸菌的有氧呼吸,B错误;醋酸菌是好氧菌,因此充入氧气有利于果醋产量的提高,C正确;果酒和果醋发酵后期的酸性环境不利于菌种自身的繁殖,D错误。3. 用酵母菌使葡萄汁产生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B. 产生酒精的同时也有CO2生成C. 产物积累使pH值发生改变D. 氧气过少导致其无法呼吸【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酒精含量过高会对细胞有损害作用,故A错误。酵母菌在产生酒精的时候也同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故B正确。因为酵母菌无氧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溶于溶液中使PH变小,故C正确。氧气缺少酵母

5、菌会进行无氧呼吸,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4.如图是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流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在冲洗葡萄前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得彻底B. 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 C. A过程中产物的检测,除了嗅味和品尝外,还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D. 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结束后,只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就能产生果醋【答案】C【解析】在挑选葡萄时应先冲洗12次,再去除枝梗以防葡萄破损汁液流失和被杂菌污染,A错误;在制作葡萄醋的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3035,B错误;A过程是酒精发酵,A过程产生的酒精除

6、了嗅味和品尝外,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溶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C正确;A过程结束后,除了需要提高一定的环境温度外,还要通入一定量的氧气才能产生果醋,D错误。5.下图为苹果酒的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酵过程中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B. 集气管中的气体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C. 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J”型增长D. 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答案】C【解析】在制苹果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A项正确;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而且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能产生CO2气体,所以集气管中的气体是

7、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B项正确;有氧装置中的空间和营养等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发酵过程中酵母种群呈“S”型增长,C项错误;若发酵液表面出现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漏气,醋酸菌大量繁殖所致,D项正确。【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原理、条件及发酵装置,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腐乳制作利用的微生物只有毛霉,毛霉是真核生物B. 毛霉可以合成蛋白酶,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C. 成品腐乳块表面上的皮是有活性的毛霉D. 毛霉也

8、属于厌氧微生物,所以腐乳制作需要密封【答案】B【解析】【分析】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腐乳制作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毛霉是真核生物,A错误;毛霉可以合成蛋白酶和脂肪酶,其中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B正确;成品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毛霉产生的匍匐菌丝,没有活性了,C错误;毛霉是好氧微生物,D错误。7.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有 ( )A. 无机盐、水、维生素B. NaCl、水、蛋白质C.

9、 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 蛋白质、脂肪、NaCl、水【答案】C【解析】豆腐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难以消化、吸收,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下,豆腐转变成腐乳,因此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故选C。8.下列是有关腐乳制作的几个问题,其中正确的是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的原理,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青霉、曲霉和毛霉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且不利于毛

10、霉的生长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决定腐乳特殊风味的是卤汤 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21%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因为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这些酶能将豆腐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是15-18摄氏度,制作过程中用的卤汤需要加酒,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腐乳有独特的香味。【详解】腐乳制作主要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

11、的原理,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错误;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且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正确;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正确;决定腐乳特殊风味的是卤汤,包括香辛料和酒,正确;腐乳的营养丰富,是因为大分子物质经过发酵作用分解成小分子而且易于消化的物质,蛋白质水解成多肽和氨基酸,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正确;卤汤中含酒量应该控制在12%左右,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具有独特的香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错误,A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腐乳制作的原理和制作过程中的

12、注意点,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题目简单,只要记住有关知识点就能答对。9.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 )A. 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B. 阻止尘埃,防止污染C. 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D. 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BCD、制作泡菜是利用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原理,故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下列有关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B. 发酵初期,泡菜坛口要先敞开一段时间,

13、利于乳酸菌大量繁殖,后期盖好坛盖,并注满水C. 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可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D. 温度过高、盐用量过低、发酵时间过长,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答案】C【解析】泡菜制作中应先加蔬菜,再加盐水,且盐与水比例为1:4;A错误;由于乳酸菌的严格厌氧的,因此发酵过程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B错误;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可在特定条件下转变成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C正确;温度过高、盐用量过低、发酵时间过短,都会导致亚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D错误。11.下图分别表示泡菜制作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下列叙

14、述中正确的是( )A. 据图1可知,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B. 图2中发酵初期乳酸产生量较少,可能与氧含量较高有关C. 据图3可知,发酵中期是取食泡菜的最佳时间D. 泡菜发酵过程中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了解乳酸菌的生长状况【答案】B【解析】【分析】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发酵初期: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活动。该时期利用了氧气,产生了厌氧环境,乳酸菌才开始活动,此时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而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发酵中期:由于乳酸菌产生了大量乳酸,其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只有乳酸菌活动

15、增强,此时期乳酸菌数量达到最高峰,乳酸的量继续积累。由于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而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所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而硝酸盐还原菌完全被抑制。【详解】据图1可知,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数量增长曲线为“S”型,且后期乳酸菌数量还下降了,A错误;乳酸菌是厌氧菌,图2中发酵初期乳酸产生量较少,可能与氧含量较高有关,抑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正确;据图3可知,发酵中期亚硝酸盐含量最高,不是取食泡菜的最佳时间,C错误;亚硝酸盐对人体有害,因此泡菜发酵过程中需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D错误。12.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A. B. C. D.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