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5071766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4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2021届18-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学校:姓名: 班级: 第I卷(共60分)1.元代王祯农书记载:“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该记载反映了A. 冶炼技术的发展B. 水利工程的兴修C. 灌溉工具的改进D. 铁制农具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描述的是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这种工具是利用水力冶铁,说明古代冶炼技术的发展,A正确;材料中论述的不是水利工程,B错误;材料论述的也不是灌溉工具,C错误;铁制农具的出现是春秋时期,D错误。2.列宁在俄国这个生

2、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成功探索。这一举措是指A. 新经济政策B. 斯大林模式体制的建立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 混合经济体制的实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针对俄国这个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故选A。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探索出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排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俄国生产力落后的实际情况,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排除C;混合经济体制是二战后英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排除D。3.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

3、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A. 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 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 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D. 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1978年,邓小平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构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故A正确;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材料内容与此无关,故B排除;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材料

4、也没有反映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1978年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4.观察下图,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A. 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B. 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C.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D. 沿海经济开发带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为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这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故选B。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建立于19

5、88年,时间与题意不符,排除A;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于1980年,排除C;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座谈会,提出把上述三个“三角”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排除D。5.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A. 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B. 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C. 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D. 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近代宁波妇女发型受苏沪的影响,“清末又流行

6、日本发式”反映当时中国关注日本社会有关,“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可知这时期受辛亥革命推翻满洲统治而提倡兴汉的影响,说明不同时期的发型变化体现了 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故D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女性发型变化的原因,没有涉及到女性社会地位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女性发型的变化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能够折射出当时社会变化,没有涉及到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女性发型受到社会变化的影响,没有涉及到流行文化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6.纪录片复兴之路在描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时讲道:“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

7、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等”。其原因是A. 一五计划实施B. 三大改造的进行C.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 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重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材料中“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都是重工业,与之相符,而且“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化建设”相符。故答案为A项。B项,三大改造主要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与材料中“工业化建设”

8、不符,排除;C项,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主要是生产资料以公有制为主体了,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制度也基本建立,与材料中“工业化建设”不符,排除;D项,国有企业改革是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之一,与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排除。7.我国近代著名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生产的“红金龙”香烟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由此可以看出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的爱国精神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今有烟二种,

9、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反映出近代民族企业提倡国货、实业救国的精神,这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故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欺骗国人,材料显然无法说明争尝异味的普遍心理,故错误。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BD错误。8.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不包括A.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B. 西方福利国家战后得到发展C.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出现“知识经济”D. 出现滞胀状态【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和“知识经济”,都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不符合题干要求。“滞胀状态”出现在

10、20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滞缓,与通货膨胀并存,不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BC项,综上分析可知,此三项都是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但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正确解答本题,要明确题干“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不包括”要求,避免答非所问。9.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书中指出:“从19531956年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实现了对全社会各种行业的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这里的“国有化”或“集体化运动”是指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 “大跃进”运动C. 人民公社化运动D. “文化大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19531956年中国实现了

11、对全社会各种行业国有化或称作集体化运动,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反映了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故A正确;“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BC排除;“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19531956年公有制经济得以确立”,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0.1522年9月6日,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嘉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A. 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B. 横

12、跨三大洋,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C. 作为友谊使者,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D. 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答案】B【解析】【详解】1522年9月6日,麦哲伦船队剩余18人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因此受到西班牙国王的嘉奖,故B项正确;迪亚士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故A项错误;郑和作为友谊使者,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故C项错误;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故D项错误。1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A. 始于纺织业B. 从英国开始扩展到各国C.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D. 以电力

13、作为能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答案为C项。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并拓展到其他行业部门,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几个行业部门同时出现,排除;B项,从英国扩展到各国只适合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D项,以电力作为能源只适合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2.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反映了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

14、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全片分别以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为主题线索,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应该在A. 千年巨变B. 中国新生C. 伟大转折D. 世纪跨越【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复兴之路六集分别对应的时期如下:第一集:千年局变,辛亥革命时期;第二集:峥嵘岁月,民国时期;第三集:中国新生,新中国成立之初;第四集:伟大转折,建国五十年;第五集:世纪跨越,二十世纪末;第六集:继往开来,二十一世纪初。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转折。故答案为C项。ABD项,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千年巨变对应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新生对应

15、新中国成立之初,世纪跨越对应的是二十一世纪初,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符,排除。13.我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少有的一个工业体系完备的大国。奠定我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的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土地改革完成C. “一五计划”的实施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选C。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真正实现了中国农民数千年来得到土地的奋斗目标,使农民真正从经济上翻身作了主人,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中共领导的城市经济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过程,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角度“奠定我国工业化初步基础”,然后结合所学进行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