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5071736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4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40道,每题1.5分,共60分)1.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凡棉田,于清明前先下壅、或粪、或豆饼、或生泥,多寡量田肥瘠”“苗育二尺以上,要打去冲天心(即顶心),旁枝长到1.5尺,亦可打去边心,使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一记载体现了:A.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C. 小农经济的长期主导D. 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生产技术的改进属于精耕细作的表现之一。结合材料“于清明前先下壅、或粪、或豆饼、或

2、生泥,多寡量田肥瘠”和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精耕细作,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男耕女织,B选项排除。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与畜牧业无关,D选项排除。2.北宋李觏认为:“一夫之耕,食有佘也;一妇之蚕,衣有余也。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者,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由此可知,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的负担较重B.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 小农经济的脆弱D. 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以给吉凶之用,外以奉公上之求也”可知农民赋税负担过于沉重是造成“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土地兼并日

3、益严重的结论,B选项排除。脆弱性属于小农经济的特点,C选项排除。自然灾害的破坏不是农民“衣食且有余而家不以富”的主要原因,D选项排除。3.古代中国农民在日常耕作中创新了一系列农具,如四齿钉耙、耧车、锄头等。这反映出古代中国A.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B. 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 农耕技术缺乏进步D. 小农经济较为分散【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精耕细作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生产工具的改进,B选项符合题意。四齿钉耙、耧车、锄头在农业社会是相对比较先进的工具,A选项排除。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注重改进农耕技术,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小农经济具有分

4、散性的结论,D选项排除。【点睛】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4.元朝时期,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组织工匠生产,进行徭役劳动。由此可推知,浮梁瓷局A. 没有制定工艺制作标准B. 生产具有较强的国家色彩C. 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市场D. 手工业者的生活较有保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组织工匠生产,进行徭役劳动”可知浮梁瓷局是官营手工业的代表,

5、生产具有较强的国家色彩,B选项符合题意。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有统一的标准,A选项排除。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为皇室、贵族服务,产品不投放市场,C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手工业者的生活较有保障的结论,D选项排除。5.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路”。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 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据说“天下无贵贱通行之”C. 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D. “唐三彩”是唐代青瓷重要代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结合所学,唐代制瓷业分青瓷和白瓷两大系统,已经成

6、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排除A;唐代的邢窑以白瓷著称,据说“天下无贵贱通行之”,排除B;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的装饰,排除C;“唐三彩”是唐代陶器的重要代表,唐代的青瓷以越窑为代表,故选D。6.明朝连环画一文钱小隙造奇冤中,描写江西饶州景德镇造瓷业发达,“镇上百姓都以烧造瓷器为生”,其中雇工邱乙大、刘二旺同被一个窑主聘为工人,轮流当班。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A. 家庭手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B. 自然经济已开始解体C. 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中雇工邱乙大、刘二旺同被一个窑主聘为工人”可知体现的是雇佣关系,是

7、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D选项符合题意。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A选项排除。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C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就是“雇佣关系”的出现。7.北宋时期,社会商业信用体系更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主要包括如茶引、盐引等期票类交引和交子、会子、便钱等汇票类兑换券两种类型。这一现象A. 催生了新型的生产关系B. 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 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 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答案】B【解析

8、】【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进而又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后出现的,A选项排除。在封建社会,商人社会地位一直处于被压制状态,C选项排除。材料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强调的是社会商业信用体系的发展,D选项排除。8.康熙二十三年,“始开江浙闽广海禁,于云山(今连云港)宁波、漳州、澳门设四海关,关设监督”;康熙五十六年正月,清政府下令禁止对南洋贸易。由此可知,清朝前期A. 对外贸易已经禁绝B. 海禁使得中国变得贫穷C. 官方控制对外交往D. 锁国促使国内动荡不安【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康熙五十六年正月,清政府下令禁止

9、对南洋贸易”体现的是政府控制对外交往,C选项符合题意。对外贸易已经禁绝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清朝的虽然厉行闭关锁国政策,但是还是保留广州一口对外交流,A选项排除。中国封建社会落后的根源是小农经济的影响,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闭关锁国政策使国内社会动荡不安,D选项排除。9.古代中国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源在于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C. 土地买卖的盛行D. 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又分为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三种形式。正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

10、在,才使得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出现材料所述的情况,故项正确;土地兼并是因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不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错误;土地买卖的盛行不是材料中现象的原因,错误;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是政策因素,不是材料中现象的根源,D错误。10.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世纪内,西欧的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这一现象:A. 推动了西欧的社会分化B. 不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C. 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D. 促成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量金银涌入欧洲,在欧洲引发了价格革

11、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分化。结合材料“西欧的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2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4.5倍”可知体现的是价格革命,A选项符合题意。价格革命促进了西欧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B选项排除。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C选项排除。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点睛】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陷于贫困破产。一部分是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即手工工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

12、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他们既能够更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11.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表明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主要是因为A. 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B. 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C. 西欧社会的“寻金热”D. 西葡王室的政策推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黄金的渴求

13、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C选项符合题意。东西方传统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B选项排除。西葡王室的政策的推动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本题关键句“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12.“在英属巴巴多斯(加勒比海岛屿),1640年时仅有数百名黑人,然而到1685年,黑人巳达4.6万人,而白人才2万人。同样,在法属安塔提克(美洲岛屿),到1700年时有4.4万黑人和1.8万白人。”中此可知,欧洲的殖民扩张

14、A.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B. 传播了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C. 引起了殖民国家之间的战争D. 导致了不同种族人口的流动【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在英属巴巴多斯(加勒比海岛屿),1640年时仅有数百名黑人,然而到1685年,黑人已达4.6万人,而白人才2万人。”体现的是欧洲殖民扩张推动人口流动,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殖民扩张对人口流动的影响,A选项排除。材料与传播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无关,B选项排除。殖民国家之间的战争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13.在争夺殖民地的斗争中,英国最终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这种结局从本质上反映了A. 先进的社会制度对落后的社会制度的

15、胜利B. 英国海军实力的强大C. 工业国对商业国、农业国的胜利D. 海洋国家对大陆国家的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商业发达,荷兰依靠商业对外扩张,法国一直以农业为主,而英国在发展商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工业,并且首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所以答案为C。荷兰是最早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1640年才开始资产阶级革命,不能说“先进的社会制度对落后的社会制度的胜利”所以A项错误。英国海军实力强大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后盾,是战胜其他殖民国家的有利条件,不是本质反映,故B错误。荷兰、英国都是海洋国家,所以D错误。14.如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示意图,据此可知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B. 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完成C. 英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D. 英国的世界殖民帝国地位开始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海外贸易”并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己经成为“世界工厂”,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在新航路开辟之后, A项错误;B项表述在材料中未体现,B错误;英国世界殖民帝国地位的确立是在18世纪中期,D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