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等八校2019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5071730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等八校2019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等八校2019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等八校2019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等八校2019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等八校2019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等八校2019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地区陕师大附中、西安高级中学等八校2019届高三4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高三年级文科综合试题1.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A. 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B. 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 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D. 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答案】D【解析】“兼儒墨,合名法”体现出思想的融合趋势,故D正确;此时法家思想逐渐占据主导,故A错误;材料还提及其他思想,故B 错误;C中共识不符合百家争鸣时期特点。2.古籍记载,先秦“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秦灭六国,子孙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

2、兹姓与氏浑为一者也”。这说明A. 姓与氏表明社会地位的贵贱不同B. 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在西周以后C. 姓一传而可变,氏千万年而不变D. 姓与氏合并是由于制度变革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先秦时期对于“姓和氏”有严格的等级分别,秦统一后“姓和氏浑为一者”,故姓与氏合并是由于制度变革影响,D正确;“姓”是婚姻区别,“氏”是社会地位的贵贱区别,排除A;B项与材料矛盾,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在秦统一以后,排除;C项与材料矛盾,排除。所以选D3.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述了地主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 土

3、地兼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B. 农业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C. 地主鼓励农民种植多种作物D.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特征明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东汉地主田庄式经营,生产生活资料都能自给自足,可以闭门为市,不需要外界供给,这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特征明显,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特征,而非体现抑制土地兼并,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农业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地主鼓励农民种植多种作物,排除C。所以选D4.唐律疏议规定: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表明唐律疏议A. 不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B. 维护了国家主权C. 坚持夷夏观念D.

4、 奠定了封建国家的立法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主旨,唐代外国人之间发生纠纷,依据外国人法律处理,不同国家人员发生纠纷,按照唐律处理,这体现出唐代司法自主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选项B正确;唐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外国人在中国的违法情况,有利于促进中西交流,选项A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出夷夏观,选项C排除;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司法独立,而非奠定封建国家的司法原则,选项D排除。5.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在幕后积极操作君主立宪制B. 借助历史传

5、统宣传维新主张C. 顺应革命潮流推进社会的变革D. 从西方文化中寻找变法依据【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借助历史传统宣传维新主张,B项正确;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但非暗中操作,更未适应革命潮流,排除A、C;D不符合材料主旨及史实,排除。6.19世纪70年代,申报登载上海人杨勋别琴竹枝词中,有这样的描述:“茶馆开张帝叔铺(tea shop),特零克帝(dink tea)有鸿儒”消晨相见谷猫迎(good morning),好度由途(how do youdo)叙阔情,这种近代上海中文夹杂英语的出现主要反映了A.

6、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全盘西化B. 国人对英语已有一定的了解C. 外来文化已被国人广泛接受D. 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帝叔铺”“特零克帝”“谷猫迎”等是当时上海人对英语的音译,可见当时上海地区对英语已有一定了解,而出现这种中英夹杂的洋泾浜反映出来的是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中国的影响,选项D正确;选项A表述绝对,排除;上海地区出现的中文夹杂英语不能代表国人,选项B排除;19世纪70年代,外来文化尚未被国人广泛接受,选项C不符合史实,排除。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

7、洋务运动。出现上述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 清政府中央集权的衰落B. 清政府地方督抚权力的增强C. 清政府面临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D. 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在于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选项C正确;选项A、B是洋务运动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选项D是原因之一,表述不全面,排除。8.19541959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年迁移率达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是由于A. 农村改革初见成效B. 工业化进程的受挫C. 户籍管理制度变化D. 计划经济体制松动【答

8、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国民经济有严重困难,工业化进程的受挫,政府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故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故B项正确。农村仍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改革,排除A。当时户籍管理制度没有变化,而材料强调国民经济调整,排除C。当时计划经济体制没有松动,而材料强调国民经济调整,排除D。9.罗马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款;打麦场所邻地所有人,不得在其土地上建设房屋,致挡阻阳光和扬麦时所需要的风。这说明罗马法A. 注意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 注意保护私有财产C. 重视调节贵族与平民的利益矛盾D. 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答案】D【解

9、析】【详解】根据材料,罗马法规定,如果改变自然水流导致他人受损,需要赔偿。如果建造房屋会阻挡阳光和扬麦的风,则不允许建造,可见罗马法注重通过法律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缓和社会矛盾,选项D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选项A排除;材料中第二则法律条文中的风和阳光不属于私有财产,选项B排除;材料两则法律条文中均未涉及平民和贵族矛盾,选项C错误。10.在威廉三世统治英国时期,“他不允许议会在他去国外时开会,并很少带英国大臣到欧洲大陆去,他自己是自己的第一大臣(首相),指定他所信任的人担任要职”。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A. 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B. 责任内阁已经形成C. 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 国王拥

10、有行政实权【答案】D【解析】材料无法体现“议会仍旧受制于国王”“责任内阁已经形成”,排除A、B;权利法案使王权受到制约而不是制止,并不能体现权利法案遭到破坏,排除C;材料表明国王仍拥有行政实权,故D正确。 11.下表是(19131929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表年份1913192019251929汽车产量39万辆223万辆427万辆536万辆与此同时,从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上升,农民的实际收入逐渐战少,以上数据反映出,美国经济“繁荣”背后的现象是A. 美国工业快速发展,跃居世界前列B. 凯恩斯主义促进美国经济快速发展C. 美国汽车销售价格下降D. 美国经济存在潜在危机【答案】D【解析】【

11、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汽车产量数据可知在1913年1929年美国汽车产品数量大增。工人工资上涨但农民收入减少也说明购买力下降,但生产率提升最终导致而商品过剩,存在生产和消费矛盾,说明在经济繁荣表象下存在潜在危机,选项D正确;材料中未将美国和其它国家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选项A结论,排除;凯恩斯主义是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罗斯福新政中采用经济思想,选项B错误;材料未提供汽车销售价格数据,选项C排除。【点睛】表格类选择题在解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格中数据变化。1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学者提出“信息化”的概念,认为信息化既是一个技术进步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变革过程,它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

12、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这说明A. 信息化使人类社会的分工更加分散B. 信息化的出现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C. 信息化推动人类社会的全方位进步D. 信息化是科技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化“既改变了生产组织体系、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结构,又推动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迈进”可知信息化推动了人类社会全方位的进步,选项C正确;信息化是人类社会分工更加精细,而非分散,选项A排除;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而非原因,选项B排除;选项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

13、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材料二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是当时欧洲最关心中国的哲学家,而且他和来华传教士有着直接接触和联系,他写了论尊孔民俗的重要文献,晚年还写下了其哲学生涯中关于中国研究的最重要文献中国自然神学论。从思想而言,中国思想在两个关键点上是和莱布尼茨契合的;其一,他对

14、宋明理学的理解基本是正确的,尽管他并没有很好的看到宋明理学中“理”这一观念的伦理和本体之间的复杂关系,但他看到理的本体性和自己的“单子论”的相似一面;其二,他从孔子的哲学中看到自己“自然神论”的东方版本。柏应理的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中的中国纪年,在欧洲出版后引起了思想的轰动,中国的这些纪年彻底动摇了中世纪的基督教纪年。风俗论是伏尔泰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伏尔泰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摘编自张西平18世纪的“中国热”告诉我们什么

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中外文化交流之以前的新变化,并分析出现新变化的社会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以来,近代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的撞击给中国、西方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共同点,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的看法。【答案】(1)新变化:出现首次交流高潮;传教士发挥主导作用;双向交流;中国相对缺乏主动性;社会因素: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的东来;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2)影响:对中国:西方列强在18世纪以来对中国的入侵给中国带来灾难,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带来资本主义文明,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对西方:增进了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3)共同点:都作为救亡图存的工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看法:启蒙时期在欧洲兴起的“中国热”说明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东方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东西方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