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笔试主观题重点.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68266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笔试主观题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师资格证笔试主观题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笔试主观题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笔试主观题重点.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德育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共产党,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建设中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和志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生观。其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锻炼过程,德育为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心理因素,促使其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思维,判断,评价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教育的能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

2、提高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此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为终结。2,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我国中小学生主要的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以理服人,以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3,因材施教原则。4,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即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又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5,集体教育和个别

3、教育相结合原则。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学生,同时通过对学生的个别教育,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6,重视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7,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建立德育基地。4,创办业余党校。德育的途径:1思想道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趋势:1,中小学教育中德育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

4、存在,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未得到落实。2,德育目标脱离实际且杂乱无序。3,德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发展需要脱节。4,知与行分离,轻视实践教育和道德行为的养成。5,形式主义和简单化盛行,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趋势:1,落实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2,确立符合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实际的德育目标。3,坚持贴近实际,生活,学生的德育方式。4,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和形式。5,坚持知行统一,建立科学的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6,因地制宜开展德育活动。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问题:1,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

5、较低。策略: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有目的的培训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6、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3,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4,班主任是学校班级间互相联系的纽带,也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4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教师在教育研究中的地位作用:1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可使课程,教学与教师真正融为一体3,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4,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高其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价值感和尊严感5,有利于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知识。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2,多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统一性和多元性3,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的移植4,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5,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