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安市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5066379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安市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省福安市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省福安市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福建省福安市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福建省福安市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安市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安市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安市2020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友情提示:请将解答写在答题卷上!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呼吸 B.生长现象C.繁殖能力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能力2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B.都具有细胞结构C.不断从外界吸收营养D.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 D.湖泊生态系统4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

2、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5在蚕豆根和叶的细胞中,分别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B.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C.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D.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6切洋葱时常会引起流泪,引起流泪的物质主要存在于(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7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C.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D.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8下列属于裸子植物的是( )A樟树 B菊花C水稻 D雪松9用显微镜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此时应使用

3、( )A平面反光镜、大光圈 B凹面反光镜、小光圈C平面反光镜、小光圈 D凹面反光镜、大光圈10观察右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这一特征是( )A.都有种子B.种子外都无果皮包被C.叶形都为针状D.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11在种子结构中,属于新植株幼体的结构是( )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胚12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后,由图中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片?( )13植物缺少含钾无机盐的症状是( )A植物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叶脉呈淡棕色B植物体特别矮小,花和果实成熟缓慢C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D茎秆软弱,容易倒伏14有人形容植物像个喷泉,能将土壤中的水带到大气中,这是因为植物能进行( )A

4、.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15根尖各结构中,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 )A分生区 B伸长区 C成熟区 D根冠16城市移栽的树木,根部通常带有一个很大的土坨,这样做的目的是( )A.可有效保持树木体内的水分和无机盐B.避免移栽的树木不适应新的土质C.尽量多带根D.避免伤害根毛和幼根17当桑树等植物的茎被折断时,从断面会渗出白色汁液,流出该汁液的结构是( )A.形成层 B.导管 C.髓 D.筛管18植物体能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A根B茎C任何部位D有生命活动的部位19下列哪一项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A.氧气和二氧化碳 B.氧气和有机物C.水

5、和二氧化碳 D.水和有机物20家庭中一般是利用冰箱来储存水果和蔬菜,利用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冰箱能延长果蔬储存时间的主要原因是( )A减少果蔬水分含量,加快呼吸作用B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减缓呼吸作用C降低了环境的温度,加快呼吸作用D减少环境中氧气的含量,减缓呼吸作用21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在同一株植物相同位置摘取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三片叶子,用打孔器取同样大小的圆片,脱色后用碘液处理,结果最可能是( )A.早晨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B.傍晚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C.深夜摘取的叶片蓝色最深D.三片叶片蓝色深浅程度一致2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要消耗有机物,在细胞结构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是( )A、叶绿

6、体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23绿色植物通过( ),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A. 蒸腾作用 B. 呼吸作用 C. 光合作用 D. 输导作用24下列各种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我国植被的是( )A.封山育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严禁乱砍滥伐和过度放牧C.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D.开展广泛持久的义务植树活动25我国的植树节是()A.4月5日 B.5月1日 C.3月12日 D.9月10日二、非选择题(本题8小题,每空1分,共50分)26、判断题(5分,对的打“”,错的打“”)(1)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2)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3)生态系统中的物

7、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植物的芽都能发育成枝条。(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7请将子房里各结构的发育情况与相关的内容进行连线。(4分)a.胚珠 1.果皮b.子房壁 2.果实c.子房 3.种子d.受精卵 4.胚28如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5分)(1)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 。(2)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 。(3)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的数量减少,则虫的数量会 。(4)植物、鸟、虫三者中,数目最多的是 。如果植物被喷过农药,则三者中,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是 。29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步骤图,据

8、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2)图和图所滴的液体分别是 和 。(3)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什么方向移动装片(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4)在观察植物细胞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先移动玻片再转动目镜,污点都没有移动,则说明污点在( )A.目镜上 B.载玻片上 C.物镜上 D.反光镜上(5)使用显微镜实验中,当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A目镜 B物镜 C粗准焦螺旋 D玻片标本30下面是“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图二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该剖面是刀片沿着图一所示的 线削开

9、的。(2)在图二所示的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 _,说明该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3)图三示菜豆种子结构,结构 _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结构8将来发育成植物的_。(4)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两者相同点是都有_和_,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 _而菜豆种子没有。 31下图左A、B两瓶的容积和瓶中的种子量相同,A瓶中装的是萌发的种子,B瓶中装的是煮熟并冷却到室温的种子。最后各插入一支温度计,24小时后观察分析。(6分) (1)A瓶的温度比B瓶的温度_(高或低)。(2)将带温度计的软木塞取下,把两支燃烧的蜡烛分别放进两瓶中。结果放进_瓶里的蜡烛,火焰会很快熄灭。若在未放入燃着的蜡烛前

10、,将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倒入A、B瓶,振荡后倒出,观察石灰水,发现变浑浊的仅_瓶。(3)上图右依次是用天竺葵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前四步。第一步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第四步在大、小烧杯中装的液体分别是_和_。32下图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1)图中序号1、2所示结构共同组成 ,4是 。(2)该图除了表示桃花的主要结构外,还可表示桃花的过程。花谢以后要结桃子,还要经历的另一个重要生理过程是 。33入冬以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科学家告诫说,中国雾霾对农业的不利影响犹如“核微粒飘降物”.雾霾中的颗粒物会堵塞叶片的门户气孔,气孔的闭合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

11、用以及蒸腾作用.为了探究气孔闭合会影响植物的生理作用.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9分)取一盆盆栽天竺葵,在A叶片的正反两面都涂上凡士林(凡士林会把叶片的气孔堵住).用两个干燥的塑料袋分别套住叶片A、B,并把袋口扎紧.(1)设计叶片A、B是为了形成一组_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2)把该盆天竺葵放在光下一段时间后,小明同学发现A塑料袋袋内仍是干燥的,B塑料袋袋内出现一些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来自植物的_作用.(3)下午,打开A、B袋口,分别迅速把一支即将熄灭的火柴伸迸袋内.A无明显现象,B火柴复燃,说明B袋内_较丰富,这是植物_的结果.(4)傍晚,再套上塑料袋,扎紧袋口.第二天天亮就打开A、B袋口,分别迅速伸进一支燃烧的火柴.A无明显现象,B火柴熄灭了,说明B袋内_较丰富,这是植物_ 的结果. (5)小明同学多次重复实验, 目的是为了_. 多次实验后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1-5DBABA 6-10DADDA 11-15DBDCC 16-20DBDCB 21-25BBCCC26、 27、a3 b1 c2 d428、(1)分解者(2)鸟(3)增多(4)植物 鸟29、(1)4-3-1-2 (2)碘液 清水 (3)D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