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课堂同步精炼》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5065918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学期课堂同步精炼》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学期课堂同步精炼》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学期课堂同步精炼》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学期课堂同步精炼》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学期课堂同步精炼》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学期课堂同步精炼》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学期课堂同步精炼》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同步练习第I卷(选择题)1“自从贵主和亲后,一般户风湿好久,”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A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2泉州市区有条状元街,“状元”一词和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3看下图,它们反映了哪一时期农业的发展( )A西汉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敦煌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主要因为( )A.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C.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D.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5下列是某位

2、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A.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B.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C.隋唐书法家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D.赵州桥是唐朝工匠李春设计修建的6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程度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大运河开凿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7受唐朝文化影响较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朝鲜 B.日本 C.印度 D.韩国8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

3、奢侈腐化,心狠手毒C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文景之治”9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 )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 D. 武则天时期10古人评论隋朝开凿大运河为“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可见其重大意义在于( )A南水北调B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C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11公元589年,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使南北重新统一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12我国的饮茶之风盛行于( )朝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13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

4、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C.武则天 D.唐玄宗14开元盛世是指( )统治时期?A.唐高宗 B.唐太宗C.武则天 D.唐玄宗15“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谁的诗句A.李白 B.杜甫 C.孟浩然 D.杜牧第II卷(非选择题)16当前举国上下正在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基本内涵是为民、务实、清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以古鉴今,唐朝时唐太宗的统治政策,对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反复强调“为君之道,必须心存百姓”“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治世局面。材料二 50年

5、前,一个名字响彻神州大地。他,就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50年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二次来到兰考,瞻仰焦裕禄同志先进事迹,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新华网郑州2014年3月18日电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针对这一思想,他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2)材料二的焦裕禄同志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的典型代表,与焦裕禄同一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还有哪些?他们所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什么?(3)综合以上材料,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6、活动,你有何感悟?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 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材料三 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上述材料描述了汉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景象。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

7、2分)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3)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18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 制度篇】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大美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中所说的“考试制度”是什么?【探究二 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汉字是公认的人类历史上形

8、态最美、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下图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是词,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请举出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一个即可)【探究三 科技篇】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列举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一例。【探究四 交往篇】“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列举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两例。19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

9、可以做官。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诞生。材料二 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还可以做官。材料三 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规定。(1)试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2)唐朝延续并完善了科举制,试举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材料二中“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说明科举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明朝科举制规定的考试范围是什么?(2分)规定的作文格式创作的文章被称作什么?(2分)这一系列规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4)结合上述材

10、料,概括科举制从隋朝到明朝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1B2C3B4C5D6A7B8C9B10B11A12B13C14D15A16(1)思想:民本思想(或重视民众,以人为本)。)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减轻农民负担。(2)人物:雷锋、王进喜、邓稼先。(写出其中2人即可)时代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意思相近也可给分)(1分)(3)感悟:为政要心存百姓,清正廉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17(1)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经济发展,社会安定。(1分)重视发展农业,提倡节俭。(3)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农业,关注民生。18郡县制 行省制

11、 科举制 甲骨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人物、代表作任一,但要对应)毕昇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运用、指南针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19(1)改善了用人制度(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2)武则天时期设武举、设殿试(面试)唐玄宗时期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说明科举制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邻国文明的发展。(大意相同即可)(3)四书五经; 八股文;积极影响:使考试更加规范,考官有了相对固定的评卷标准;考试范围划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的学习负担。(答出其中一点即可)消极影响:围绕束缚考生思想的角度组织答案均可。(其他答案如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等也可)(4分)由充满活力逐渐趋向呆板僵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