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5039098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编制说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送审稿编制说明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2019年11月23日畜禽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送审稿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背景及任务来源2007年底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文件全饲标【2007】11号文件下达“2007年饲料工业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编号:20071191-T-469畜禽饲料安全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的制订任务,由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承担该项制订任务,参加单位有全国畜牧总站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二、主要工作

2、过程1、查找中外文献中关于肉鸡的饲养试验方法。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尚未查到可参考的国外肉鸡饲养试验的直接范本。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是根据肉鸡饲养试验的目的、性质和特点,肉鸡的生理特性,肉鸡生产工艺的特点和饲养管理模式,影响肉鸡生产性能的因素以及目前我国肉鸡生产的现状与水平等众多因素而确定的。其设定依据除了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参阅了国外内大量肉鸡饲养试验的文献;2、经过多年肉鸡饲养试验研究,参考国内外文献中的肉鸡饲养试验方法编写本标准,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3、2008年8-10月,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国内有关专家征求意见。在收到修改意见后,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修改,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标准预审稿。4、20

3、08年10月20日,在中国农业大学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召开的专家预审会议上,对本标准预审稿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汇报,参加预审会的专家对规程预审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提了口头和书面的修改意。5、2008年10-11月,根据专家意见和建议,完善和补充了标准,形成了标准送审稿。6、2008年11月21-22日,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由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畜禽饲料安全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送审稿)进行了审查。认为:该标准起草单位在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该送审稿的内容与饲料安全性评价的要求尚有一定差

4、距,不予通过。并提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审查意见附后)。7、2008年11月-2009年6月,根据审查专家意见和建议,完善和补充了标准送审稿(二稿)。8、2009年6月23日,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由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负责起草的国家标准畜禽饲料安全评价 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送审稿)再次进行了审查。认为:该标准起草单位在肉鸡饲养试验技术规程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提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审查意见附后)。9、2019年10月,在延迟的10年期间,又不补充了相关试验,再次形成了标准预审稿。10、2019年11月2日,中国农

5、业大学邀请姚军虎、李建国、刁其玉、张敏红、罗绪刚、武书庚、季海峰、杨维仁、孔祥峰9位专家对本标准进行了认真审查,并予以通过。11、2019年11月2日-21日,根据标准预审会专家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完善和补充了标准,形成了标准送审稿。三、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一)目的本规程是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进行肉鸡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客观评价,有利于推动高效、安全和无污染饲料产品的生产与应用,对于饲料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范围1、本规程所规定的肉鸡饲养试验仅适用于评价已通过饲料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且被认定为安全的饲料与饲料添加剂。且在本规程规定的肉鸡饲养试验中,被评价的饲料与饲料添加剂

6、的添加量只限于在肉鸡生产中的常规使用量范围内。2、本规程所规定的饲养试验不能取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及其杂质与污染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评价。3、本规程所规定的肉鸡饲养试验不但可评价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有效性,也可用于评价饲料与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主要体现在测定受试物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安全性评价主要体现在测定受试物对肉鸡健康状况的影响及有毒有害物质向肉鸡机体转移的程度。4、本规程所规定的饲养试验不能评价肉鸡机体中残存的来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及其杂质与污染物的有毒有害物质对食用者可能造成的危害。5、本规程除了可用于评价饲料的有效性的肉鸡饲养试验之外,还可用于评价饲养管理措施的有效性肉鸡饲养试验。

7、因为除饲料的因素之外,饲养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也需要饲养试验来评定。饲养管理包括免疫、环境和光照等,在肉鸡饲养试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三次预审,2030几位预审专家的反复讨论,现修改为本标准确立了肉鸡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的饲养试验程序,规定了试验方案设计、日粮配制、试验实施、统计分析、试验报告等阶段的操作指引,描述了标记、过程记录等追溯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肉鸡饲料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的饲养试验操作。(三)试验条件1、本规程规定试验设计为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试验肉鸡不得少于15只,这是第三次预审中预审专家根据GB/Z 31813 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畜禽靶动物有效性评价试验技术指南确定的

8、,同时考虑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肉鸡的生理特点,目前我国肉鸡场的规模、建筑形式、饲养管理模式及试验成本等。2、本规程将试验动物的品种设定为代表性品种/品系。因为我国和世界上目前所饲养的肉鸡品种较多,如爱拨益加AA肉鸡等,只要选用具有代表性的肉鸡品种就可以保证试验结果在生产中的可用性和可重复性。3、 本规程要求各处理试验肉鸡的性别可以选用公母各半,也可以选用同一种性别,如均为雄性或雌性的肉鸡。试验对照组与每一试验处理组之间、各试验处理组之间试验肉鸡的总体情况应相同。4、 在前二次预审中确定试验肉鸡的年龄为在无特定要求的情况下,本规程将试验动物日龄规定为1日龄肉鸡,但在第三次预审中预审专家认

9、为只要选择同日龄、同批次健康的试验肉鸡即可,不限定试验开始的日龄。在实际应用时容易做到,其试验结果也可在肉鸡生产中应用。5、 本规程规定肉鸡饲养试验应在规范的肉鸡场进行,如不能在肉鸡场进行,试验地点的有关条件应与普通肉鸡场尽可能相同或相近。上述规定用以保证试验结果在生产中的可用性和可重复性。6、 本规程规定试验地点的环境条件应基本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的有关规定,但养殖场的环境温度不适合试验场的环境温度,所以,在本标准中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如下:(1)温度:雏鸡3235,成年鸡2225。(2)湿度(相对):75%。(3)动物照度:雏鸡50 lx,成年鸡30 lx。(4)风速:雏

10、鸡0.5 m/s,成年鸡0.8 m/s。(5)氨气浓度:雏鸡10 mg/m3,成年鸡15mg/m3前提是肉鸡舍内的温度、湿度、气流和光照应满足试验肉鸡的生理要求;试验各处理组肉鸡的饲养管理程序一致。规定了肉鸡试验的饲养密度范围为20 kg/m230 kg/m2。7、 试验肉鸡所采食的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和试验饲粮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045号 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2625号 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相关要求;试验肉鸡的日粮应按NY/T 33鸡饲养标准配制。8、 试验肉鸡的饮水应符合NY/T 388畜禽场环境

11、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试验过程中可以对试验肉鸡实施常规免疫,不允许其他可能干扰其正常生理、生产状态的操作与措施。保证试验肉鸡处于正常的生理和生产状态。9、 试验期,依据评价目的和要求合理确定饲养试验期。肉仔鸡通常不少于35天。(四)试验设计预审专家的意见认为应将试验设计改为处理设置,处理设置至少包括对照组、委托方推荐的受试物的最高剂量组和最低剂量组。根据GB/Z 31813 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畜禽靶动物有效性评价试验技术指南的要求设计试验,本次修改如下:1、处理设置应采用梯度剂量法。确定受试物添加剂量时,应充分考虑日粮本底值。处理组数根据评价目的、受试物使用条件合理确定,或满足相关试验指南要求

12、。2、处理应包含负对照组,必要时设置正对照组。有效性评价试验的梯度设置应能证明受试物的最低推荐用量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试验还应设置多倍剂量组。(五)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根据国外相关文献资料与预审专家的意见,将评价指标分为有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二部分,在有效性指标中补充对敏感性指标的测试要求,在安全性指标中补充重点检测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的靶器官功能的敏感指标。肉鸡试验测定指标的设置与检测应与GB/Z 31813 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畜禽靶动物有效性评价试验技术指南和NY/T 823家禽生产性能名词术语和度量统计方法中的有关要求一致。本次修改中的评价指标与检测方法规定如下:1、 根据受试物特性及评价目

13、的确定评价指标。2、有效性评价试验,评价指标包括生产性能,如日增重、饲料采食量、饲料转化效率、死亡率等;同时根据受试物的作用特点和用途,增加相应的特异性观察指标,如相关生理生化参数、肉产品产量和特性等。3、安全性评价试验:评价指标包括动物临床表现、生产性能、肉产品产量和特性、血液常规和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同时根据受试物的作用特点和用途,增加相应的特异性观察指标。4、 明确各评价指标对应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应准确、可靠。临床观察与指标检测1、临床观察试验期内每天观察试验动物临床表现、采食和饮水情况、生长情况,记录死亡动物数量。2、生产性能测定(1)肉鸡生产性能相关指标的测定和计算参照NY

14、/T 823相关规定。(2)饲料采食量的测定,以重复为单位,准确称量试验开始时日粮供给量和试验结束时剩料量,计算各重复在试验期内的饲料采食量和平均日采食量。(3)试验开始和结束体重测定,以重复为单位,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时,分别对试验动物进行活体称重,称重前禁食12 h;根据称重结果计算各重复体增重及平均日增重。(4)饲料转化效率(耗料增重比),以重复为单位,计算试验期内各重复饲料采食量与体增重的比值。(5)死亡率,以重复为单位,根据试验鸡死亡记录数据,计算试验期内动物死亡率。3、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血液样品采集,在试验开始和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至少采集10%(最少不低于2只)代表性动物的血

15、液样本,性别比例适当;如无特殊要求,采血前禁食12 h,不同动物血液样本不能混合。(2) 在适宜的时间内分别进行血液常规、血液生化及其他与受试物功能相关的特异性生理参数检测。4、组织病理学检查(1)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取一定数量的试验动物(性别比例适当),进行屠宰解剖,进行大体观察后取脏器称重,计算脏器系数。(2)采集动物相应器官和组织,采用适宜的方法制作组织切片,由兽医病理师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六)试验产品与废弃物的处理1、由于饲养试验的规模较大,时间较长,一般在生产状态下进行,在试验过程中产出的产品较多,因此在本规程中对产品的处理方式按照我国相关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以避免引起与食品安全相关的问题。2、由于饲养试验的规模较大,时间较长,一般在生产状态下进行,在试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较多,因此在本规程中对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按照我国相关的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 81-2001),以避免引起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 但在第三次预审中预审专家将这部分内容删除!(七)试验结果与试验报告由于肉鸡饲养试验的复杂性,反映试验结果的指标和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因此本规程要求在试验报告中除了要针对试验目的和要求给出明确的主要试验结果外,试验报告中还应包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