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虚为实11.15详稿.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35827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虚为实11.15详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虚为实11.15详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虚为实11.15详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虚为实11.15详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虚为实11.15详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虚为实11.15详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虚为实,实写虚 以武陵春为例株洲市外国语石峰学校 袁艳红【学习内容】诗词中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学习目标】体会诗词中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学习过程】一、吟咏入境:师:我国文学史上有一位旷世才女,她就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词人李清照,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品味她的名作武陵春。生:吟诵武陵春 二、涵咏体味: 1.品味武陵春。 师: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生:思念亲人、思念国家、悲痛、哀愁。 师:你觉得这首词中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愁绪呢? 生1: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生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中的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舴艋舟是指小船,形如蚱蜢

2、。船是用来载物的,但这里李清照却拿它来承载自己内心的愁绪,是因为这她这愁绪和船上载不动的物体一样有何相似特点呢? 生:沉重(浓重)、多。 师:这种把抽象的、无形的愁绪化为舴艋舟上承载的具体可感的实物,这就是我们诗词中的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化虚为实。小结:化虚(愁绪)为实(舟载物)(浓重)。2. 迁移运用: 师:化虚为实这种表现手法不只是李清照的作品中有运用到,南塘后主李煜的相见欢,也有所体现。现在请我们班的男生起立,一起来朗诵。生:男生朗诵。师:你能找出这首词中哪一句运用到了化虚为实的手法吗?生:剪不断,理还乱。师:这里的实指的是什么?虚又指的是什么?生:实指丝麻,虚指愁绪。 师:丝线与他的亡国

3、之愁有何共通之处?生:多、乱、师:小结:作者把“离愁”化成“丝线”。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可他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这里他通过化虚为实的手法,把虚的愁绪化为实的丝线,让我们好像看到了那样一种一团乱麻的情景,营造一种视觉上的效果。化虚(愁绪)为实(丝麻)(纷乱)3、 拓展延伸:师:李煜,既是历史上著名的词人,也是一个身陷囹圄之中的亡国之君,他在亡了国后思念故国,这种情感也流淌在他的另一首词虞美人之中。师:有哪位同学能为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生:配乐朗读。师: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朗读。(掌声)让我们一起再来齐读一遍。生:齐读师:这首词中他在表达自己的愁绪时,

4、有没有运用到化虚为实的手法呢?哪里运用到了这种手法?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师:他把虚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化为了哪一种实际的物象呢?生:江水。师:那这里的春水和他的愁绪有什么共同特点呢?生1:绵长生2:滔滔不绝。师:小结:李煜作为亡国之君,被囚禁在异国他乡,他通过化虚为实的手法把他此时作者内心抽象的愁绪化为这滔滔不绝的江水,让我们好像一眼就能看见他那绵长不尽的愁绪。化虚(愁绪)为实(一江春水)(绵长)四、学习总结师:今天我们通过这短短的一节课,从这三首词中体会到了化虚为实的手法。以后无论我们是写自信、快乐,还是迷茫、难过等情感时,我们可以把它化成自然界中一种具体的事物,让你的情感看得见、摸得着,让读者与你共鸣。 五、课后作业 师:同学们,打开你们紧扣的情感大门,调动你们活跃的大脑,拿起你们手中的神来之笔,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写一两个句子,说不定你就是我国文坛上下一位大词人,大作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