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情概述.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33694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省情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省情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省情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省情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省情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省情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省情概述.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易网 热 线:010-62195005 转 801/802/803/804/805/806/807/808 吉林省省情概述自然状况吉林省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长白山脉连绵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82.86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2.03,列全国第位;其中林地面积788.25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0.19,列全国第8位。全省活立木总蓄积量为8.18亿立方米,列全国第6位;林木年均生长量2324.36万立方米,生产率2.88;森林覆盖率为42.1。全省最高点为长白山白云峰,海拔2691米。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的矿藏136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8种。有22种矿产保有储量

2、居全国前五位。石油、天然气、煤炭的储量也很丰富。吉林省山地资源丰富,尤以长白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最。吉林省是闻名中外的“东北三宝”- 人参、貂皮、鹿茸的故乡。灵芝、天麻、不老草、北芪及松茸、猴头蘑、田鸡油等都在国内外很有影响。 松辽平原平均海拔在110米-200米之间。吉林省土质肥沃,气候条件优越,平均年降水500-600毫米,日照2200-3000小时,无霜期120?160天,具有雨热同季特点,对各种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特别适宜种植粮豆、油料、甜菜、烟、麻、薯类、人参、药材、水果等各种作物。播种面积为395.9万公顷。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吉林

3、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盛产 玉米,大豆,水稻等。 西部地处松嫩草原中心,是我国著名的草原之一,以盛产羊草而驰名中外,生长以多年生根茎禾草和丛生禾草占优势,覆盖率达50?70,属平原草甸草场类。也是国家北方商品牛、细毛羊主要产地之一。吉林省草原可利用面积达437.9万公顷,主要集中于西部和东部地区。地理位置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温带,在东经121131、北纬4146之间。全境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300公里,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为邻。吉林省是边疆近海省,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

4、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的腹心地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望,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东部珲春市处于东北亚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省会长春市位于东北亚十字交通线的交汇点上。 全省总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为272799万人(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246587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26212万人,增长1063,平均每年增加253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98。全省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8163万

5、人,占909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4636万人,占903。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6752万人,增长了1208;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540万人,下降了214。全省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13438万人,占493;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41126万人,占1508;接受初中教育的97354万人,占3569;接受小学教育的91655万人,占3360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154人上升为4926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2701人上升为1507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6308人上升为35

6、687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5327人下降为33598人。全省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12476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1049下降为457,下降了592个百分点。 城乡总人口 全省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3552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37272万人,占总人口的5032 据省人口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次公布的是初步汇总数据,其中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

7、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气候气候特征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6,全年日照22003000小时,年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200,可以满足一季作物生长的需要。全省年降水量一般在400900毫米,自东部向西部有明显的湿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差异。全省无霜期中部以西150天左右,东部山区130

8、天左右。初霜期一般在9月下旬,终霜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气候特点吉林省气温四季变化显著。冬季(1月),是最冷月份,全省平均气温在-11以下。春季(4月),中西部平原区平均气温为68,东部山地在6以下。夏季(7月),平原平均气温在23以上,东部山地在20以下,长白山天池一带为8。秋季(9月),西部平原降至68,东部山地多在6以下。全省气温年较差为3542,日较差一般为1014,夏季最小,春秋季最大,全省极端最高气温在3438间,最高(1965年)的白城市为40.6。年极端最低气温,中部的长春为-36.5, 1970年桦甸最低为-45。吉林省的霜期东部山区早,西部平原晚。长白山天池一带初霜出现在8

9、月末至9月初,平原地区出现在9月下旬。西部平原终霜在4月下旬,中部和东部在5月上、中旬。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10160天。全省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593016小时,夏季最多、冬季最少,西部较多、东部较少。吉林省各地年降水量一般在4001300mm,东南部降水多,西部平原降水少。长白山天池的年降水量最多,为1349mm,镇赉年降水量最少,为389mm。这种空间分布造成省中西部地区干旱频繁发生,东南部地区经常出现洪涝灾害。受季风气候影响,吉林省四季降水量以夏季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45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3%。因此吉林省春旱发生频率很高,尤其西部地区有“十年九春旱”之

10、说。吉林省自然灾害以低温冷害、干旱、洪涝、霜冻为主,其次有冰雹及风灾。由于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和西部草原的破坏,土地的盐碱化和沙化逐年加重,东部地区的森林采育失调,生态失去平衡以及河流水域遭受污染等原因,吉林省自然灾害频率增加。民族吉林省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有44个民族,除汉族外,在43个少数民族中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为世居民族。1999年末,少数民族人口251.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2%,其中朝鲜族118.2万人,满族104.8万人,蒙古族15.7万人,回族12.3万人,锡伯族3476人,壮族1293人,苗族478人,达斡尔族396人,土家族376人,白族293人,维吾尔

11、族253人,赫哲族232人,彝族185人,瑶族143人,侗族121人,布依族103人,藏族100人,其他少数民族都在百人以下。 在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中,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延边、吉林、通化、白山等市;蒙古族和锡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市;满族、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 全省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4个民族自治地方。有34个民族乡(镇),其中蒙古族乡10个,满族乡(镇)10个,朝鲜族乡(镇)7个,回族乡2个,满族朝鲜族乡3个,朝鲜族满族乡2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和占总人口比例,分别位于全国第9位和第位。宗教吉林省是全国宗教工

12、作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2004年统计,我省有信教群众107万余人,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其中佛教45万余人,道教0.9万余人,伊斯兰教13万余人,天主教7万余人,基督教39万余人;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1802处。其中,佛教寺庙110处,道教宫观17处,伊斯兰教清真寺89处,天主教堂73处,基督教堂、点1513处;各种宗教教职人员1939人。其中佛教僧尼1292人,道教乾坤道士71人,伊斯兰教阿訇、刀师傅、海里凡208人,天主教神甫、修女、修士156人,基督教牧师、长老、教士212人;各种宗教团体97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35个,县级56个。

13、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吉林区域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先秦开始,吉林就被历代中央政权划入行政区域管辖之下。在汉朝时就设置了郡县,唐朝的渤海及后来的辽、金、元各代也都设立府、州、县。明朝设立都司、卫所。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是吉林省建置之始。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改称宁古塔将军。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吉林建城,史称“吉林乌拉”(满语译音“沿江”之意),吉林由此得名。公元1757年,宁古塔将军改称吉林将军,自此以后,“吉林”由原来城邑名称扩大为行政区称谓。公元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正式建制称吉林省。清前期,吉林一直处于封禁状态,社会经济

14、发展缓慢。清中后期逐渐开禁,经济有了发展。二十世纪初,东北成为俄、日帝国主义进行殖民扩张的角逐之地。在“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后来“五卅”运动的影响下,吉林大地不断掀起反帝反封建斗争风潮。民族工商业有所发展,具有近代规模的城市相继出现。伪满洲国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3月,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以溥仪为执政,年号“大同”。将长春改为“新京”,定为伪满洲国“首都”。1934年,日本改“满洲国”为“满洲帝国”,改“执政”为“皇帝”,改年号“大同”为“康德”。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溥仪在通化宣布退位,伪满洲国灭亡。光荣

15、革命传统勇敢坚强的吉林人民具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荣传统。面对俄、日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吉林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抗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特别是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斗争中,吉林人民奋起抗日,英勇杀敌。从沦陷初期的王德林、唐聚伍、王凤阁等抗日义勇军的崛起,到杨靖宇、魏拯民、王德泰领导的东北抗联一路军的浴血奋战,吉林人民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2005年2月28日,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在通化市隆重召开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00周年大会,缅怀这位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后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在吉林大地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战四平”、“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等战役,成为扭转东北战局的关键。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东北人民解放军包围长春,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力下,国民党驻守长春部队向解放军投诚。至此,吉林全境获得解放。行政区划新中国成立后,吉林省行政区划几经调整。建国初期,吉林省仅辖2个市、2个专区、1个旗、22个县和1个工业特区。1954年,东北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黑龙江省的7个县划归吉林省,与原属吉林的乾安县共同组建白城专区;将原辽东省的1市9县划归吉林省,设立通化专区;将原辽东省的辽源市、西安县、东丰县和原辽西省的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