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30777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方志基本知识及资料采集要点流渡中学 严庄坤一、地方志的概念(什么是地方志)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载一定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作为地方资料汇集,成为各部门、各学科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来源。无论是追忆先贤,记述沿革、探寻风物,还是利用方志蕴藏的宝贵资料开展科学研究,为现实服务,地方志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二、地方志的种类从行政区划的角度看,现在主要是省志、市志、县志(包括旗志、盟志)三级志书,以及乡(镇)、村志。三、地方志的特征1、地域性。这是地方志的首要特征。地方志自古以来都是特定的地理区域为记载范围的,即便

2、是一些山水志、寺庙志、行业志、企业志也是以特定区域为记载范围的。2、资料性。地方志之所以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保存大量珍贵的资料。编纂地方志主要目的是客观、详实地记录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让人们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去探寻和发现事物的规律性。地方志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政府文献、馆藏档案、图书报刊、金石碑刻、实地采访、口碑调查、测绘勘探等方面,资料包罗万象、丰富详实。3、广泛性。地方志综合记载一个地方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基本面貌,其内容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覆盖了各个行业、各个学科、各个部门,范围之广是其他任何著作不能替代的。4、时代性。时代性主要是说地方志的内容与

3、形式具有时代烙印、时代特征、时代差异。地方志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方志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和存在,就在于它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变更其形式、充实其内容,以适应时代的要求。5、连续性。地方志的连续性表现为编纂工作的连续性和内容、形式的连续性。编纂的连续性是国家规定的,历史上有五十年修一次,三十年修一次的作法。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之所以生生不息,代代相因,绵延不绝,地方志功不可没。地方志发挥了传承文明、延续传统、保存民族文化的特有作用。现在,国家规定每二十年修一次,这样可以保证对我国各项事业的记载做到传承延续。四、地方志的功能概括地讲,地方志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三大功能。存史功能

4、:将一定地域内的自然与社会、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状的兴衰起伏和发展变化,用文字记述下来,达到积累和保存地方文献,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参考的目的。这是地方志最基本的功能。资治功能:为各级政府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领导者准确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客观情况,提供系统全面的资料,为促进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参考和借鉴。教化功能:利用地方志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道德品质服务;对人们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对青少年进行热爱乡土,建设家园教育。五、流渡镇志的基本结构和体裁1、结构采用章节体:是西学东渐、洋为中用的产物,也是新方志广泛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这种形式通常是将志书记载范围内的事物以“篇”为单位分设若干个

5、平行的单元,然后各篇之下,再按“篇”题所辖事物的实际内容设若干章,章下设若干节,节下依据实际情况设目或不设目展开记述。章节体中又有大编体、中编体、小编体三个类型。优点: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便于横分门类,便于综合运用述、记、志、传、图、表、录诸体例,易于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有利于体现事物系统性,容易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缺陷:设置篇目要做到既科学合理,又便于编写难度较大。2、体裁志书的基本体裁一般包括述、志、记、传、图、表、录七种。述:包括总述、概述,以及各篇章后的无题引言或小序。主要作用是记述概貌、展现特点、综述始末、反映规律。志:是志书主体;记:是指大事记、专记等。大事记一般要以纪事本末体形式

6、记述,大事选录要有统一标准,不能泛泛收录,要尽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传:指人物传,要坚持人不立传的原则。处理人物入志问题除传记之外还可采用人物简介、人物表两种形式。图:包括地图、照片、示意图等,地图要有比例尺、经纬度、绘制时间、图例等要素;照片要体现典型性、资料性、艺术性、时代性;示意图包括柱状图、比例图等,绘制要科学准确。表:主要是各类统计表,这是当代志书的重要特点,通过科学的统计表可以记载许多重要经济变量,达到“文约事增”(也就是以少量的篇幅记述庞杂的事物)的目的,表要做到要素齐全,表题、表号、表体、表注缺一不可。经济部类的专志尤其应注重表的运用,通过表的形式将发展变化中的数据展现出来,增

7、强志书的资料价值和参考利用价值。录:包括目录、附录。序、凡例、索引是地方志书的特殊体裁。六、编纂地方志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1、实事求是,秉笔直书。这是编纂地方志最根本的原则,也是人们衡量一部志书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具体来说指全面、完整、真实、准确。2、不越境而书,不越界而载。地方志是以一个特定地方为记载范围的,因此不能超越或脱离这个界限。我们编写各级志书都要恪守地方界限和行业界限,写远了、写多了,那就是越轨行为,是不合乎志书规则的。但对特殊事物的背景交待,对比分析,以及不同区域、不同地区的合作交流等内容入志,不视为越境而书。3、横分门类、纵向记述。这句话可以简化为“横排竖写”,即先按事物的属性横

8、向分若干平行并列的门类,然后各门类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记述。要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横排要排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归属得当、逻辑合理。既不能遗漏重要事项,又不能轻重倒置;也不能按领导体制、工作系统划分。竖写要有深度,要写出量变、质变和盛衰起伏、高峰低谷、发展轨迹。不能机械地按时间顺序罗列资料,搞成流水账或“一锅粥”;不能只见现象、结果,不记背景对策;不能只写全国普遍做法,不记本地客观情观和特点;要通过对资料的分析研究、横向对比等办法把事物写透、写实、写活。4、述而不论,寓论于述。“述而不论”指的是据事直书,客观记载,不妄加评论,不直接下褒贬性断语。“寓论于述”是指不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但

9、要把见解和看法隐寓在资料的记述之中,通过科学的资料组合和运用,反映事物发展的来胧去脉、前因后果。不评论不等于不分析,“寓论于述”可以是说是一个较为高层次、高水平的记载规则。要求撰写者事先要对资料做到了如指掌、成竹在胸,并且进行合理的分类、比较和系统归纳,让资料去说话,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5、详今略古、详近略远、详略得当。6、突出特色、反映亮点。“突出特色”是指要反映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专业特色;“反映亮点”是指要注意记载和反映发展过程产生过较重要影响的事物。突出特色、反映亮点在流渡镇志中主要体现为姓氏文化和风俗民情。7、以事系人,生不列传。无论写史,还是修志,无非是对

10、形形色色的人或事的记述和分析。“以事系人”就是编修地方志工作中处理人物与历史事实,人物入志需要遵守的基本规则。“以事系人”就是通过记载事来带出人,而且这些人必须是对某一事物、某一工作发展有影响的或起过关键作用的,做到人随事出、物带人事。“生不列传”就是在世的人物不能写传,以避免对志书的真实性、权威性产生负面影响。七、村资料收集要注意的其他问题1、人名、地名、机构、会议、文件、书报刊物等专用名词要规范。2、纪年要规范。3、计量单位要规范。4、数字要准确。5、引文要规范。6、注释要规范。7、标点符号要规范。八、地方志的资料收集工作在开展编修地方志工作中,在志书篇目框架基本拟定之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11、工作之一,就是要努力做好资料工作。概括地说,资料是修志的基础,是志书的生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资料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志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修志的成功与失败。(一)、资料的收集1、收集什么资料?凡属一个地方或部门在志书断限内各个方面重要的、有价值的资料,都要收集。资料有主体资料、背景资料和考证资料。主体资料,就是事物本身的资料,是直接入志的资料,这是收集的重点。背景资料,是反映主体资料的时空背景,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的资料,如全国性的政策、文件、规定等,这些资料一般不入志或少入志。考证资料,是说明主体资料是否真实,主

12、要用于对某些有争议的或不明确的人和事的考证,这些资料一般不入志,有的也可入志。就资料的来源来分,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头资料和其他资料,其中文字资料占主导地位。文字资料,也叫文献资料,主要包括:一是档案。这是历史活动的原始记录,内容丰富,包涵面广,资料可靠,收藏集中。这是修志收集资料的主要来源。二是图书。凡是有关本地区、本部门历史现状的重要内容的图书,都应该收集查阅。三是报刊。现在报纸刊物很多,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都及时作了报导,这也是历史活动的记录,是我们修志资料的重要来源。此外,还有日记、笔记、函电、手稿、讲稿以及工商企业、学校团体的章程、条例及家谱、族谱等。实物资料,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历

13、代实物,包括遗址、遗迹和文物两个方面。遗址是历史建筑物的所在地,遗迹是前人留下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痕迹。文物有古代的传世文物和出土文物。此外,还有碑刻等。实物资料都很珍贵,也很可靠。口头资料,也叫口碑资料,也称“活”资料,这是保存在当事人或知情人的记忆中的资料,以及在群众中口头流传的资料,包括知情人的回忆录、民歌民谣、民间谚语、民间传说等,这些资料也要收集,并加以考证核实。其他资料,包括绘制的图像、拍摄的照片、微缩胶卷、胶片和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光盘等,也是历史活动和社会现象的真实记录,也要注意收集。2、如何收集资料?制订收集资料提纲。收集资料提纲要根据志书的篇目来确定。在修志的步骤上,一般是先

14、制订篇目,然后再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提纲与篇目是有区别的,如同搞一项建筑工程,篇目设计是框架,是设计的蓝图,是平面图;收集资料提纲则是立体图,是建筑材料的采购计划和清单。志书的篇目一般分篇章节目四级,“目”是收集资料的基本单位,也叫单元实体。收集资料提纲不是脱离篇目另搞一套,而是篇目对资料要求的具体化。篇目不是一开始就能完善的,而是要在修志过程中根据资料的情况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只有制订收集资料提纲,收集资料才有所依据;才能提高效率,避免盲目性和走弯路。进行学习培训。要组织修志人员进行学习,除了学习政治理论和修志的基础知识,提高修志人员的素质外,还要学习有关资料方面的知识,如目录学、档案学等。

15、要熟悉篇目,了解收集资料提纲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广泛发动群众。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是以政府或部门名义,发文件、出布告,列出收集资料的内容和要求,号召机关、单位和个人提供资料;二是布置某些基层单位,包括工厂、企业、学校、乡镇或其他部门,写基层“志”或“简介”;三是印发调查表或调查题纲,发给基层单位填写;四是聘请业余采访员或资料员帮助收集资料;五是特约某些知情人或掌握资料线索的人积极提供资料。查阅档案、图书和报刊。这是修志人员收集资料的主战场,大量的时间、人力都要消耗在这里。除了档案馆以外,还要跑图书室、图书馆,查看报纸,从中收集资料。采访知情人。方法一是请进来,举行小型座谈会;二是走出去

16、,登门访问;三是约请有关当事人撰写回忆录。这一工作要有充分准备,要向知情人说明意图,做好思想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争取有好的效果,避免盲目外跑,费时费力费钱又无所收获。进行实地调查或专题调查。实地调查主要是对遗址、遗迹、文物等进行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求得资料的真实准确。同时,对某些社会关注的、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以及某些风俗习惯、民歌民谣、或者新开发的名优特产品等,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或专题调查,写出符合实际的调查报告,扩大资料的来源,增加一些有价值的“活”的资料。(二)、资料的整理资料的整理,主要是三个环节:1、建立资料卡片。大量的资料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这一点一滴的积累要使用统一的资料卡片。如果用个人的笔记本抄写,就不利于保管,也不利于利用。资料卡片必须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