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交14秋学期《公债学》考查课试题

上传人:教*** 文档编号:135029082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交14秋学期《公债学》考查课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交14秋学期《公债学》考查课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交14秋学期《公债学》考查课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共5道试题,共20分。)V 1. 政府公债的期限结构政府公债的期限结构是指短期、中期和长期公债在公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公债的期限结构对政府财政、金融市场以及宏观经济有重要影响。2. 经常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政府部门支出中直接形成社会当前消费利益的支出。3. 凭证式国债:凭证式国债:是指国家采取不印刷实物券,而用填制“国库券收款凭证”的方式发行的国债。凭证式国债其票面形式类似于银行定期存单,利率通常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高,具有类似储蓄、又优于储蓄的特点,通常被称为“储蓄式国债”。凭证式国债通过各银行储蓄网点和财政部门国债服务部面向社会发行,可以记名、可以挂失,但不能上市流通。4. 公债

2、的负担率公债的负担率:即公债余额占GDP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债务负担率不应超过45。5. 公共债务:公共债务:是政府为解决正常财政收入的不足,或实施特定的经济调控政策,以信用形式筹集资金而形成的债务,它反映着以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二、其他题(共1道试题,共30分。)V 1. 1 私募的两种方式是_和_。2 国债交易方式可分为全价交易和_。3按偿还期限划分,美国的债券主要分为_,_和_三种,另外美国最主要的非上市债券是_。4 日本的短期国债分为_和_两种。5 经济周期的传导途径主要有_和_两种。6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_,_和_。7按照政府债券的评级,评级越低的债券支付的利率_。答:1 银行

3、承受法,特别发行法 2 净价交易 3 短期国债券,中期国债券,长期国债券,储蓄债券 4 资金融通债券,转换债券 5 贸易途径传导,投资途径传导 6 贴现率政策,准备金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7 高三、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V 1.简述公债的特点有哪些。答:1) 有偿性-如期偿还,并向认购者支付利息 2) 自愿性-国债的发行或认购建立在认购者自愿承购的基础上。 3)灵活性-国债发行与否及发行多少,一般完全由政府根据有关因素灵活确定,不能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2. 请列举公共企业部门三种收入来源。答:1) 价格或使用费:公共企业部门取得收入的主要方式。如果生产符合效率,它所取得的销售收入应能

4、补偿其生产成本,并取得正常利润。 2) 发行企业债券或向银行贷款:公共企业部门的重要筹资渠道,可促使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政府拨款:政府部门将取得的税收收入通过拨款转移到公共企业部门3. 简述公债理论所要分析的问题答:(一)公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公债使资源的使用和支配权从私人部门转向公共部门,公私两大部门的比例因此而发生变化;(2)公债在政府部门的使用会使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以及公共产品内部的比例结构发生变化。需要分析的问题是:这种变化是否促进了效率?公债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促进效率? (二)公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相对于其他筹资方式来说,采用公债的方式筹集资金可能会使一部分人受益,另一

5、部分人受损。需要分析的问题是:公债使哪些人受益,哪些人受损? (三)公债的宏观经济影响: 从宏观上来看需要考虑的是公债对总需求与总供给所产生的影响。 主要分析的是:公债对总需求以及通过总需求对总产出水平和总物价水平的影响。4. 列举公债的结构。答: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如:期限结构;持有人结构;应债主体结构;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利率结构;市场结构5. 公债的发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公债的发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公债的发行价格。通常分为三种: 平价发行-公债的发行价格与公债票面额相同 折价发行-公债的发行价格低于债券面额 溢价发行-公

6、债的发行价格高于公债票面额 (2)公债的利率。决定公债利率的因素主要: 市场利率的高低;政府的信用;社会资金的供给量 (3)公债的发行数额(规模)。发行规模主要受下列因素限制: 生产力发展水平;公债的用途和公共部门使用资金的效率;私人部门的资金需求 (4)公债的还本及付息期限。公债的还本期限主要考虑: 举债者对资金时间的要求;债务的成本6. 如何具体衡量外债?答:(1)外债负担率,即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 (2)债务率,即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100%。 (3)外债偿债率,即到期债务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的比重,这一

7、指标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25%四、论述题(共1道试题,共20分。)V 1. 试论述公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答:(一)公债的经济效应 1. 刺激需求效应 -公债的货币扩张效应 -拉动投资需求的效应 -公债投资会刺激消费需求效应 2. 收入分配效应 -改变当代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会产生代际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二) 公债的政策功能 1. 弥补财政赤字 当国家财政一时支出大于收入、遇有临时急需时,发行公债比较简捷,可济急需。 2. 筹集建设资金 一些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项目,如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往往需要政府积极介入。 3. 调节经济 (1)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

8、 (2)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3)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公债是一种金融资产、一种有价证券,公 债市场可以成为间接调节金融市场的政策工具。 (4)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平衡。以下内容可以删除:(一)非标准劳动关系产生的原因非标准劳动关系是从标准劳动关系发展而来。标准劳动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契约关系,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并一直延续至今。自20世纪60年代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各国的产业结构和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进而要求劳动力作为生产要素流动性增强,灵活就业、弹性就业需求增大。因为,在工业、机械制造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模式下

9、,固定用工制度、长期就业合同是主流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但随着商业、服务业的不断扩大,简单、统一的传统就业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劳动关系双方主体的自身需求,取而代之的应是形式灵活、富于弹性的就业形式,非标准劳动关系也就应运而生。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通过灵活多样的用工形式来雇佣非核心员工,弹性用工能够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追逐利益最大化。“企业想要更好的迎接全球化带来的巨大的挑战,人力资源的运用必须要有弹性,也就是劳动弹性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更多的人认为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们不再愿意从事那种传统的束缚

10、于单位的就业形式,而更愿意寻找一种适合自己意愿的、满足自己爱好的、更加自由的就业方式,从而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和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价值,近年来兴起的SOHO一族就是典型例证。SOHO是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小办公室、居家办公室)的缩写,它是指个人以自己的家或小型场所为办公室而从事工作的小型事业体(个体户)。SOHO代表了一种自由的新型就业方式,其工作场所不固定,工作时间自由,收入高低也不确定,特别适合与高新科技、信息技术相关工作的劳动者,如软件程序员、网络工程师、记者、编辑、自由撰稿人、音乐制作人、广告工作者、咨询师等。 (二)非标准劳动关系面对

11、的挑战我国的非标准劳动关系是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形式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更多的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产物。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城镇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传统的僵化的固定就业模式刚性太大,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非标准劳动关系对于降低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方便劳动者自由选择劳动时间、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就业机会等作用越来越突出,正成为就业的重要渠道,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格局。非标准劳动关系突破了标准劳动关系的内涵,对原有的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非标准劳动关系的不断发展,我国传统的标准劳动关系法律调整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需求。非标准劳动关系

12、对传统法律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法律适用和劳动主体方面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主要以标准劳动关系为主,很多非标准劳动关系被排斥在基本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外。 此外,我国劳动法主要覆盖的是传统行业的劳动者,范围狭窄。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中有些是在劳动法或者劳动合同法调整范围之内,如劳动者派遣关系中的劳动者等,但还有很多人被排斥在这两部法律的调整之外,如家政人员等。我国非标准劳动关系调整的现状要求劳动主体适用范围必须扩大。 2.劳动关系的建立方面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只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才能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体经营者,但不能是个人。但是在非标准劳动关系领域,用人的一方有

13、可能是个人、家庭和自营经济实体等。不属于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因此这种法律关系不受劳动法的调整。因此,很长时间以来,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与用人方之间仅被视为具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发生民事权益问题,按民事诉讼的程序处理。实际上,无论是标准劳动关系就业还是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都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从事为国家和社会承认的社会工作,并以此获得用以维持本人及家庭生活的劳动报酬或者经营收入。因此,将非标准劳动关系放在劳动关系调整之外不符合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也容易导致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人员丧失本该享有的劳动权利。 3.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处理劳动关系中对劳动者的保护比较全面,它包括了

14、劳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除法定的劳动标准外,还包括无过错责任的工伤保护原则和接触劳动关系的补偿原则等。而雇佣关系中的劳动者的权利仅受私法的调整,按照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来处理,如出现劳动中的人身伤害,只能根据过错程度来分担责任。但实际上,雇佣关系跟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因为两种关系中间的劳动者都不拥有生产资料且劳动的目的都是生产过程和获得劳动报酬,而且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一样,具有从属性,雇员接受雇主的指挥、管理和监督,雇主为雇员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安全保障。因此,如果直接用雇佣关系的原则来调整一些非标准劳动关系不符合我国劳动者权益保护这一劳动法宗旨。 4.社会保障方面在我国,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护的核心所在,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社会保障问题是一项宪法权利。但是,目前我国法律对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规范,都是按照标准就业的特点设计运作的,包括计费年限、缴费办法和待遇标准等。这种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就业的稳定性和缴费的连续性为基础,而这种制度不完全适合非标准劳动关系就业的特点。比如社会保险的转移由于各地社会保险的缴费标准、待遇标准等不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