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三傻大闹宝莱坞》 (800字).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5025998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评《三傻大闹宝莱坞》 (800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影评《三傻大闹宝莱坞》 (800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影评《三傻大闹宝莱坞》 (800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评《三傻大闹宝莱坞》 (80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评《三傻大闹宝莱坞》 (800字).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评三傻大闹宝莱坞在刚上心理电影赏析课时,老师和我们说期末考试便是看一篇心理电影写一篇观后感,听完这后,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我曾经看过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因为这部电影对我印象深刻,也曾对我也影响至深!我想,如果我再会会这位友人,将会是怎样的感觉呢?记得那是初一的时候,当时的我正处叛逆年龄,性格好玩,不爱学习。虽说当时成绩在班里并不差,但也是被家人逼着学出来的,并且学习之中,毫无乐趣。然而在一次偶然之中,我与它相见。它促使我更大胆的往自己的兴趣特长去发展自己。最终自己进入大学也大胆的选择了爱好的专业,并参加了各种专业比赛,获省第一,进入了国赛。虽说自己在其它方面不优秀,但至少自己大胆的选择了自

2、己兴趣。三傻的电影是剧情是这样的:法罕、拉加和兰彻是同寝的大学同学,都在印度的著名的帝国工业大学就读。法罕其实并不想学工业设计,他想成为一名野外摄影师;拉加的家庭十分贫困,他的家人希望莱吉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兰彻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兰彻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而且他对机械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爱和天赋。而另外两个室友法罕和拉加虽学习很努力,但他们总是倒数的学生。法罕每天惦记着摄影,拉加每天畏首畏尾,早晚都要求神告佛以期自己考试通过。除了成绩出众之外,兰彻出乎常人的思想,每每当他人在无助、错误或者是生活即将步入歧途的时候,他总是会恰当地出现,恰当地给予指点。因为他的这种高强的“本领”

3、,他得罪了学校的院长、整蛊并得罪了只会死记硬背的同学查尔图、而且还得到了自己的爱情。 毕业前夕,院长把象征着荣誉的“太空笔”送给了兰彻,并告诉兰彻,他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法罕得到了一个匈牙利摄影师的工作邀请,拉加得到了公司的聘用,而兰彻则一声不响地离开了学校。他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十年之后,当年被兰彻整蛊的查尔图找了回来,他带着拉加和法罕找到兰彻。在他被整蛊的那个夜晚,他和兰彻打了一个赌,要在十年之后的今天一比“事业的成功”。于是他便带着“两个白痴”走上了寻找兰彻的旅程。剧情的幽默让我在欢笑中观看这部电影,加上兰彻滑稽幽默,使我慢慢的陷入了电影之中,似乎把自己当作了兰彻,去感

4、受着兰彻所做的事情。虽说自己没有兰彻的天赋,没他那么聪明,但在看着他依靠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一次次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用自己奇妙的方法解决难以完成的问题时,我开始去思考自己,开始相信,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思维必须突破陈规。然而,今日再会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更为清楚的看出了影片中核心的问题,其实是教育问题。皇家理工学院是全印度排名第一的大学,出过很多优秀的工程师。这一切都归功于外号叫“病毒”的校长。他非常严肃刻板,对学生严格到近乎无情的地步。新生们从进校开始就要接受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来自校长的教训。而兰彻却公然反抗学长的压迫,挑衅“病毒”的教育方式,甚至敢于质疑教育制度,他不愿意把学习当成就业的途径

5、,总是能想出不同于常人的学习方法。他因行为触及到“病毒”的威严,被一次次赶出教室,却总能在期末拿第一。他以兴趣为上,最终成功把两个学渣好友从苦海中拉出来,成为他们最铁,最信任的精神导师。影片最终的结局是法罕和拉加并没有往自己的专业发展。法罕当了摄影师,拉加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虽说他们并不富有,但生活过得很开心,而兰彻成了拥有400多份专利的发明家。在第二次看完这部影片对我最大的感慨是,我们应当反思当前的教育体制。在印度如此,在中国何不也是呢?在这种以毕业,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机制下,兴趣和科研的目的被忽略了,试问又有几人能成为兰彻呢?从小到大,在我生活的社会中,我见过多少人曾和自己一样为了考试而学习

6、,为了毕业而学习,为了工作而学习。但我们都不知道,学这些真正的是为了什么,为了什么?也有很多人就像查尔图那样,总认为死记硬背就是对的,跟着权威的“病毒”校长走就是真理。试问一句,最后真的能成功吗?其实,权威毫无疑问是经过实践所证明的,也不是错误的。但过去的成功人士,或许他们的学求正是他的兴趣所在,他们的成功正是他们为爱好与梦想而努力的成果!每一条路不一定合适每一个人。如果你叫爱研究的爱迪生去弄体育,精武术的李小龙去搞科研,你说这世界会变得怎样。但事实上,在这世间,又有多少“爱迪生”被迫去弄体育,又有多少“李小龙”去搞科研,何人而知呢?近几年,在潮汕地区,一个高中新建并迅猛发展,高考重点本科录取

7、率过半。这是一个全封闭的学校,家长交高昂的学费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校中读书。校中设备齐全,学生在学校中的吃、穿、用全由学校负责。只要进了学校,学生衣食无忧,连清洗衣服也有配备洗衣机,学生在校中只管学习,不用去担心日常生活的事务。其实,这样的条件、制度,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固然会有帮助,但想想,学生被父母送入学校中,只顾学习,又何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呢?社会上多少“李小龙”会淹没在其中呢?或许该说一句,千里马可有,而伯乐难得。世间有多少的父母和学校能够真正的了解、理解自己的儿女、学生,能认同“法罕”去当摄影师,能认同“兰彻”的学习方式呢?就如俞敏洪在北大辍学时,强烈要求他要好好学习的母亲也能拍着他的肩膀说,去吧,去干你想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想做的事,不应硬性的被锁在固有的牢笼之中。武者应习武,文者应习书,人应因材施教,教育也应有灵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