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201X.9)ppt课件

上传人:尔*** 文档编号:135022249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循环经济(201X.9)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循环经济(201X.9)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循环经济(201X.9)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循环经济(201X.9)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循环经济(201X.9)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201X.9)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循环经济(201X.9)ppt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循环经济 主讲人 黄文芳2011年9月21日 内容安排 一 什么是循环经济 what 二 为什么要走循环经济之路 why 三 怎样走 how 一 循环经济理论发展概述 1 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 相对于线性经济而言 是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 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 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物的资源化为目的 用 资源 产品 再生资源 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 最终实现最优生产 最适消费 最少废弃 2 起源于生态学 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例如有机碳循环 模拟自然生态系统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reduce recycle 传统经济 线

2、性经济 倡导经济 循环经济 reuse 3 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 线性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 小结 低碳经济 所谓低碳经济 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产业转型 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发展的历程 低碳经济 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 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 2006年 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 斯特恩牵头做出的 斯特恩报告 指出 全球以每年GDP1 的投入 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 20 的损失 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3、2007年7月 美国参议院提出了 低碳经济法案 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 2007年9月8日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 APEC 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 明确主张 发展低碳经济 2007年12月3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 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 巴厘岛路线图 该 路线图 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 至40 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 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的主题为 转变传统观念 推行低碳经济 2009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

4、发布的 城市蓝皮书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NO 2 指出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 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 2010年3月 生态环保 可持续发展成为的主题 全国政协 一号提案 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均是一种经济发展新理念 但循环经济早于低碳经济 终极目标上都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相比较 循环经济追求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的节约和环境友好三位一体和三赢模式 而低碳经济聚焦于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的双赢 实现途径上都强调提高效率和减少排放 但关注点和发展领域有所不同 循环经济是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全过程的经济发展模式 而低碳经济是新世纪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

5、而催生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延伸 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 循环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走向低碳经济 3R原则 减量 Reduce 再用 Reuse 循环 recycle 即3R 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针对的是输入端 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物质和能源流量 属于过程性方法 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 是输出端方法 能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 即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 减量化放在首位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 4 循环经济原则 二 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线性经济特征 可持续的前提条件 一是自然资源必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而

6、且廉价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永远不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不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问题 线性经济发展模式正日渐难以为继 原因 市场机制在处理经济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存在天然不足 2 经济系统独立于生态系统带来的环境危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 联合国规划署2002年在巴黎发布的 全球经济综合报告 以日益恶化的全球环境呼唤循环经济为题 着重指出 过去十年 传统的线性经济方式进一步导致环境退化和灾难加剧 对世界造成了6080亿美元的损失 相当于此前40年中的损失总和 最新气候模型表明 除非大大减缓资源使用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 否则到100年以后的2100年 地

7、球温度比现在上升6摄氏度 必然导致气候变暖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贫瘠 空气污染 水极度缺乏 食品生产减少和致命疾病扩散等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 3 国际社会的新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 思想萌芽 20世纪60年代 波尔丁提出的 宇宙飞船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掀起环保运动 强调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但以末端治理为主 80年代 可持续发展观 强调经济系统归属于生态系统 强调废弃物的再利用90年代 强调产品的循环再利用2000年以来 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以服务流替代物质流 4 我国经济发展 粗放型发展模式 1 中国经济发展的增物质化特点明显中国GDP的增长依赖资源投入总量的增加 中国GDP的增长伴随污染排放

8、总量的增加我国的资源前景不容乐观 人均资源占有率低 我国资源消费增长速度惊人 资源的对外依赖度高如果继续保持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所需的资源投入与污染排放将随经济同步增加 中国城市的资源消耗增长案例 各项资源投入量连年增加 尤以化石燃料和矿石为甚 中国城市的污染排放总量案例 近来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在增长 尤其是固体废弃物 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为2200立方米 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 4亩 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 我国人均森林占有面积1 9亩 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 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 一 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 二 我国人均煤炭探明可采储量为88吨 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2

9、 我国人均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1 8吨 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 我国人均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1715立方米 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 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 2010年对外依存度 石油达到57 铁矿石达到57 铜达到70 铝达80 2020年 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 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 两者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将达70 和50 未来一个时期 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重化工主导的阶段 资源再生化利用率低 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 以上 废旧轮胎再生利用率仅有10 左右 远低于发达国家 矿产资源的再生利用率也较低 平均为35 再生钢占钢产量的26 世界平均水平为43 再生铝占铝产量21 世界

10、平均水平为40 再生铜占30 世界平均水平为37 再生铅占17 相比较 意大利再生铅占75 6 美国占52 4 德国占62 法国占98 日本占64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再生铅国家 我国现阶段 社会财富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同步 社会财富增长 自然资源消耗 19 20世纪 到2020年 人口增长是现在的1 1倍经济增长是现在的2倍环境影响是现在的2 3倍 中国21世纪发展可能有的环境压力 中国未来的发展 历史状况 现状 中国的选择 绿色道路 危险道路 关键不确定因素 驱动因素 2 粗放经济发展使生态环境难以承受 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央将发展循环经济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 1999年我国开始循环经济建

11、设的试点 试点工作按国家环保总局的部署从企业 区域 社会三个层面展开 国家环保总局在对中国循环经济战略框架 立法和指标体系等研究的基础上 起草了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 制定了循环经济省 市和生态工业园区与建设规划技术指南 2004年 全国人大环资委 国家发改委 科技部 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共同在上海举办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 并通过了 上海宣言 要求把循环经济的试点与示范扩展到生产和消费的各个领域 使循环经济全面展开并进入大范围实施阶段 2006年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国民经济发展的 十一五 规划中强调 到2010年 万元GDP能耗下降2

12、0 水耗下降6 等一些政府约束式指标 2007年 中共十七大 提出 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2008年 启动循环经济第二批试点 在 上 全国政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 低碳经济 提到议题上来 2009年 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 我国循环经济走上法制化轨道 9月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 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2010年3月 生态环保 可持续发展成为的主题 全国政协 一号提案 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3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实践模式 末端治理阶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工矿企业废

13、物的综合利用 从末端治理的思想出发 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 治理污染的目的 萌芽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提出源头治理的思想 从1993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开始 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清洁生产得到发展 清洁生产法也在制定中 清洁生产阶段 20世纪末以来循环经济在我国引起人们关注 并在理论探讨 特别是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 开始建设工业生态园区示范 从工业到农业乃至第三产业清洁生产 全面推进 试点 规划与推广阶段 当前开始重视区域循环经济规划编制 区域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产业循环经济示范 不断完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等 循环经济 从 爬山式 发展到 穿山式 发展 环境与发展的转折区间 经济增

14、长 物质消耗 线形经济与增物质化 循环经济与减物质化 4倍的物耗4倍的经济 2倍的物耗4倍的经济 2000 2020 三 当前循环经济的表现形式 1 小循环 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 典型的事例是杜邦化学公司80年代末杜邦公司的研究人员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 3R制造法 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 他们通过放弃使用某些环境有害型的化学物质 减少某些化学物质的使用量以及发明回收本公司产品的新工艺 到1994年已经使生产造成的塑料废弃物减少了25 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减少了70 同时 还在废塑料如废弃的牛奶盒和一次性塑料容器中回收化学物质 开发出了耐用的乙烯材料等新产品

15、2 中循环 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 丹麦卡伦堡是目前世界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这个生态工业园区的主体企业是发电厂 炼油厂 制药厂 石膏板生产厂 以这四个企业为核心 通过贸易方式利用对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 不仅减少了废物产生量和处理的费用 还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形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所需的40 所需的100 酸气脱硫 3 大循环 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 在这方面 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 DSD 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DSD是德国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盈利社会中介组织 其由产品生产厂家 包装物生产厂家 商业企业以及垃圾回收部门联合组成 内部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表

16、决机制 政府除对它规定回收利用任务指标以及对它进行法律监控外 其他方面均按市场机制进行 DSD1998年的运作出现赢余 由于它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 因此盈利部分于1999年作为返还或减少第二年的收费 DSD的中介性表现在它本身不是垃圾处理企业而是一个组织机构 它将有委托回收包装废弃物意愿的企业组织成为网络 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 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 DSD系统的建立大大地促进了德国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例如 玻璃 塑料 纸箱等包装物政府曾规定回收利用率为72 1997年已达到86 废弃物作为再生材料利用1994年为52万吨 1997年达到了359万吨 包装垃圾已从过去每年1300万吨下降到现在的500万吨 制造商 DSD 资源利用 回收分类 委托 回用 日本 促进创建循环型社会的立法体系 促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基本法 总体规划 废物管理法 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 特定产品利用法 容器与包装再生法家用电器再生法建筑材料再生法食品再生法车辆再生法 绿色购买法 1997年实施以来 PET瓶再生利用率由1996年2 9 猛升到2000年的33 3 钢 铝罐超过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