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一章1ppt课件

上传人:尔*** 文档编号:135020249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一章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一章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一章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一章1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一章1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一章1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第一章1ppt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动控制原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PrinciplesofAutomaticControl 控制理论 自动化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 引言 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理论体系 自动控制技术应用 自动控制系统 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自动控制是一门技术学科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研究系统的建立 分析与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 是本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课程 该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如下 微积分 含微分方程 电机与拖动 模拟电子技术 线性代数 电路理论 信号与系统 自动控制理论 复变函数 拉普拉斯变换 大学物理 力学 热力学 课程学习要面临 数学基础宽而深控制原理抽象计算复杂且繁琐绘图

2、困难 计算机数学语言MATLAB数值解 解析解 数学运算 控制理论的内容 二十世纪三项科学革命 控制论 量子论 相对论控制论 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 智能控制理论 导读自动化技术几乎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当代发展最迅速 应用最广泛 最引人注目的高科技 是推动新的技术革命和新的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 在某种程度上说 自动化是现代化的同义词 自动控制原理研究分析 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 本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从介绍自动控制的发展历史入手 引出自动控制理论分析 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思想 然后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 以及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使读者对自动控制理论的总的目

3、标有个大致的了解 飞机导航系统 制导导弹 现代的高新技术让导弹长上了 眼睛 和 大脑 利用负反馈控制原理去紧紧盯住目标 哈勃望远镜 特殊地卫星 中巴资源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控制其准确地进入预定轨道运行并回收 雷达技术 雷达操作时 天线就要不停地转动 天线的作用是把雷达中产生的无线电波按照一定的方向向外发射出去 并把被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接收下来 正因为天线所起的作用好似人的眼睛一样 因此雷达要注视和侦察整个天空的状况 天线就要不停地转动 用一个驱动马达使天线作360度的旋转 这样它就能在360度范围内进行 搜索 10 中国古代自动化方面的辉煌成就 公元725年 一行 梁令瓒发明有自动报时机构的水运

4、浑象 其中使用了一个天衡装置 是一个按被调量偏差调节的自动调节器 公元1086 1092年 苏颂和韩公廉建造具有 天衡 自动调节和自动报时机构的水运仪象台 公元l135年 宋代王普记述 莲华漏 上使用浮子 阀门式机构自动调节漏壶的水位 公元1637年 明代的 天工开物 一书中记载有程序控制思想的提花织机结构图 飞球调节器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1788年瓦特发明飞球调节器 进一步推动蒸汽机的应用 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推动了社会进步是飞球调节器公认为第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的最主要原因 自动控制原理 国家精品课程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12 没有理论指导使控制技术停滞了一个世纪 飞球调节器有时

5、使蒸汽机速度出现大幅度振荡 其它自动控制系统也有类似现象 由于当时还没有自控理论 所以不能从理论上解释这一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盲目探索了大约一个世纪之久 自动控制原理 国家精品课程浙江工业大学自动化研究所 13 自动控制理论的开端 1868年英国麦克斯韦尔的 论调速器 论文指出 不应单独研究飞球调节器 必须从整个系统分析控制的不稳定 建立系统微分方程 分析微分方程解的稳定性 从而分析实际系统是否会出现不稳定现象 这样 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分析 变成了判别微分方程的特征根的实部的正 负号问题 麦克斯韦尔的这篇著名论文被公认为自动控制理论的开端 14 经典控制理论的孕育1875年 英国劳斯提出代数

6、稳定判据 1895年 德国赫尔维兹提出代数稳定判据 1892年 俄国李雅普诺夫提出稳定性定义和两个稳定判据 1932年 美国奈奎斯特提出奈氏稳定判据 二战中自动火炮 雷达 飞机以及通讯系统的控制研究直接推动了经典控制的发展 经典控制理论的形成 1948年 维纳出版 控制论 形成完整的经典控制理论 标志控制学科的诞生 维纳成为控制论的创始人 维纳 控制论 是关于怎样把机械元件和电气元件组合成稳定的并且具有特定性能的系统的科学 这门新科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完全不考虑能量 热量和效率等因素 可是 在其他各门自然科学中 这些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控制论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一个系统的各个不同部分之间的相

7、互作用的定性性质 以及整个系统的总体运动状态 空间技术促使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现代控制理论促进了空间技术的发展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各国大力发展空间技术 经典控制理论不能满足需要 需要研究新的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在空间技术取得巨大成功 促进了空间技术的发展 17 现代控制理论在工业过程控制方面遭遇滑铁卢 促使了智能控制技术的诞生 现代控制理论在空间技术取得巨大成功 但由于工业过程控制中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干扰 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模拟人的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 虽然不能实现精确的控制 但对各种复杂系统能够做到比较满意的控制 经典控制理论 古典控制理论 以传递函数为基础 研究单输入 单输出定常控制系

8、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 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时域分析 稳定性与稳态误差分析 根轨迹分析 频域分析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相平面分析 描述函数分析 连续控制系统 离散控制系统 现代控制理论 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 研究多输入 多输出时变 非线性 高精度 高效能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 线性系统 自适应控制 最优控制 鲁棒控制 最佳估计 容错控制 系统辨识 集散控制 大系统复杂系统 智能控制 专家系统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参考资料 自动控制原理 第六版 胡寿松MATLAB与控制理论实验教程汪宁自动控制理论夏德铃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胡寿松 实例 示意图 人工 手动 控制 1 对象 储液系统 2 目标 液

9、位 3 眼睛 观察液位变化 4 大脑 分析 比较 判断 5 手 脚 动作执行 第一章自动控制基本原理与方式 实例 示意图 自动控制 1 对象 储液系统 2 目标 液位 3 传感器 检测液位变化 4 控制器 控制功能 5 执行器 完成控制动作 传感器 信号 信号驱动设备 控制原理框图 控制理念 1 1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自动控制 是指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 利用控制装置 称控制器 使整个生产过程或工作机械 称被控对象 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 即被控量 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自动控制系统 能够实现自动控制任务的系统 由控制器与控制对象组成 3 反馈控制原理 控制对象 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机器

10、设备或生产过程 控制器 对控制对象起控制作用的控制装置总体 输入量 作用于控制系统输入端 并可使系统具有预定功能或预定输出的物理量 输出量 位于控制系统输出端 并要求实现自动控制的物理量 扰动量 破坏系统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预定规律的信号 4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原理方框图 控制器 比较环节 输入量 偏差 测量值 输出量 控制量 扰动量 控制动作 广义对象 自动控制装置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术语 典型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如图所示 1 被控对象 它是控制系统所控制和操纵的对象 它接受控制量并输出被控制量 2 控制器 接收变换和放大后的偏差信号 转换为对被控对象进行操作的控制信号

11、3 放大变换环节 将偏差信号变换为适合控制器执行的信号 它根据控制的形式 幅值及功率来放大变换 4 校正装置 为改善系统动态和静态特性而附加的装置 如果校正装置串联在系统的前向通道中 称为串联校正装置 如果校正装置接成反馈形式 称为并联校正装置 又称局部反馈校正 5 反馈环节 它用来测量被控量的实际值 并经过信号处理 转换为与被控制量有一定函数关系 且与输入信号同一物理量的信号 反馈环节一般也称为测量变送环节 6 给定环节 产生输入控制信号的装置 1 输入信号 泛指对系统的输出量有直接影响的外界输入信号 既包括控制信号又包括扰动信号 其中控制信号又称控制量 参考输入 或给定值 2 输出信号 是

12、指反馈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物理量 它与输入信号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3 反馈信号 将系统 或环节 的输出信号经变换 处理送到系统 或环节 的输入端的信号 称为反馈信号 若此信号是从系统输出端取出送入系统输入端 这种反馈信号称主反馈信号 而其它称为局部反馈信号 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4 偏差信号 控制输入信号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5 误差信号 它指系统输出量的实际值与希望值之差 系统希望值是理想化系统的输出 实际上并不存在 它只能用与控制输入信号具有一定比例关系的信号来表示 在单位反馈情况下 希望值就是系统的输入信号 误差信号等于偏差信号 6 扰动信号 除控制信号以外 对系统的输出有影响的信号 元

13、素 1 元件 2 信号 物理量 及传递方向 3 比较点 信号叠加 4 引出点 分支 信号强度 5 符号的意义 正 负反馈 5 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方式 1 开环控制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无被控量反馈的控制系统 即需要控制的是被控对象的某一量 被控量 而测量的只是给定信号 被控量对于控制作用没有任何影响的系统 结构如图所示 信号由给定值至被控量单向传递 这种控制较简单 但有较大的缺陷 即对象或控制装置受到干扰 或工作中特性参数发生变化 会直接影响被控量 而无法自动补偿 因此 系统的控制精度难以保证 从另一种意义理解 意味着对受控对象和其它控制元件的技术要求较高 如数控线切割机进给系统 包装机等多为开

14、环控制 2 反馈控制 闭环控制 核心 闭环控制的定义是有被控制量反馈的控制 其原理框如图所示 从系统中信号流向看 系统的输出信号沿反馈通道又回到系统的输入端 构成闭合通道 故称闭环控制系统 或反馈控制系统 前 正向通道 反 负向通道 这种控制方式 无论是由于干扰造成 还是由于结构参数的变化引起被控量出现偏差 系统就利用偏差去纠正偏差 故这种控制方式为按偏差调节 闭环控制系统的突出优点是利用偏差来纠正偏差 使系统达到较高的控制精度 但与开环控制系统比较 闭环系统的结构比较复杂 构造比较困难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闭环控制存在反馈信号 利用偏差进行控制 如果设计得不好 将会使系统无法正常和稳定地工作

15、另外 控制系统的精度与系统的稳定性之间也常常存在矛盾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方式各有优缺点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工程要求及具体情况来决定 如果事先预知输入量的变化规律 又不存在外部和内部参数的变化 则采用开环控制较好 如果对系统外部干扰无法预测 系统内部参数又经常变化 为保证控制精度 采用闭环控制则更为合适 如果对系统的性能要求比较高 为了解决闭环控制精度与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可以采用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系统 3 复合控制 1 2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1 函数记录仪 2 飞机 自动驾驶仪系统 给定电位器 反馈电位器 给定装置 放大器 舵机 飞机 反馈电位器 垂直陀螺仪 0 c 扰动 俯仰角控

16、制系统方块图 飞机方块图 3 电阻炉温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4 液位控制系统 控制器 减速器 电动机 电位器 浮子 用水开关 Q2 Q1 c if SM 关键点 工作原理输入输出被控对象中间环节信号传递 自动控制系统方块图的绘制 控制系统 1 3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1 按信号流向划分 1 开环控制系统信号流动由输入端到输出端单向流动 2 闭环控制系统 若控制系统中信号除从输入端到输出端外 还有输出到输入的反馈信号 则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也称反馈控制系统 如图所示 2 按系统输入信号划分 1 恒值调节系统 自动调节系统 这种系统的特征是输入量为一恒值 通常称为系统的给定值 控制系统的任务是尽量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使输出量维持在给定值 期望值 如工业过程中恒温 恒压 恒速等控制系统 2 随动系统 跟踪系统 该系统的控制输入量是一个事先无法确定的任意变化的量 要求系统的输出量能迅速平稳地复现或跟踪输入信号的变化 如雷达天线的自动跟踪系统和高炮自动描准系统就是典型的随动系统 3 程序控制系统 系统的控制输入信号不是常值 而是事先确定的运动规律 编成程序装在输入装置中 即控制输入信号是事先确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