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ppt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5018382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PPT 页数:110 大小: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ppt课件(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2012 6 2007 5 16 1 2 职业卫生工作任务 辨识预测评价控制 2007 5 16 3 职业卫生技术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及效果 评价 2007 5 16 4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意义是职业病危害监督 检测 评价的基础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 种类 作用条件 分布分析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方式 途径 程度指导职业病危害控制及防护措施的实施 2007 5 16 5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现场卫生学调查类比法定量分级法经验法 2007 5 16 6 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作场所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导致疾病的各种有害因素 20

2、07 5 16 7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物理因素 包括异常气象条件 异常气压 噪声 振动 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等 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 布氏杆菌 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2007 5 16 8 一 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如矽尘 煤尘 石棉尘 电焊烟尘等 空气动力学直径 AED 小于15 m 微米 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 称为可吸入性粉尘 AED在5 m 微米 以下的尘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称为呼吸性粉尘 2007 5 16 9 1 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与职业接触 生产性粉尘的来源

3、非常广泛 几乎所有的工农业生产过程均可产生粉尘 其主要职业来源与职业接触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007 5 16 10 1 固体物质的破碎与加工 职业接触主要为矿石的开采和冶炼 隧道开凿 筑路 耐火材料 玻璃 水泥 陶瓷等工业原料的加工 铸造 锻造工艺 粮谷脱粒等过程 2 物质的不完全燃烧 常见职业接触为煤炭不完全燃烧的烟尘 3 蒸汽的冷凝和氧化 如铅熔炼时产生的氧化铅烟尘 2007 5 16 11 1 2生产性粉尘所致健康损害 生产性粉尘根据其理化特性和作用特点不同 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 可引起不同疾病 2007 5 16 12 1 呼吸系统疾病尘肺 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 粉尘性支气管炎 肺炎

4、支气管哮喘 石棉 放射性矿物 镍 铬 砷等粉尘均可引起肺部肿瘤 2007 5 16 13 2 局部作用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 早期功能亢进引起肥大性病变 继而黏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足 造成萎缩性病变 呼吸道抵御能力下降 体表长期接触粉尘可导致堵塞性皮脂炎 粉刺 毛囊炎 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金属磨料可引起角膜损伤 浑浊 2007 5 16 14 3 全身中毒作用铅 砷 锰等粉尘 可被人体吸收导致全身中毒 2007 5 16 15 1 3粉尘的防护措施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危害主要是尘肺 尘肺类职业病的起因是劳动者长期工作在生产性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 吸入的粉尘在体内 肺部 沉淀所致 尘肺类职业病包括

5、矽肺 煤工尘肺 石墨尘肺 炭墨尘肺 石棉肺 滑石尘肺 水泥尘肺 云母尘肺 陶工尘肺 铝尘肺 电焊工尘肺 铸工尘肺 尘肺病症状 尘肺病是危害健康最为严重的职业病 发病率较高 病人痛苦 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 多与合并症有关 如咳嗽 咳痰 胸痛 呼吸困难 咯血等 2007 5 16 16 防尘措施是防止生产性粉尘危害所采取的技术措施 组织措施和医疗预防措施 我们的综合防尘和降尘措施可以概括为 革 水 密 风 护 管 教 查 八字方针 对控制粉尘危害具有指导意义 2007 5 16 17 1 革 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 这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 常以达到以下目的作为改革的重点 1 减少原料中含矽量

6、或以不含矽的材料代替 2 生产机械化 连续化 自动化 以减少尘源 为密闭尘源采取通风除尘措施创造条件 3 减轻体力劳动 减少粉尘飞扬 4 减少工人与粉尘的接触 2007 5 16 18 2 水 即湿式作业 可防止粉尘飞扬 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2007 5 16 19 3 风 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 在密闭 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 采用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 将工作面的含尘空气抽出 并可同时采用局部送入式机械通风 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面 2007 5 16 20 4 密 将发尘源密闭 对产生粉尘的设备 尽可能在通风罩中密闭 并与排风结合 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 2007 5 16 21 5 护 个人防护 是防

7、 降尘措施的补充 特别在技术措施未能达到的地方必不可少 如佩戴防尘口罩 防尘安全帽 隔绝式压风呼吸器 防尘服 使用护肤霜和皮肤清洗液 不在工作场所进食吸烟 注意个人卫生 回家前将工作服换下彻底洗净 吃食物前一定先洗干净手 2007 5 16 22 6 管 经常性的维修和管理工作 2007 5 16 23 7 教 加强宣传教育 2007 5 16 24 8 查 定期检查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和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 2007 5 16 25 二 化学有害因素 以较小剂量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 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在生产条件下 化学

8、品经口中毒少见 往往是由于忽视了个人卫生 用受污染的手取吃食物或吸烟 或发生意外事故时 毒物直接吸入或沾染人体而引起的 尤其是在工业上用作清洗 去污 稀释 提取 黏合等用途的脂肪族 脂环族和芳香族有机溶剂多具挥发性 脂溶性和水溶性 因而此类化合物进入人体途径以吸入为主 也能经皮肤进入 职业人群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可引起职业中毒 2007 5 16 26 生产性毒物的分类很多 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无机毒物 有机毒物等 按物理状态可分为固态 液态 气态毒物 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刺激性 腐蚀性 窒息性 神经性 溶血性和致畸 致癌 致突变性毒物等 一般将生产性毒物分为以下几类 2007 5 1

9、6 27 1 金属及类金属毒物 铅 锰 汞 镉 砷等 2007 5 16 28 2 刺激性气体 常见的有硫酸 盐酸 硝酸 铬酸 乙酸等无机酸和有机酸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二氧化氮 氨气 氯气 光气 氯化氢 氟化氢 溴化氢等 2007 5 16 29 3 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 氰化氢 硫化氢和甲烷等 2007 5 16 30 4 有机溶剂 苯 正己烷 甲醇 二氯乙烯 四氯化碳等 2007 5 16 31 5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苯胺 联苯胺 三硝基甲苯等 2007 5 16 32 6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氯乙烯 丙烯腈等单体 磷酸二甲苯酯 偶氮二异丁腈等助剂 2007 5 16 33 7

10、 农药 有机磷 有机硫 有机砷 氨基甲酸酯 拟除虫菊酯以及熏蒸剂等 2007 5 16 34 2 1生产性毒物的来源与职业接触 生产性毒物来自原料 辅助原料 中间产品 成品 副产品 夹杂物或废弃物 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 例如 聚氯乙烯塑料加热到160 170 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 毒物可以固态 液态 气态或气溶胶形式存在与生产环境中 2007 5 16 35 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以下操作或生产环节有机会接触到毒物 例如原料的开采和提炼 加料和出料 材料的加工 搬运 储藏 成品的处理 包装 生产环节中接触毒物 如化学管道的渗漏 物料输送管道发生堵塞 废料的回收和处理 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

11、料失误而引起冒锅或冲料 化学物的采样分析 设备的保养 检修等 2007 5 16 36 2 2生产性毒物所致健康损害 由于毒物种类繁多 毒物本身毒性及其毒作用特点 接触剂量等各不相同 所引起的职业中毒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出现多脏器损害 同一毒物可累及不同的靶器官 不同毒物也可损害同一靶器官 2007 5 16 37 1 金属及类金属毒物 每一种金属因其毒性和作用的靶器官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很多金属具有选择性的器官或组织蓄积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并因此出现慢性毒性作用 如铅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统 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 表现为类神经症 外周神经炎 腹绞痛 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等 汞中毒主要损害神经系

12、统和消化系统 表现为易兴奋 口腔炎 汞性震颤等 2007 5 16 38 2 刺激性气体 通常以局部损害为主 其损害作用的共同特点是引起眼 呼吸道黏膜及皮肤不同程度的炎症病理反应 刺激作用过强时易引起全身反应 表现为眼和上呼吸道刺激性炎症 中毒性肺水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2007 5 16 39 3 窒息性气体 可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 使肺内氧分压下降或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或组织运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 引起机体缺氧 2007 5 16 40 4 有机溶剂 几乎全部有机溶剂都能使皮肤脱脂或脂质溶解 引起职业性皮炎以及中枢神经的抑制 有机溶剂对呼吸道均有一定刺激作用 可引起支气管炎 肺水肿等 还可

13、引起周围神经损害 表现为周围神经炎 在接触剂量大 接触时间长的情况下 任何有机溶剂均可导致肝细胞损害 此外有机溶剂还可对造血系统 生殖系统造成损害 例如苯是一种致癌物 2007 5 16 41 5 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 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造成溶血等血液损害 某些苯的氨基 硝基化合物可直接损害肝细胞 引起中毒性肝病 有些化合物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 如三硝基甲苯 二硝基酚可引起眼晶状体混浊 最后发展为白内障 联苯胺和乙萘胺可引起职业性膀胱癌 2007 5 16 42 6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高分子化合物又称为聚合物或共聚物 高分子化合物本身虽然无毒或毒性很小 但生产过程中所用原

14、料 单体及助剂绝大多数具有一定毒性 变成原性或致癌性 长期接触氯乙烯 可引起雷诺氏综合症 周围神经炎 肢端溶骨症 肝功能异常等 二异氰酸甲苯酯对皮肤有原发刺激作用和致敏作用 2007 5 16 43 2 3化学类毒物职业危害的防护 技术控制措施在预防化学毒物中毒中常起到关键作用 如工艺改革 工业通风 当技术控制也难以实现或效果不理想或紧急检修 抢救情况下 就考虑采用工人个体的各种防护用具 2007 5 16 44 2 3 1工艺改革 采用革新技术 改革生产工艺 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剧毒的物质 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化学毒物 2007 5 16 45 2 3 2工业通风 工业通风的任务旨在

15、利用专门的技术手段 合理的组织气流 控制或完全消除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有害气体 高温和余湿 向车间内送入新鲜的或经专门处理的清洁空气 按照通风系统的功能工作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按照通风作业范围 工作通风分为全面通风 局部通风和混合通风 2007 5 16 46 2 3 3全面通风 全面通风是在车间内全面地进行通风换气 用新鲜空气稀释车间内污染物 全面通风适用于有害物扩散不能控制在车间内某一定的范围 或污染源不固定的场合 送风口应接近工人操作点 设在有害气体或蒸气的浓度较低的区域 而排气口应设置在有害气体或蒸气的发生源或其浓度较高的区域 这样布置有利于充分发挥全面通风的作用 降低工作

16、操作地有害气体或蒸气的浓度 2007 5 16 47 2 3 4局部通风 局部通风是在车间工作带某局部范围建立良好空气环境 或在有害物扩散前将其从产生源抽出 排除 局部通风可以是局部送风或局部排风 局部通风所需的投资比全面通风小 为防止有害气体 蒸气和粉尘在车间内散布 主要采用局部排风系统将有毒物质从发生源处直接排出室外 局部排风系统由局部排风罩 排风柜 通风管道 通风机 过滤或吸附有害物质的净化设备等组成 局部排风罩是局部排风系统中的关键装置 为了获得良好的排除有害气体或蒸汽的效果 应考虑以下要求 2007 5 16 48 1 应将有害物质发生源尽可能密闭 排风罩应尽可能靠近有害物质发生源 2 排风罩的吸气方向应尽可能与有害物质逸出的方向一致 2007 5 16 49 3 排风罩的布置应使污染空气不致流经工人的呼吸带 4 排风装置应设在不受室外进入气流的干扰处 2007 5 16 50 5 排风罩罩口要有一定的控制风速 在距离罩口最远的有害物质散发点 即控制点 上造成适当的空气流动 从而把有害物质吸入罩内 控制点的空气流动速度称为控制风速 也称为吸入速度 该速度应大于有害物质向外逸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