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016611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6月月考试卷(含解析)山东省安丘市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6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14G网络让手机费起来了。手机芯片的核心是硅板,其成分是( )ASiO2 BSi CH2Si03 DNa2SiO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硅板的成分是单质硅,答案选B。考点:考查硅的用途2等物质的量的有机化合物A和B分别完全燃烧,消耗等体积的氧气并生成等体积的H2O(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得),则A和B可能是( )A乙烯和乙醇 B甲烷和乙酸 C乙醇和乙酸D乙烯和乙酸【答案】B【解析】原题有错误,应修改如下:等物质的量的有机化合物A和B分

2、别完全燃烧,消耗等体积的氧气并生成等体积的H2O(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得),则A和B可能是( )A乙烯和乙醇 B甲烷和乙酸 C乙醇和乙酸D乙烯和乙酸答案B将化学式变形用有残基分析法可迅速解出:A CH4C CH4CH2O B CH4 CH4CO2 C CH4CH2O CH4CO2 D CH4C CH4CO2 可以看出只有B中H 原子相同,残基部分均不耗氧。3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重要的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明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

3、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锌锰干电池中的碳棒为正极,不参加反应,所以碳棒不会变细,错误;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错误;C、氢氧燃料电池发生的反应是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所以氢气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确;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硅单质,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对原电池的判断4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还原的是ANH3H2O +HCl = NH4Cl+ H2OBCl2H2O = HClHClOCCl22KI = 2KClI2DMnO24HCl(浓) MnCl22H2OCl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NH3H2O +HCl = NH4Cl+ H2O是非

4、氧化还原反应,氯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错误;BCl2H2O = HClHclO是氧化还原反应,氯气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因此部分被氧化,部分被还原,错误;CCl22KI = 2KClI2 氯气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正确;DMnO24HCl(浓)MnCl22H2OCl2中HCl的Cl的化合价一部分没有变化,一部分升高,因此一部分起酸的作用,一部分作还原剂,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反应中氯元素的性质及作用的知识。5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RO2n2 ,则在 气态 氢 化 物 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23n B3n12 C3n10 D63n【答案】B【

5、解析】气态氢化物中元素一般为最低价态,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R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中R的化合价为:,最低价的绝对值与最高价态的和为8,所以R的最低价态(为负值)为,答案选B。6苯酚有毒且有腐蚀性,使用时若不慎溅到皮肤上,可用来洗涤的最佳试剂是A 65以上的水B NaOH溶液C 酒精D 冷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不能用65以上的水,温度过高,容易烫伤皮肤,故A错误;B、在皮肤上不能用NaOH溶液,有腐蚀性,故B不正确;C、酒精对人的皮肤没有伤害,苯酚易溶于乙醇,可以用来洗涤皮肤的上的苯酚,故C正确;D、冷水效果不好,因为苯酚的溶解度小,故D错误;故选C。考点:考查苯酚的性质7下

6、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A丁烷 B丁醇 C丁烯 D乙酸乙酯【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丁烷只存在碳链异构,同分异构体为2种,即正丁烷和异丁烷;由于丁基有4种,则丁醇也有4种;丁烯有三种,即1丁烯,2丁烯(包括顺反异构体),2甲基1丙烯;乙酸乙酯存在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异构类型越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越多,即乙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大于两种,故选A。考点: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8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B(g)C(s),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A为非气态 B、若正反应是放热反

7、应,则A为非气态C、在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改变压强对该平衡的移动一定无影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若A物质为非气体物质,容器中只有C物质这一种气体,要使容器内气体的密度增大,正反应必须是吸热过程,选项A正确,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密度若能增大,A物质必须为气态,选项B错;C选项中再加入C这种固体物质对平衡无影响,C选项错,若A物质为气态增大压强平衡会正向移动,若A物质为非气态物质,增大压强平衡会逆向移动,D选项错。考点:外部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9下列实验的实验目的、图示操作和实验现象均正确的是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速率的影响B探究温度

8、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试剂:淀粉溶液、碘水、唾液、2mol/L H2SO4溶液现象:图中左试管溶液颜色一段时间后逐渐变蓝色,右试管溶液颜色迅速变蓝色2NO2(g) N2O4 H0试剂:烧瓶中各充入等质量的NO2现象:一段时间后,右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左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C探究醋酸、碳酸、硼酸的酸性强弱D验证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试剂:0.1 mol/L醋酸溶液、饱和硼酸溶液0.1 mol/L Na2CO3溶液现象:图中左试管内液面产生气泡,右试管无明显现象试剂:酸化的3%的NaCl溶液、铁氰化钾溶液现象: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2滴铁氰化钾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碘遇淀粉

9、试液变蓝色,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时,葡萄糖和碘不反应,所以溶液褪色,现象错误,A错误;B. 2NO2(g)N2O4 H B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中反应物的浓度分别是0.01mol0.02L0.5mol/L、0.05mol0.05L1mol/L、0.1mol/L20.05mol/L、0.5mol/L20.25mol/L,所以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是,选A。考点:考查反应速率大小比较。1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的燃烧热为H=-890kJmol-1,则B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

10、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H=-386kJmol-1 C已知:H2(g)+F2(g) = 2HF(g) H= 270 kJ/mol,则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D在C中相同条件下,2 mol HF气体的能量小于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 H=-890 kJmol-1,错误;B、此反应为可逆反应故H-386kJmol-1,错误

11、;C、气态变成液态放出热量,则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大于270 kJ,错误;D、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故2 mol HF气体的能量小于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正确。考点:考查反应热及其计算、可逆反应等相关知识。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8 g重水(D2O)中含NA个中子B密闭容器中盛有0.lmol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6 NAC室温下,21.0 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 NAD足量的铜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可生成NA

12、个SO2分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1.8g的重水的物质的量是1.8g/20g/mol1mol,1个重水分子中含有10个中子,所以1.8 g重水(D2O)中含中子数小于NA个,错误;B、氮气与氢气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会进行彻底,所以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6NA,错误;C、乙烯与丁烯的最简式都是CH2,所以21.0g的乙烯与丁烯的混合物中含有1.5mol CH2,C原子数目为1.5 NA,正确;D、浓硫酸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是固定的,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成稀硫酸,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硫小于NA个,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应用13区分碳酸钠和碳酸

13、氢钠固体的方法中(相同条件下),错误的是A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B滴加稀盐酸,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C溶于水后加氢氧化钙,看有无沉淀D加热后称量,看质量是否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加热,碳酸钠稳定,受热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将导气管通入水中,能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的是碳酸氢钠,没有气体产生的是碳酸钠,正确;B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第一步反应Na2CO3+ HCl=NaCl+ NaHCO3,无气体产生,然后是NaHCO3+HCl=NaCl+H2O+ CO2,而碳酸氢钠中加入盐酸,立刻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 CO2,逸出气体,所以滴加稀盐酸,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可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正确;C溶于水后加氢氧化钙,都产生白色CaCO3沉淀,不能鉴别二者,错误;D碳酸钠稳定,受热不分解,质量不变,而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最后剩余的固体是碳酸钠,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