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003269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苏教版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5-2016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值: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3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翡翠(fi) 芥蒂(d) 缅怀(min) 矜持(jn)B.蜿蜒(wn) 伫立(zh) 粗犷(gung) 桑梓(z)C.迸溅(bng) 宽宥(yu) 抽噎(y) 狭隘(i)D.庇护(b) 羼水(chn) 跻身(j) 晕圈(yn)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鸽子节选自俄苏名家散文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年3月版

2、)B“亲不亲,家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句俗语勾起无数游子的思乡情。C“人不可以有傲气,”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但不可无傲骨。”D站在悬崖边上朝下看,需要勇敢;走下悬崖,却只需要傻瓜,一步之差,拉开了勇敢与傻瓜的距离。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万福大桥是扬州市区首座双层大桥,桥宽近22米左右,人车分流,既美观又实用。B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她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这促进了人们对中国科技体制的深刻反思。C太阳的后裔掀起的热潮尚未褪去,欢乐颂再次引发年轻人,“良心剧”“荧幕cp”等网络词汇随电视剧的流行而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D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

3、林的代表,一个“瘦”字,体现的不仅仅是神韵,更是形态。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店员看我们来来回回地斗嘴也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忙过来给我们介绍鱼的品种习性。B.在推进落实依法治国方面,要坚决,不能优柔寡断;要有信心,不能三心二意。C.宁启铁路的豁然贯通,给扬州人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D.王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5.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燕选自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春天的旋律,文章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海燕的艺术形象,赞颂了英勇乐观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B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

4、说儒林外史,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C诗歌有的人每一节都运用对比手法,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使正反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D社戏孔乙己分别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x光微露时,有几颗残星从上边的叶片滚落,闪动着亮点,我觉得这全然是一种自然现象,听不出感伤,也唤不起离愁。似乎很难想像在当时,书生有那么多闲情,除了青灯黄卷,作f吟诗,就是坐看云起,卧听蕉雨,灵敏地捕捉着自然之影、自然之声,心绪摇y,像清泠泠的水,在宽阔的叶片j背上,划过一道凄美晶莹的弧

5、线。 7.默写。(每空1分,共9分)(1) ?怅望青田云水遥。 (2) ,往来无白丁。(3) ,欲上青天揽明月。 (4)塞下秋来风景异, 。(5)春蚕到死丝方尽, 。 (6)爱惜芳心莫轻吐, 。 (7)沉舟侧畔千帆过, 。 (8)论诗以文学进化的目光,观照中国诗史的进展,唱出了“ , ”的佳句,给古老、传统的诗国,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8.综合实践。(10分)【走进自然】(1)鸟是人类的朋友,是和谐社会的一份子,请你设计一则护鸟广告。(2分) (2)树叶平凡,但在古诗中却有独特的寓意。(3分)寓意: 诗句: 【走进名著】(3)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生都弃了;提

6、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鲁提辖此时要“走”的直接原因是 ,表现了他的 、 性格。他的本名为 ,法名和绰号分别是 、 。(每空1分,共5分)二、阅读理解(53分)(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7分)普天乐元代 滕宾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注】莎茵:像毯子一样的草地。莎,即莎草。 黄尘:暗用唐令孤楚塞下曲:“黄尘满面长须战,白发生头未得归。”指官场上的风尘。9(1)“数枝红杏,闹出墙围”中“闹”字用得精彩,请赏析。(3分) (2)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0

7、13题。(16分)靳秋田索画清代 郑板桥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尝贻余核舟一 ( ) (2)腰白玉之环 ( ) (3)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 ) (4)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 )11.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A.

8、中峨冠而多髯者 B.执策而临之 C.足肤皲裂而不知 D.继而儿醒12.翻译下列句子。(6分)(1)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本文通过劳苦贫病之人与安享之人在生活情趣上的 (填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2=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5分) 寒门多出贤张保振 最近,有位中国学子登上哈佛大学演讲台,从自己中学时代被毒蜘蛛咬伤的“农村故事”,推及“改变科技知识分布不均”这一主题,他的英文演讲视频在网络上热播。由此而成为“网红”的他,出生在一个小村落里,父母均为农民,更引起人们关注

9、。窃以为,这倒是一件寻常人家的正常事,它告诉人们一个寻常道理:寒门多出贤。千百年来,在古老的中国,不乏这样的故事。2500多年前,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贤人”有72人。这72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比如,被孔子称为“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的颜回,不仅位居72贤之首,而且被后世尊奉为“复圣”;被庄子言为“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由于缺食,浑身浮肿,由于劳动,双手老茧,且面带病色,却被后世尊奉为“宗圣”。即便是孔子,也正如他后来所坦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由于“多能鄙事”,甚至还有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意味。生活,同样会成为人们的老师。俗语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10、正因为出身“寒门”,所以更知“寒”的不爽,也更向往“暖”的开心。古语云:“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正因为自己被“寒”过,因而一旦有条件,也更愿意伸出温暖之手,拉身处“寒门”的人脱“寒”。而这,正是“贤”之思、“贤”之举。遥想当年,孔子正因为“贱”而从事各种“鄙事”,所以使得孔子在日后思考社会问题时,更能体会到劳动民众从事“鄙事”的艰辛与重要,更能考虑到劳动民众身处“贱”位的状况与情感,从而自心底发出了“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千年至论。寒门多出贤,并非说,只要是出身“寒门”,就可自然而然地为“贤”了。贤,不仅要有“德”:能替别人着想,勇为天下谋

11、利;而且要有“才”:有本事,能成事。这,就离不开学习。有言道:人不吃饭,饥;人不学习,愚。生活就是这样,惟有好学,才近智,惟有知学,才给力。只有努力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增进自己的道德修为,才能离“贤”更近一步。寒门多出贤,意味着多付出。“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勉励同学们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成功、成名,永远不是用巧嘴吹出来的,而是用心血写出来的。有了比常人更多的付出、更过人的求知欲、更开阔的思维、更远大的志向,无论出身多么艰苦,都将成就一番不凡的事业。(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6月22日04 版)14.本文第小节有什么作用?(4分)答: 15. 第自然段中的划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 16.文章第小节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