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5001361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城南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八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苏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2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触发爱国主义情感。说明: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利用短篇小说的特点,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方法,在尽可能精练的艺术形式里容纳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题材。他选择了在普鲁士人规定阿尔萨斯省学校里不许再教法文的命令下,一个小学校里学生们上最后一堂法文课的场景,把这一堂课提升到向祖国告别的仪式的高度,使普法战争悲剧性的结果通过一堂课表现得非常鲜明突出。作者还广泛应用了白描手法,在小说中穿插了一些简洁而别有特色的细节描写,如文中对韩麦

2、尔先生在讲授“最后一课”时衣着的描写,对刻画课堂不平常的、庄严的气氛及韩麦尔的内心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此外,教室内外的桌椅树木,金甲虫的飞,鸽子的鸣,这此细节,都紧密地与描写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的祖国的感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显得既自然又从容,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应着重引导学生借助圈画、品读等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体会小说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圈画、品读等方法,把握重点语句,感受作者笔下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2.难点:作者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对祖国的深厚情感。说明:本文人物形象生动,它主要通过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和

3、心理描写,同时借助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具体,所以这既是本文的写作特色也是理解分析的重点,成为教学的重难点。圈画、品读是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借助圈画,抓住关键句子来感受文章流露的感情。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诗歌导入,渲染氛围1、出示、朗读小诗,请学生为诗歌配上题目,并谈谈从诗句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生难忘的经历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都德的优秀短

4、篇小说最后一课(板书题目)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说,会产生如此的艺术魅力呢?1、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自己拟题的理由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2、学生互相交流、补充自己所了解的小说创作背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整理、小结)从诗歌导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渲染庄严的氛围,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文本;学生之间的交流发言能促进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小说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用课文原句回答。 2、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找到第11节“今

5、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 2、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是本文的两个主要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与感受以及韩麦尔先生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来表现法国人民深厚爱国热情的。这是训练学生概括能力的环节,课文篇幅较长,有具体的情节,教师要指导学生梳理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为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再读课文圈画品读1、 引导学生感受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指导学生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教师进行调控,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小弗郎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3)、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

6、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2、引导学生感受韩麦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指导学生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2)、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种“见解”。结合讨论,指导学生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明确: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学经验的循循善诱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是一位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者。他怀着巨大悲痛,穿戴那套只在督学视察或发奖日子才穿戴的绿色礼服和绣边丝帽,体现了崇高的爱国感情。在对自己工作的深深自责和对阿尔萨斯人的弱点的直率批评中,他高度

7、的民族责任感得到细腻的表现。他的关于牢记祖国语言的精辟见解,表现出他对战胜侵略者的执着信念。“法兰西万岁”这两个饱含激愤的大字,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的坚强信心。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贪玩、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马虎、不认真学习、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学生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学习的高潮。是朴素的爱国情感在“最后一课”这个特定场景下被进一步激发,使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认为韩麦尔先生

8、:是一个可怜的人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是一个严厉的人是一个普通的人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是一个有勇气的人是一个忠心耿耿的人是一个爱国的人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

9、。课文多处点到韩麦尔先生的爱国。)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如何感知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学生的阅读感受必须依托于文本,而通过圈画品读的方法能让学生的阅读感受找到依据,同时,也能让学生感知到文章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并借助细节描写,塑造出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从而懂得在习作中要借鉴这些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调控,确保学生讨论的有效性,而不是一味的“放羊”。课文研讨归纳主题作者为什么不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组织学生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明确: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才能够成为千千万

10、万法国人的代表,他们那朴素、热烈、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交流、探讨主题:小说以普鲁士战胜法国后强行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事件为背景,通过一个小学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课时的所见所闻与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文章主题的揭示可以采取各种形式,这个问题的设计紧承以上探讨人物的环节,能够比较自然地从“感受人物形象”过渡到“把握文章主题”。布置作业借鉴感悟2选11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用第一人称进行续写。(300字左右)2、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

11、,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提示:当韩麦尔先生看到镇上居民来到教室听课时会有什么感受?当他看到小弗郎士迟到时会想些什么?当他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究竟在想些什么?教堂的钟声响起时他究竟想说些什么?)(300字左右)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在片段写作中再次感受小说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感。思路点拨这篇文章情节性强,学生有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我”(小弗郎士)心理思想的变化成长为切入点,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以此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剖析课文,并且探讨“作者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以此来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意图。小说

12、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觉角度来写的,突出了对他心理活动的描写,你能找出文中最能体现小弗朗士心理变化、思想成长的词语吗?(抓住“怕”“诧异”“懊悔”“明白”四个词语,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概括出人物性格。)我们知道小弗郎士起初是一个调皮、逃学、厌学的孩子,(韩麦尔先生似乎也不是一个敬业的老师,)作者为什么要塑造如此反常规的不完美形象呢?明确:选普通的人作为典型形象更具有普遍的意义。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情感在“最后一课”这个特定场景下被进一步激发,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也寄寓了作者对法兰西民族的希望。练习举隅1、 比较阅读

13、课后阅读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完成下面填空题。两文的主题是相同的,都是以 为主题。不同点很多,两文的教师都离开了岗位,课文的离开是 的,选文则是 的;两文中的人们都向侵略者做了抗争,课文以上好最后一课为抗争,选文则是以 作为抗争;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选文表达的感情是没有伤感,,没有悲哀,没有迟疑,没有顾虑,有的只是 地抗争;课文体裁是 ,文中的“我”(小弗朗士) 是虚构的,而选文体裁是 ,文中的“我”则是 。2、失去国土的法国人民这样热爱他们的民族语言,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也应该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热爱我们的祖国!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于学习自己的

14、母语、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何感受?3、文中韩麦尔先生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他还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说你是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说的这些话的?附录:最后一课郑振铎(选自郑振铎蛰居散记,上海出版公司1951年出版)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或郊外开进租界。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我们依旧地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