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2015_2020年与三个基地建设项目方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996669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2015_2020年与三个基地建设项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2015_2020年与三个基地建设项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2015_2020年与三个基地建设项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2015_2020年与三个基地建设项目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2015_2020年与三个基地建设项目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2015_2020年与三个基地建设项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2015_2020年与三个基地建设项目方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发展规划(20152020年)根据省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省关于加快推进生物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的实施意见和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生物产业研发中心(20152020年)发展规划。一、研发中心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 技师学院生物产业研发中心是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学院设机构。根据国家、省州加快生物产业发展一系列有利政策,依靠学院办学优势,研发中心将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集成创新的原则,重点围绕濒危中药(民族药)的人工种植(养殖)研究和种植(养殖)技术示、推广;珍稀野生菌的人工、半人工栽培研究和栽培技术示、推广;利用

2、中(民族)药开发医疗性保健品、保健食品等方面开展工作,力争取得突破,以科研成果转化成产业为目的,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主要工作任务:1.培养生物类相关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为专业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提高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服务;3.开展中药(彝药)、珍稀野生菌、森林蔬菜的种植(养殖)、品种保护研究、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4.进行医疗性保健品、保健食品研究开发4.开展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 发展目标:建成3个基地:1.濒危中(彝)药资源抚育基地(2016年);2.中(彝)药种(养)植示基地(2017年);3.珍稀野生菌育种、人工、半人工栽培基地(2016年)。形成3个

3、中心:1.产品研发中心,2.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中心,3.州中(彝)药种(养)植人才培训中心。构建两个工作站:1.省专家工作站省农业科学院药植所副所长金渝研究员(2016年)2.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17年)。搭建两个平台:1.学生生产实习实训平台,2.教师科研教学平台。 目标实现后,学院生物产业,如农学、林学、生物制药、中草药(民族药)种植(养殖)等相关专业的办学条件将大为改善,对提升学院影响力、知名度,增强学院竞争力,创新力,提高学院办学层次、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这对扩大招生规模、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基地

4、和中心建成后对州扩大中草药种植面积和种植水平、野生菌人工半人工栽培,将提供技术示,人才支持,这对促进生物经济跨越发展,建成彝药之乡,野生菌之都,对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科研成果的转化,也能为学院增加收入,提高教职工福利。二、主要建设项目和容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将重点建设三个生产型实训基地和五个用于产品研发的实验室。三个实训基地和五个实验室将以学院现有奥贷项目部分设备、制药实验楼部分实验室、学院彝药科技园、农学园艺基地为基础,再添置部分设施、设备即可建成。三个生产性实训基地:1.濒危中(彝)药资源抚育基地(

5、2016年);2.中(彝)药种(养)植示基地(2017年);3.珍稀野生菌育种、人工、半人工栽培基地(2016年)。五个实验室(2016年完成):1.组织培养实验室;2.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室;3.微生物实验室;4. 中草药(彝药)成分提取实验室;5. 医疗保健品、保健食品中试车间。三、开拓创新,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一) 在2015年实验性种植过程中,加大对羊肚菌种植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结合地理气候条件按规实验、参考国外种植技术、经验,适当扩大实验容的原则,争取实验种植取得成功。 2016年在实验成功的基础上,中心将创新投资和实验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形成羊肚菌稳产高产的种植技术规。 2

6、017年以学院+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全州条件适宜的农村推广种植羊肚菌300-500亩。 (二) 2016年组织力量对特有珍稀野生菌干巴菌,进行组织培养驯化与人工半人工栽培实验。1.组织分离与培养; 2.菌种鉴定与扶壮;3.人工半人工栽培实验。争取利用一年的时间取得阶段性成果。2017年在2016年研究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力量开展研究。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在人工、半人工栽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选择雪上一枝蒿、白芨、金铁锁、珠子参等四种特色濒危药材,综合运用传统繁育方法与现代生物技术,加快人工繁育,争取建成省级优良种源繁育基地。基地按省级优良种源繁育基地标准建设,形成20亩左右的种植面积。 步骤:1

7、.采集种源。2.种源鉴定。3.传统繁育方法育种。4.现代生物技术育种。5.建立优良种源档案。 (四)组织开展白芨、半夏、云防风等的种子选育和组胚苗培养实验研究;按省级中药材种植科技示园标准,开展中药(彝药)种植试验、示,项目推广,争取建成省级中药材种植科技示园300亩。争取2017-2018年完成。基地面积:选择白芨、半夏、云防风等三个品种,每个品种种植100亩,共300亩。 建设方式:学院+公司+农户 合作各方的职责:1.学院:优良种苗培育,制定种植技术标准和规, 专业技术人员、种植农户技术培训,种植技术指导。2.公司:种植基地管理,市场开发和拓展 。 3.农户:提供土地,劳动力,在技术人员

8、指导下完成 种植各项工作如(施肥、除草、浇水、病虫害防治等)(五)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药用动物穿山甲的人工驯化养殖和野生森林蔬菜的种植、推广。学院提供现有养殖基地,与公司合作模式,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共建集野生动植物资源育种扩繁示推广、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与观光为一体的规模集约化现代 “滇野生态农庄” 。农庄是野生动植物资源育种扩繁示基地,也是学院相关专业教学、科研、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六)筛选疗效确切的彝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并申报外用医疗保健品2-3个。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产品生产、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 (七)筛选功效明显,无毒副作用的道地药食两用物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

9、并申报功能性普通食品、保健食品2-3个,通过校企合作进行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 (八)2016年在基地建设基本完成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省专家工作站省农业科学院药植所研究员。2017年筹建院士工作站并挂牌。两个工作站主要任务是指导完成濒危中(彝)药资源抚育、扩繁;部分彝药材的种属鉴定,有效成分的筛选、提取、分离。 (九) 2016年牵头成立州中草药种植行业协(十)完成中药(彝药)白芨的种植技术编写出版(十二)每年完成完成各100名中草药,野生食用菌种植农户、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十三)2016年完成彝药科技园280余种彝药的示苗圃种植、鉴定挂牌。(十四)2016年组织力量对全州部分山区半山区适宜种植

10、药材林果地,撂荒地进行一次调查。 四、意见建议(一)健全和完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创先体制机制,加大产学研结合及校企合作工作力度,使学院研发中心尽快建成产品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议在实训科技产业处领导下工作、有一名院领导直接联系); 2.加大资金投入。(列入学院实验室、生产实训基地建设计划,争取财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资金,争取科研项目经费和农林项目资金扶持,学院按一定的比例配套投入。) (二)加强中药材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鼓励科 技创业,推动中药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制定利于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发挥聪明才智的分配管理制度。 (三)建议研发中

11、心两年的收入,中心上交后,学院如数返回中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低值易耗品的购置。附:中草药(彝药)良种繁育基地和中药(彝药种植(养殖)科技示园;珍稀野生食用菌选育驯化,人工半人工栽培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技师学院生物产业研发中心计划在2016年在现有条件下决定组织开展濒危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园,珍稀野生食用菌选育驯化,人工半人工栽培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通过努力力争建设成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园1个,建成珍稀野生食用菌菌种选育,人工半人工栽培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根据省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省关于加快推进生物经

12、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的实施意见争取生物经济跨越传统资源开发阶段,把打造成为生物技术创新、生物产品开发、生物企业孵化、生物产业崛起的高地,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家生物产业示基地, 建成国际化天然药物产业基地,世界著名的休闲疗养地的宏伟战略目标。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到2017年,全省中药(民族药)总产值达到900亿元,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全省中药(民族药)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年均增15%以上,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建成国际化天然药物产业基地。依托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及、红河等产业园区,打造滇中现代中药(民族药

13、)经济圈,形成研发创新、高端制造、现代流通、市场销售的产业核心。形成西双版纳傣药、彝药、迪庆藏药等特色民族药产业布局。彝族自治州地处滇中高原北部,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从北热带到寒温带六种气候类型均有分布,光热资源丰富,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特点突出,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为833mm。水利设施较为完善,灌溉条件较好,全州总面积29258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41.44万亩,宜农、宜林荒山荒地约100万亩,土地资源较为丰富,适宜种植多种植物,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条件好,中草药种植有良好的的发展基础。州欲通过五年的时间实现100万亩中药材种植规模,要实现这个目标,推进彝药种质

14、资源研发形成自主品牌是关系到我州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中药(彝药)种植(养殖)科技示园基地是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是是解决名贵中(彝)药材种源繁殖难问题,对推动州乃至省名贵中(彝)药材种植,野生食用产业的发展将取到积极的作用。通过基地建设,学院生物产业如农学、林学、生物制药、中草药(民族药)种植(养殖)、野生菌人工种植等相关专业的办学条件将大为改善,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生产实践的重要基地,对提升学院影响力、知名度,提高学院办学层次、办学水平、扩大招生规模、培养面向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具有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项目主要以学

15、院彝药科技园和学院园艺基地为基础、生物产业研发中心为主要技术力量,与省知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省农业和生物产业企业合作,建成生物产业产品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中心、州中(彝)药种植(养殖)、野生食用菌人工半人工种植人才培训中心,为州生物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中药(彝药),野生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一、建设目标通过2-3年的努力,建成3个基地:1.省级濒危中(彝)药资源抚育基地(2016年)2.省级中(彝)药种(养)植示基地(2016年);3.珍稀野生食用菌选育驯化,人工半人工栽培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3个中心:1.生物产品研发中心,2.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中心,3.州中(彝)药种(养)植人才培训中心;构建两个工作站:1.省专家工作站省农业科学院药植所副所长金渝研究员(2016年),2.院士工作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院士(2017年);搭建两个平台:1.学生实习实训平台,2.教师科研教学平台。二、建设容 三个基地的建设以学院现有奥贷项目部分设备、制药实验楼部分实验室、学院彝药科技园、农学园艺基地为基础,再添置部分设施、设备即可建成。 (一)实验室建设部分(详见附表)1.组织培养实验室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