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地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会考复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4992939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成都地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会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成都地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会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成都地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会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成都地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会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成都地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会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成都地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会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成都地区2020年九年级生物中考会考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会考资料第二部分 动物的运动1、动物运动的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陆地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省力的滑翔方式;主要的鼓翼飞翔方式)动物运动的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2、动物运动的结构骨的结构:骨膜(有血液和神经,提供营养)、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骨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骨髓充填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

2、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类。幼年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没有造血功能。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终生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位于骨松质内。骨质中有水分、有机物和无机盐,无机盐的主要成分是钙盐。人体内的钙约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骨的成分: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多于2/3,则这种骨的硬度大,易骨折。关

3、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个部分。关节面:其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 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关节头、关节窝外有由结缔组织组成的关节囊,还有韧带加固。(了解) 人体有206块骨,有600块骨骼肌,头颈肌、四肢肌和躯干肌三大肌群,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肌细胞)两部分。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骨骼:种类分中轴骨如颅骨、椎骨(脊椎、容纳脊髓)、肋骨和胸骨(围成胸廓,保护心脏和肺)、附

4、肢骨 肢骨(肱骨和股骨)和带骨(锁骨、髋骨),骶骨、髋骨和尾骨组成骨盆,保护膀胱和肠,以及女性卵巢;每个骨、每个骨骼肌都是一个器官。3、运动的形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屈肘和伸肘运动肌肉的变化:躯体运动的形成是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共同完成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当神经传来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肌细胞

5、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第三部分:动物的行为知识要点动植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如运动、鸣叫、身体的姿态或颜色变化等。1、根据动物行为的发生: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P22:涡虫的行为研究)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的营巢孵卵、幼崽吸吮乳汁、小鸟喂金鱼等。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牛耕田、蚯蚓走迷宫等。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这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2、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狗撒

6、尿)、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抚育后代先天性)、节律行为(生物钟、月经、迁徙)、社群行为等。(懂得举例和分辨P26-33)3、攻击行为的特点是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明显的特点是双方的身体很少受到致命的伤害。了解 4、社群行为的特征:(1)形成一定的组织(2)有明确的分工(3)往往形成等级。了解 5、蜜蜂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其中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雌蜂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受精卵发育成幼虫时,若喂养的是含糖多,蛋白质少的蜂蜜就发育成工蜂;若喂养的是富含蛋白质的王浆就发育成有高度生殖力的蜂后.还有蚂蚁、狒狒、狮子、猴子、猩猩、狼等。6、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法布

7、尔昆虫研究,不施加任何影响或影响很小)和实验法(费里斯蜜蜂色觉研究、廷伯根银鸥幼雏求食研究和劳伦斯小野雁学习行为研究,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实验法中离不开观察。动物行为的意义:动物个各种行为可以使动物对环境的改变做出有利于生存的反应。 第四部分 生物圈中动物生产者(生物圈主要成分)绿色植物,蓝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所有病毒,寄生细菌和真菌促进物质循环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细菌、真菌),蚯蚓、粪金龟子分解动植物尸体残渣,促进物质循环食物链写法: 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链式联系形成了食物链,食物网;A以生产者(植物)开头,最高消费者结尾;B用箭头从被捕食指向

8、捕食者,表示食物关系C、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D、食物链中越后的生物,数量越少。下列正确的食物链是A、太阳 草 昆虫 青蛙 蛇 B、昆虫 蛙 蛇C、草 昆虫 蛙 蛇 细菌 D、草 昆虫 蛙 蛇3、生物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有利于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4、动物对环境的影响:依赖适应影响改变。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5、我国有许多种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一级保护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扬子鳄(爬行动物)、褐马鸡(鸟类)等,我国长江中特有的白鳍豚,以及已经在我国境内绝迹的野马、新疆虎。6、动物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一样,

9、也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之间的差异由各自遗传物质决定,所以生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7、保护动物的多样性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8、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保护区大熊猫;王朗保护区金丝猴;洋县保护区朱鹮;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斑头雁和棕头鸥。;易地保护是补救措施,如麋鹿等。第五部分生物圈中的微生物1、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土壤是微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动植物体内和体表是微生物活动

10、的重要场所。2、微生物的特征:个体小,结构简单,分布广,种类多,生长繁殖速度快,营养方式多样。单细胞微生物(多数)细菌(体内无成形细胞核)、支原体、酵母菌(体内有真正的细胞核)、蓝藻(少数)多细胞微生物霉菌、蘑菇、大型真菌等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第二节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大多数有益于人类1、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所以可用于酿酒;同时也能在分解葡萄糖时产生二氧化碳,用于发酵面包。2、乳酸菌在无氧的情况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用于制酸奶和泡菜。3、醋酸菌酿醋曲霉制作酱和酱油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金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11、。4、人体的各种传染病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菌痢是由细菌-痢疾杆菌引起的;微生物能使人生病,主要方法有两个:1、寄生,产生致病物质,使寄主感染2、不寄生,但产生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使人得病。发霉的玉米、花生等粮食上生长的黄曲霉会产生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艾滋病是艾滋病毒引起;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疾病。营养方式特点举例腐生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得营养,称为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寄生生活在其他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中获得营养,把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称为消费者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某些真菌(头癣、脚癣、灰指甲)、所有病毒自养自身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满足需要,称为生产者光能:蓝藻化学能:硫细菌、硝化细菌共生与其它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不能独立生活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黏球菌、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的地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