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曹刿论战》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992701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曹刿论战》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曹刿论战》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曹刿论战》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曹刿论战》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曹刿论战》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刿论战一、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4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二、学习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三、学习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四、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曹刿( ) 小惠未徧( ) 小信未孚( )又何间( )焉 公与之乘( )长勺( ) 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肉食者鄙: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既克: 望其旗靡:牺牲玉帛: 小大之

2、狱: 可以一战:3翻译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2)乃入见。_(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_4作者链接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是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5背景链接长勺之战的背景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

3、乱。襄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前685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齐国要杀公子纠,打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背景介绍(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感知文意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3学生

4、齐读课文,教师根据朗读情况纠正语调。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扫除词语障碍,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时解决。5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明确重点词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食者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小惠未徧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6选几位同学概述课文大意。(先让学生自主分析,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四)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争取当堂背下来,在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整体上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五)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第二课

5、时(一)检查背诵(二)研读课文1围绕战事,分析战前状况。战争的名称是什么?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鲁国各派对战争态度如何?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2以“论”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曹刿是什么身份?为什么要参战?反映了他什么思想?(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曹刿与庄公论战,可分为几个阶段?战前曹刿与鲁庄公是怎样论战的?其主题是什么?有何作用? 战争中重点写什么事件?表现手法是什么? 战争结束后的论战围绕什么展开的?有何作用?3分组讨论课文详略。讨论的问题:若文中加入战场厮杀场面描写和追杀齐军场面描写好吗?文中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

6、安排? 4引导学生分析曹刿、庄公两个人物形象。(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回答后用多媒体明确答案)教师点拨:对于蓸刿要多肯定其成绩,对于庄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三)课堂小结(四)学生自由发言,谈论学习本文后的收获。教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五)布置作业【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已陈,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节选自公羊传

7、)【注释】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 期:约定时日。泓:水名,今河南柘城西。济:过河。有司: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这里指宋国的子鱼。迨:趁着。既:尽,完了。陈:通“阵”,这里是摆好战斗队列的意思。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1)彼竭我盈,故克之( ) (2)然后襄公鼓之( )(3)望其旗靡( ) (4)宋人既成列(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A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B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D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_ 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译文:_ 4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5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6用原文语句答题。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