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991861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98 大小:9.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基坑土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最终版)(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目 录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5 第一节 工程概述 5 第二节 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 6 第二章 编制依据 7 第三章 工程场地地质条件 8 第一节 场工程地质条件 8 第二节 场地下水情况 10 第四章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11 第五章 本项工程施工部署 14 第一节 项目班子人员组织和管理 14 第二节 施工作业的总体安排 15 2 1 施工进度计划 15 2 2 基坑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总体施工顺序 15 第三节 施工准备工作 16 3 1 施工前期准备 16 3 2 技术准备 17 3 3 机械设备 工具 材料等准备工作 17 3 4 施工机械配备和劳动力组织 17 第四节 本基坑工程难点

2、重点 19 4 1 基坑工程的难点 重点 19 4 2 基坑施工期间应急对策措施 20 第六章 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24 第一节 止水帷幕施工工艺 24 1 1 定位测量 24 1 2 施工工艺流程 24 第二节 钢板桩施工工艺 25 2 1 施工工艺 25 2 2 安全技术保障及措施 28 2 3 安全措施及要求 29 第三节 降水井施工工艺 30 3 1 施工部署 30 3 2 施工准备 30 3 4 施工方案 31 3 4 降水井施工要求 34 第四节 土钉墙施工工艺 36 4 1 概述 36 4 2 施工工艺流程 37 4 3 施工方法 37 第五节 帽梁 连梁和支撑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措

3、施 39 第六节 锚索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41 第七节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52 7 1 开挖原则 52 7 2 基坑土方的开挖与外运 52 7 3 机械施工效率计算书及机械选型和数量 53 7 4 土方开挖施工 57 7 5 土方开挖注意事项 59 第七章 基坑工程监测 62 1 本项目监测容 62 1 1 基坑监测 62 1 2 周边道路变形监测 62 7 2 监测点布设 62 2 1 控制网基准点的布设 55 2 2 围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55 2 3 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56 2 4 水平支撑力 57 2 5 南一道道路沉降变形观测 57 7 3 监测方法及精度 57 3

4、 1 基准点监测 57 3 2 围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 58 3 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59 3 4 水平支撑力监测 60 3 5 南一道道路沉降监测 61 7 4 主要测试仪器 62 7 5 监测 监控的实施 62 5 1 资料整理与提交 62 5 2 监测频率 63 5 3 监测预警值 64 5 4 监测的实施情况 64 第八章 基坑支护应急预案 67 第一节 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类别 67 第二节 重大危险源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67 第九章 工程质量 安全生产 68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68 第一节 工程质量 68 1 1 工程质量目标 68 1 2 质量保证体系网络图 69 1

5、3 质量保证体系 69 1 4 质量管理措施 70 1 5 质量控制措施 73 1 6 安全措施 79 1 7 基坑监测 81 第三节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 81 第十章 汛期等季节性施工措施 81 第一节 雨季施工措施 81 1 1 准备工作 82 1 2 现场部署 82 1 3 主要技术措施 82 1 4 预防措施 83 第十一章 附图 84 第第一一章章 工工程程概概况况 工程名称 市妃甸伊泰广场项目深基坑工程及桩基础工程施工 工程地点 省妃甸工业区 纳潮岸 南一北道南侧 南一道北 侧 南三西路东侧 中央大街西侧 建设单位 妃甸伊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 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6、中联建文建筑设计 勘察单位 中铁 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 津京建设工程监理 本工程位于妃甸工业区纳潮岸 具体位置在南一北道南侧 南 一道北侧 南三西路东侧 中央大街西侧 建设工程性质为新建 用地性质是商业金融用地 用地面积约为 3 6756 公顷 55 1 亩 总建筑面积 20 24 万平米 其中地上 14 7 万平米 容积率 4 0 建筑 高度小于 100 米 建筑密度低于 35 绿地率小于 30 用地分两期开发 一期地块面积为 1 4253 公顷 总建筑面积 9 55 万平米 其中地上 7 3 万平米 容积率 4 7 一期为办公和酒店 式公寓 二期地块面积为 2 25 公顷 总建筑面积 11

7、 4 万平米 其中 地上 8 0 万平米 容积率 3 6 二期为酒店式公寓和酒店 第一节 工程概述 本工程基坑东侧为南三路规划用地 南侧为南一道 目前正在 施工 西侧为南三西路规划用地 北侧为南一北道规划用地 基坑 东侧 西侧 北侧均为空地 施工场地地下无其他管线 管道 场 地上空也无高压线路经过 纵观场地周边环境 基坑三面为空地 一面临南一道施工工地 场地条件相对较好 但考虑到基坑南侧南一道正在施工 且该场地 地下水位较高 地质较差 须考虑基坑开挖对临近道路的影响以及 地下水对基坑开挖产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 本基坑周围环境比较简单 但因地理位置特殊 地 下水位较高 工程地质情况较差 且基坑开挖

8、深度较深 基坑开挖 之前 必须进行降水 基坑支护作业 0 000 相当于黄海标高 5 750m 目前自然地坪绝对标高 4 850m 总建筑面积为 95500m2 本基坑面积大深度较深 周围环境相对较好 地下室基坑较规则呈长方形状 基坑面积约 1 5 万平方米 基坑开挖 深度为 11 5m 13 05m 15 3m 总土方量约 220000 立方米 第二节 工程建设各参建单位 本工程由妃甸伊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 建筑由 联环建文建筑设计 基坑围护由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中铁 设计研究院岩土分公司地质勘察 津京建设工程监理 中建设 集团股份公司施工总承包 第第二二章章 编编制制依依据

9、据 1 中华人民国建筑法 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 2012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 2001 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GB50330 2002 5 建筑桩基技术规 JGJ94 2008 6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 GB50479 2009 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 JGJ46 2005 8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59 2011 9 塔式起重机砼基础技术规程 JGJ T187 2009 10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5 2011 1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GB50202 2009 1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10、GB50204 2002 2011 版 13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 JGJ T 111 2008 14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建质 2009 87 号 15 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的 妃甸伊泰广场基坑支护设计 及专家论证意见 附图 16 妃甸伊泰广场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中铁 设计 研究院岩土分公司 第第三三章章 工工程程场场地地地地质质条条件件 第一节 场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钻孔揭露 项目场地地层主要地层由滨海相及海陆交互相 沉积物构成 在勘探深度围 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15 个工程地质层 各层土的特征分述如下 第 层吹填砂 为新近吹填土 分布连续 成分不均匀 工程性 质差

11、 第 层粉质粘土 天然含水量 w 为 28 8 24 5 平均值 w 为 31 7 天然孔隙比 e 为 0 786 塑性指数 Ip 为 11 9 17 4 平均值 Ip 为 13 6 液性指数 IL 为 0 79 1 17 平均值 0 97 压缩系数 a0 1 0 2 为 0 444MPa 1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为 3 0 5 0 击 修正标准值 N 为 2 6 击 呈软塑 流塑状态 属中压缩性土 工程性质较好 第 层粉砂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实测值 N 为 14 0 19 0 击 修 正标准值 N 为 12 9 击 饱和 稍密 中密 工程性质好 第 层粉质粘土 天然含水量 w 为 28 4

12、 34 8 平均值 w 为 31 5 天然孔隙比 e 为 0 882 0 910 平均值 e 为 0 895 塑性指 数 Ip 为 10 4 14 7 平均值 Ip 为 12 7 液性指数 IL 为 1 01 1 23 平均值 1 14 压缩系数 a0 1 0 为 0 47 0 71MPa 1 平均值 a0 1 0 为 0 603Pa 1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为 3 0 7 0 击 修正标准值 N 为 3 3 击 呈流塑状态 属中 高压缩性土 工程性质较差 第 1 层粉砂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实测值 N 为 15 0 17 0 击 修 正平均值 N 为 12 5 击 饱和 中密 工程性质好 第

13、 层粉质粘土 天然含水量 w 为 25 5 36 3 平均值 w 为 32 8 天然孔隙比 e 为 0 876 0 973 平均值 e 为 0 923 塑性指 数 Ip 为 10 4 17 0 平均值 Ip 为 13 4 液性指数 IL 为 0 78 1 22 平均值 1 02 压缩系数 a0 1 0 为 0 37 0 60MPa 1 平均值 a0 1 0 为 0 463Pa 1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为 4 0 8 0 击 修正标准值 N 为 4 0 击 呈软塑 流塑状态 属中压缩性土 工程性质较差 第 层粉砂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实测值 N 为 24 0 35 0 击 修 正标准值 N 为

14、17 5 击 饱和 密实 工程性质好 第 层粉质粘土 天然含水量 w 为 21 0 35 2 平均值 w 为 26 9 天然孔隙比 e 为 0 575 1 003 平均值 e 为 0 771 塑性指 数 Ip 为 10 3 16 8 平均值 Ip 为 14 0 液性指数 IL 为 0 55 0 97 平均值 0 82 压缩系数 a0 1 0 为 0 250 0 500MPa 1 平均值 a0 1 0 为 0 343MPa 1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为 7 0 17 0 击 修正标准 值 N 为 5 7 击 呈软塑 可塑状态 属中压缩性土 工程性质好 第 层粘土 天然含水量 w 为 28 6

15、39 0 平均值 w 为 32 2 天然孔隙比 e 为 0 731 0 904 平均值 e 为 0 824 塑性指数 Ip 为 17 1 21 0 平均值 Ip 为 18 9 液性指数 IL 为 0 26 0 76 平均值 0 48 压缩系数 a0 1 0 为 0 300 0 330MPa 1 平均值 a0 1 0 为 0 320MPa 1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为 7 0 19 0 击 修正标准值 N 为 7 3 击 呈软塑 可塑状态 属中压缩性土 工程性质一般 第 层粉土 天然含水量 w 为 21 8 33 4 平均值 w 为 25 8 天然孔隙比 e 为 0 627 0 837 平均值

16、 e 为 0 716 塑性指数 Ip 为 6 5 9 8 平均值 Ip 为 8 3 液性指数 IL 为 0 65 0 98 平均值 0 83 压缩系数 a0 1 0 为 0 090 0 300MPa 1 平均值 a0 1 0 为 0 17MPa 1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为 10 33 0 击 修正标准值 N 为 10 7 击 呈密实状态 属低 中压缩性土 工程性质较好 第 层粉质粘土 天然含水量 w 为 24 8 27 9 平均值 w 为 26 8 天然孔隙比 e 为 0 697 0 739 平均值 e 为 0 718 塑性指 数 Ip 为 12 3 17 0 平均值 Ip 为 14 8 液性指数 IL 为 0 45 0 87 平均值 0 71 压缩系数 a0 1 0 为 0 24 0 270MPa 1 平均值 a0 1 0 为 0 255MPa 1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 为 10 0 23 0 击 修正标准 值 N 为 12 5 击 呈软塑 可塑状态 属低 中压缩性土 工程性质 较好 第层粉砂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实测值 N 为 49 0 150 击 修正 11 标准值 N 为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