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4991244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2016届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昆山,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A扩大公共绿地,打造绿色家园B禁止秸杆焚烧,减轻雾霾影响C发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D鼓励燃煤发电,保障电力供应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葡萄糖氧化B将小麦加工成面粉C用糯米酿酒D蛋白质遇浓硝酸呈黄色3食品包装袋的制造材料聚乙烯属于下列物质中的()A塑料B天然纤维C合成纤维D合成橡胶4用水壶烧开水时,壶盖被顶开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水

2、分子同时向上运动,撞开壶盖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C水汽化时,分子间空隙变大,体积膨胀D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5在铁制品上连接比铁活泼的金属是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之一下列金属中可行的是()AAgBAuCZnDSn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中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B炒菜的时候多加油盐,使菜有滋有味C用加碘盐作调味剂,可预防大脖子病D适量补充FeSO4,可预防缺铁性贫血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加入块状固体C塞紧橡皮塞D加热液体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铝片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C铁生锈后产生一种疏松多孔的红棕色固体D碱式碳酸铜粉末与稀盐酸反应,

3、绿色溶液变成蓝色9下列化学用语和含义表示均正确且相符的是()AO22个氧分子B2H2个氢元素C2Fe+22个亚铁离子D2H2CO32个碳酸分子10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出了一种含铱(Ir)和氧两种元素的阳离子,在这种离子中铱元素显+9价,该离子的符号是()AIrO5+BIrO4+CIrO3+DIrO2+11在细菌作用下,可以用氨气处理含有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CH3OH+12O2+6NH33N2+5X+19H2O,则X的化学式为()ACO2BNO2CCODH212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4、B反应前后硫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反应中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2:1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213物质P和物质Q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均是一步反应),下列选项不符合题意的是()AP是O2 Q是CO2BP是NaCl Q是NaNO3CP是Fe Q是Fe3O4DP是CO2 Q是CaCO31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来制导线C氢氧化钠固体能吸水,可用来干燥SO2气体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燃料的助燃剂15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

5、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 问题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AABBCCDD16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5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Dt1时,将20 g甲投入50

6、 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60 g溶液17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和CO等物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尼古丁、焦油和CO都是有机化合物B尼古丁中有10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C尼古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3%D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体缺氧18如图是镁元素和镁原子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 gB在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中a=2和b=8C镁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12D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Mg2+19下列有关盐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盐酸是混合物,其溶质是一

7、种气体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大量的热C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D若有很少量的稀盐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20下列离子在pH=1和pH=14的两种溶液中都能大量存在的是()ASO42BCO32CNH4+DMg2+21下列实验方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检验某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B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将铁片和银粒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少量的稀硝酸D鉴别氢气和甲烷两种气体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AABBCCDD22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8、()ACO2气体(CO)通入氧气,点燃BKNO3溶液(K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CCaCO3粉末(Na2CO3)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DKCl固体(K2CO3)先加水充分溶解,再加稍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23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a段只生成氢氧化铜沉淀B室温下,b点溶液的pH7Cc点溶液中溶质至少有两种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24H2、CO、CH4、C2H5OH各10g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少的是()AH2BCOCCH4DC2H5OH

9、25化学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定量研究下列有关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中,错误的是()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铜粉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B用白磷燃烧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中,白磷质量的多少不影响实验结果C粗盐提纯实验中,若蒸发过程中晶体飞溅会导致测得的氯化钠纯度偏低D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若烧杯内有水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相邻两列间的点(2016昆山市二模)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该反应属于(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反应前后固体颜色的变化为(3)用双氧水溶液和某黑色

10、粉末制氧气:,该黑色粉末的作用是(4)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共热:,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5)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直接合成尿素CO(NH2)2:,尿素属于肥28AZ都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一种主要原料,俗称小苏打,B是胃酸的主要成分,C和M的组成元素相同,常温下E是液体,Y、Z是黑色固体,N是红棕色粉末,G是一种碱,农业上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它们之间有如下反应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Y的化学式为,X的俗名为(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写出D在工业生产中一种用途:29Fe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和饲料添

11、加剂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CaCO3和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实验室用此废渣制备FeSO47H2O的流程如图1:请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1)稀硫酸与粉末中的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操作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3)经测定,滤渣中只含有CaSO4和SiO2,可推知实验室(填“能”或者“不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碳(4)Fe和Fe2(S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待结晶完毕后,滤出晶体,用少量冰水洗涤23次,再用滤纸将晶体吸干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30某同学按基础实验1的实验步骤来制取氧气(装置图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实

12、验步骤有关问题(1)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是(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使其平铺于试管底部,按上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在接近试管口的地方放置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用或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粉末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的高度将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欲调整装置中试管的倾斜角度,应调节图中A、B、C哪个旋钮:旋钮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是(3)加热试管,当有连续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连续收集两瓶气体加热试管的方法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收集氧气的操作过程是: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一只手扶稳集气瓶,另一只手首先小心地将导管从瓶口移开,然后,最后把集

13、气瓶正放在桌子上(4)气体收集完毕后,操作T操作T是先,再31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CaCO3)和稀盐酸制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操作】(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性;pH测定中,“上层清液滴到试纸上”的后一步操作是【实验思考】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实验探究】(3)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4)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5)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实验思考】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CaCO3?【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6)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7)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