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凹版油墨印刷故障与处理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4991052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凹版油墨印刷故障与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凹版油墨印刷故障与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凹版油墨印刷故障与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凹版油墨印刷故障与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凹版油墨印刷故障与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凹版油墨印刷故障与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凹版油墨印刷故障与处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凹版油墨印刷故障及处理方法关键词: 油墨,凹版油墨,处理方法【油墨产业网】 浅析凹版油墨印刷故障及处理方法。一、照相凹版油墨概述照相凹版油墨的粘度比较小,又较稀薄,在储存和静置过程中,由于其中固体成分的重力关系,总是要发生下沉现象的。从未搅动的油墨桶的上层倒出的墨,粘度可能低,颜色浓度和遮盖力可能差一些;从其下层取出的墨,粘度就会大一些,颜料对成膜物的比例也会高一些,粘附力将会差一些。所以,使用前对桶中的油墨要充分搅拌,这一点是不应忽视的,也是不能不强调的。首先,为了求得均匀一致,颜色前后一样,粘度前后无悬殊的差另和良好的流动性、使用性,要求在使用前,用清洁的木棒或金属棒,将其搅动。一般

2、至少须搅动35min,使其上下均匀一致,如油墨储存时间较久,则需要更长的搅动时间。为使下部沉积悬浮起来,还需比较大的力量。其次,要查证所用油墨是不是和印刷百科微博对象的性质相符。因为目前凹版(照相凹版)油墨大体分纸印油墨,塑料薄膜油墨等,不能将印纸用墨拿来印刷塑料薄膜产品。同时,印纸用油墨又有印一般纸用墨和糖果等食品包装纸墨;印塑料薄膜用油墨又有印聚乙烯薄膜的,印聚丙烯薄膜的,印聚氯乙烯的和供复合印刷的等等。须分辨清楚。在查证类型的同时,还有一个调节粘度、干性所用溶剂的问题。制作照相凹版油墨时,根据树脂的可溶解性以及防毒害方面的要求所用溶剂是不同的。如果是苯类型溶剂就可以用甲苯、二甲苯;若是汽

3、油型的,则可以用特定沸程的汽油;如果是水溶性的则可以用无离子水;若是醇型的则可用乙醇、丁醇、醋酸乙酯等,如印塑料薄膜的油墨,若是苯醇混合溶剂型,则可用二甲苯,异丙醇或酯类;还有酮酯型的,则可用甲乙酮,醋酸丁酯等。只有具有和油墨性质相一致的溶剂,才能进行合意的调整。而且要检查油墨的颜色、粘度、干性等质量指标,是否适合印刷机的要求,是否符合印刷图案的要求。否则,须调节和调配。再次,由于这类油墨的极易挥发性,使用中要对容器及时加盖密封,以防损失和干结。由于印刷机上采用刮刀除墨,特别要防止杂物混入或有干固结块物,否则,将使刮刀受损、印刷难以顺利进行。由于这类油墨含大量溶剂(特别是苯类、酮类等)有毒且可

4、燃,因此,储存时应有通风、防爆的设施,并避免过冷过热的环境,更要有防火的严格措施。不能日晒、雨淋、进水使包装生锈,造成损失。对于剩余墨的管理尤为重要,因为油墨中含沸点不同的溶剂,尤其是低沸点溶剂,在印刷中,在剩墨存放中不停地挥发,溶剂混合平衡破坏,造成干结,性质恶化,甚至空气中的水分也要被极度凉下来的溶剂汽带入墨中,静电也可将周围的灰尘吸附进油墨。经过使用,所剩油墨粘度已经很低了,溶易分离、沉淀、结块,这样将会给使用造成许多故障。因此,注意剩墨密闭,做好标记,保存在阴凉处,使用时过滤、搅拌就很有必要。这一点人们不大注意,实际上,大部分故障与此有关。照相凹版印刷中出现的问题,和胶印、凸版印刷一样

5、,不外以下三种原因。一是油墨本身所引起的,二是印刷机部件(含版)和印刷对象的状况所引起的,三是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操作技术水平高低所引起的。这三方面决定了印刷作业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曲折。所以,当问题发生时,必须从这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溶剂型油墨来讲,在分析条件变化时,要考虑机械、材料,尤其是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热量等,因为是靠溶剂挥发性干燥的油墨。做到弄清情况、确定原因、采取对策。本文的容,大部分也适用橡皮凸版油墨使用中参考。二、凹版油墨在印刷中的故障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1糊版(埋版、堵版)故障现象:印品图文或小字印不出来,甚至于印品上有一层墨迹,而图案模糊。原因:油墨干燥

6、速度太快,使油墨干结在网纹网穴。或者图案网穴早被干结块堵住,新墨上去不能完全复溶,成大面积堆在印品上,涂花了图案文字;印刷机速度太慢,刮刀除去非图纹部分油墨后,在到达压印点前,墨已成干固态不转移。凹印网穴中的墨一般转移率为12,也就是说还有12留在印版上,油墨粘度大,干得快,即使辊筒再复入墨斗中,也很难全部溶解,这样反复多次,油墨转移率下降,最终变成堵版。印版腐蚀得太浅或网点不清晰。凹版是腐蚀铜面后经镀铬抛光而得的。腐蚀达不到要求,深度不够,网穴孔壁不光滑,呈毛茸茸状态,镀铬又厚,铬块已填满网穴,抛光不好发生毛刺,都可以促使墨层很快干固,造成堵版。油墨因保管不好而结皮,印刷中的纸块,塑料屑以及

7、周围尘埃因静电吸附入墨中,或直接落在印版网穴中,也能造成糊版;印刷过程中停机,残留在版面上的皮膜尚未及时清理,逐渐堆积,将网点糊住;油墨流动性不良,不同种、不相溶的墨掺入,溶剂误用,油墨中真溶剂数量少了,造成复溶性差,粘度又在,不易将非图纹部分刮净,特别网点边缘残留干结,不断扩展,清洗不及时,致使网点被埋住。解决办法:主要是根据机器速度,即刮刀刮墨后在印压点所经历的时间,使用溶剂调节其干燥速度,尽量减缓干燥速度。按下列时间考虑。高速单元式轮转凹印机:0020.1s中、低速轮转凹印机:004015s高速单平台凹印机:010.2s低速单凹印机:050.6s油墨中可调入挥发较慢的溶剂,如沸点在120

8、150的、蒸发潜热较大的溶剂;当油墨干燥速度较快时,可适当提高印刷速度,使刮除非图文部分墨后,趁网点中的墨流变尚好尚未干时即行压印;检查版子腐蚀、镀铬、抛光的质量否合适。一般情况下,在其他条件都认为合适的情况下,发生糊版,擦洗一次后,如果不久又发生糊版,并从图文上可以看到层次不协调,则可认定为印版所造成,这时,要重新制版;检查吹风、加热装置,是否因方向变动,吹到了版面上。若是则要立即纠正;对墨中混入的渣子、版上的异物要及时清除,对有循环泵的印刷设置,可在出口置120目的铜丝网过滤之;油墨粘度应根据速度愈快、需要粘度愈低的原则,进行调整。但也要防止矫枉过正。一般凹印油墨粘度掌握1925s/25(

9、4号粘度杯)围即可。为了保证油墨复溶性,应根据油墨制造厂的意见,保证或增加该墨中的真溶剂量。同时,不同溶剂类型、不同用途的油墨不要互掺,防止树脂析出,丧失墨性。2咬色故障现象:在卫星式轮转凹印机或单元组合式轮转凹印机上进行套色印刷中,特别是印刷聚烯烃薄膜时,第二色油墨将前一色印刷的墨迹粘拉掉了。原因:由于前一色的油墨彻干性慢了,或对被印体粘附性不强,而后一色(即第二色)粘着性太大、印刷压力太大或油墨中树脂量太少,都可以将前一色印迹咬掉;印刷速度太快,前一色未干,经受不了第二色的分裂力,同时,印刷时吹风没有集中在图案上或风量小了,调整时,在第一色中,慢干成分的溶剂太多,使前一色不能按要求粘附、干

10、燥而受第二色的粘拉破坏。解决办法:针对前一色,应该加快干燥性,加入带树脂的调墨液,不要用纯溶剂;给风管堵塞部分疏通,使风集中吹过印刷图案的表面;因粘度大而调整时,慢干成分太我了,则应以原墨补救。针对第二色,应调整版辊与压印辊的距离以减少压力;第二色的粘度应比第一色稍小一些。同步减慢速度。若系前一色对被印刷体附粘不牢,则应检查对薄膜的处理是否在38dy/cm以上,否则应重新处理,或在油墨中加入含树脂的溶液,如冲淡剂。3粘脏(粘页)故障现象:在卷筒(纸,塑料或箔)印刷后,收卷收集(堆,卷)中,印品图案的一部分或全部图影粘贴在相附的印背面,也叫粘贴或反印;一种是在收成卷堆放过程中,印品互相粘在一起,

11、印迹沾背造成废品,也叫堆积污脏。不管是印刷中,还是印刷完成堆放中,都叫收卷粘连。原因:主要是油墨的残余粘性所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大量的残留溶剂的存在,这种溶剂往往是高沸点的,印刷过程中,不易挥发出去,印刷品收卷时,油墨中树脂还未凝固,从而产生残余粘性。另外,许多材料中含增塑剂比较多,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膨润油墨中的树脂从而造成粘脏。解决方法:提高油墨的初干性和彻干性,加强吹风和热量,使墨膜干燥彻底,在收卷部分增加冷却装置,收卷时力不要过大。4附着力差故障现象:在印刷聚烯烃薄膜时,印迹干燥后,墨膜摩擦、揉搓和用透明胶带粘拉即脱落成部分脱落。原因:错用不是印刷薄膜的油墨;聚烯烃表面处理度没

12、有达到;加热不当;墨膜未干彻底或加热不够。解决方法:在使用油墨时,坚持油墨专用、异类不掺的原则。可自配达因水,检查薄膜的表面处理度(达因水配比见附表一)。印刷对象,尤其是吸温性大的材料保管环境不应潮湿;印刷时,要根据当时的温、湿度来调配稀释剂。5白化故障现象:溶剂型的凹版油墨和橡皮凸版油墨的墨膜表面干燥时,空气中的水分渗进墨膜中,使表面产生发白。此时印品无光泽、颜色不鲜艳,似有一层雾。原因:由于温度比较高,相对湿度比较大,而使溶剂严重失调。解决方法:调入对比油墨树脂,沸点较高的、完全溶解树脂的真溶剂,使油墨延缓干性。加强热力是很重要的,保持到干燥完全,在调整粘度时,注意补充足够的真溶剂,使油墨

13、中的树脂始终保持在充分溶解状态。6水化故障现象:油墨中溶剂成分发生变化,使稀的油墨产生增粘、树脂析出、胶凝化、浓度减小、转移不良、糊版等毛病,特别是图案小,墨量少的部分。原因:由于长时间印刷,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墨中,或现场有水不慎进入油墨中。解决方法:用新墨替旧墨;调配用中等挥发性溶剂,延缓干性;检查吹风,不要对着滚筒。7针孔故障现象:印品上出现微小的小孔,特别是较大面积的实地图案上最明显。原因:当油墨比较稀薄或透明时,油墨经涂布、刮刀刮过后,油墨呈透明薄状,能看到版子上的腐蚀底纹,印刷后,印品呈大小一致的沙眼;着墨辊磨损,传墨不均匀,油墨干得太快,将网纹转印至版上;印刷压力不够或油墨流平性久佳

14、。解决方法:可采用粘度比较大的油墨或者遮盖力较强的油墨,使油墨干速减慢;调整刮刀与版筒压力,也可加入一部分防针孔剂。8发虚和晕圈故障现象:图案印迹不实,墨层淡薄,叫发虚。围绕着所印图案边缘有双边或呈珠状阴影,叫晕圈。原因:由于印版辊压力不均匀,或橡皮布垫衬得不实;油墨浓度不足,太稀薄,粘度小,引起印品发虚;或由于印辊压力过大太重,油墨粘度小,流散性大,印版上油墨过多;也有静电原因引起印品产生晕圈。解决方法:这两种故障,都需要调整印版辊的压力使其压力均衡,同时要采用较高浓度和较大粘度的油墨。提高干燥速度,给墨量适当,就可消除。9刮痕故障现象:印品的非图文部分,有一条一条的颜色线,有时在图文部分上

15、也能看到较厚的线。原因:总的原因是刮刀问题。油墨中有杂质,损坏刀刃,或油墨粘度太大对印版辊筒粘附性过强,这些都可以使刮刀刃出现小口,或油墨沉积在刀下干结而刮不净造成刀线问题。也有印版辊筒引起的刮刀问题。辊筒抛光加工不良,有小的抛纹,版纹过深,刮刀在其上浮动受损。有刮刀自身引起的刮痕问题。刮刀刃锋不平直,打磨中有损伤,刮刀与辊筒接触角不适当,都会出现刮痕现象。解决方法:印刷时,印刷机最好加上油墨循环泵,油墨循环出口处加上滤网。选用较好的弹簧钢刀片,开刮刀刃口不要太小,最佳角度为2023。刮刀与版辊筒接点切线的夹角应为45为宜,若刀片材质不佳,则须经常打磨刀片。10溢出故障现象:印刷实地图案时,满版部分的油墨呈现斑点状,而且,油墨会出现从图案部分散出扩大的毛边现象。原因:主要是油墨呈现斑点状,而且,油墨会出现从图案部分散出扩大的毛边现象。原因:主要是油墨粘度过低,造成了流平性不好,印品不平实。由于稀薄,在比较低的印刷速度下,从刮刀刮除非图文部分的墨到压印点的时间长,在转动中油墨从网穴中散出来,在图案周围造成扩大影迹;刮刀安装的角度太小,网穴图案部分刮不净;版纹较深,盛墨多,也会造成低粘度的墨流平不好和散流于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