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4991037 上传时间:2020-06-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福建省福州八中高二(上)期末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A. 儒家B. 墨家C. 法家D. 道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信息说明主张“依法治国”,属于法家思想,故C项正确;墨家主张阶级平等,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儒家主张礼制,与题干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道家主

2、张无为而治,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法家思想2.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辟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三者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 三者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C. 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是为小农经济做考虑D. 三者立论不同,但同样为中央集权政治考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墨子代表的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他提倡节用,明显是代表的劳动者的利益,为小农经济考虑;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给农民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如此便可提高农民的耕作动机,

3、达到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商鞅变法主张开垦荒地,制定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鼓励农民生产,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为考虑,只是各有不同的论点及做法,C项符合题意;A项,墨子代表的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排除。B项,商鞅变法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排除。D项,商鞅变法中有为中央集权政治考虑的因素,墨子和孟子没有,排除。3.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百家争鸣局面消失B. 主流思想发生变化C. 民间向学之风兴起D 西汉君主重用儒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

4、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依据材料所述为汉初的功臣多出自于平民,到东汉中兴是则主要是儒家知识分子,由此可见儒家知识分子的地位有所提升,结合所学 西汉、东汉的选官制度均为察举制,所以A错误;推动民间向学风气兴起的是唐的科举制,所以C错误;汉代都比较重视儒者,所以D不正确;汉初采用的道家思想休养生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所以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4.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 规范社会秩序,维

5、护统治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所以答案选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影响【名师点睛】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的评价。如“二程”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

6、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5.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A. 经世致用思想B. 君主批判思想C. 自由平等思想D. 重农抑商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来判断应选A。君主批判思想和“与国计民生靠的更近”的题意主旨不符,排除B;自由平等思想不符合明清之际的思想特点,排除C;重农抑商思想在明清之前早已出现,排除D。故选A。6. 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

7、于战争。这一推断A. 依据充分,结论正确B. 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C. 依据充分,结论错误D. 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火药应用于战争是在唐末时期,所以三国时火药应用于战争的结论是错误的。三国演义是出现于明代的小说,作者将当时已经存在的某些事物写进了小说中,带有夸张、演义的成分,所以以小说所谓史实推论的依据也是不充分的,故选D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学艺术四大发明火药7.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汉赋“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文化追求,与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百科全书式的恢宏眼光观照历史”的伟大抱负如出一辙,都体现了西汉鼎

8、盛时期的主流文化精神。这里的“西汉鼎盛时期的主流文化精神”是指A. 夸张铺陈B. 积极向上C. 全面鼎盛D. 贯通古今【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的是主流文化精神,从对汉赋、史记的赞誉中可以看出,其精神是积极向上,是西汉的社会进步带来的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的直接体现,答案为B;A、D两项是对汉赋、史记写作风格的描述,不是文化精神,排除;C项是指的文化发展状况,不是文化精神,排除。8.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由此,反映两宋时期社会风俗的作品的是 ( )A. 展子虔的游春图B.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C

9、.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D. 王冕的墨梅【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是宋朝张择端描写东京繁荣景象的风俗画,符合题意,故选C;展子虔是北齐至隋之间(约550年600年)的一位大画家;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此时社会动荡,而非盛世气象;墨梅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故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9.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同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A.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 实行仁政来恢复人的善性C. 强调要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D. 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孔子和墨子思

10、想的比较,结合两人的思想即可得出他们的共同点是A;BC项是儒家学派的观点;D项是法家学派的观点。故选A。10.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章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 启蒙与救亡并重B. 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C. 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 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其主张有利于中国工业化;郑观

11、应属于早期维新派,其主张也有利于中国工业化;章太炎属于革命派,其主张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梁启超属于维新派,其主张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因此上述人物的共同诉求在于挽救民族危机,推动中国近代化,故D项正确。ABC仅符合某一方面的特点,不是共同点,排除。故选D。11.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彻,就是证据。”这表明蔡元培A. 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B. 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C. 不赞成胡适研究西方学术D. 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12、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可以看出蔡元培主张中西文化融合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B项与材料意思不符,材料主张学习西方的文化的;C项与材料意思相反。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蔡元培【名师点睛】本题主要以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蔡元培的思想为切入点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主旨思想。蔡元培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任北京大学的校长,主张兼容并包,中西融合使得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12.1938年1

13、0月,毛泽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A. 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B. 少谈些具体的主义多研究些抽象的问题C. 马克思主义的应用比基本原理更重要D. 多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等字眼足以证明毛泽东在此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革命实践、革命特点相结合,A选项符合题意;其它三个选项均不是材料所要强调的,排除。13.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

14、:“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A. 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B. 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C. 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D. 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关键信息“1925年”,可知这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回忆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孙中山为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发展了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选,故正确答案选D。孙中山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其阶级属性不可能改变,排除A;BC项

15、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14.易中天在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一书中说:“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是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材料中“精巧的设计”指的是A. 君主立宪政体B. 社会主义联邦政体C. 联邦共和政体D. 君主专制政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出处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政治体制资产阶级联邦共和政体。故答案为C项。A项不是美国的政体;B项错误,美国不是社会主义;D项错误,美国没有君主专制。考点: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政体15.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后增设了“计划部”,列为各处室之首,并立即着手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等重要经济建设计划。国民政府采取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 筹划经济建设,做好抗战准备B. 设计进攻方案,积极围剿红军C. 制定经济计划,谋划北伐战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